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4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顼又表示,如今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是吐蕃人的劫掠行为制造了口实,大宋师出有名,是为百姓报仇,惩戒凶犯。

同时,西夏经过去岁的绥州之战,元气大伤,国内政局不稳,不会轻易插手。宋朝使臣出使高丽,有效牵制了辽国。

辽国和西夏不参与,大宋无疑少了很大的掣肘,有精力和实力来对付吐蕃,成功可能性大增。这样各方面都满足的机会着实少见,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怎么能放过呢?

可有大臣表示,如果战败会是什么后果,该如何应对?

赵顼没有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来治罪,而是表示了极大的自信。王韶作为主帅,有景思立,刘昌祚等诸多将领配合,还怕不能取胜吗?大宋军队能在无定河边大胜西夏,难道还打不过吐蕃人吗?

如此一来,决策就敲定了,对河州吐蕃开战!

虽说针对的只是河州,但所有人都知道的,如果战事顺利,王韶的大军绝对会直指青唐城!

接下来就是调兵遣将,光是王韶那几个人根本不够用,这一次河湟的战事规模绝对不会小。加派人手,未雨绸缪是必然的,枢密院也很快给出了应对,派遣相关的将领前往西北。

既然是选择人手,对西北,最好是河湟熟悉的将领无疑是上上之选。可是汴京城里,说到对河湟了解程度,有谁能比得上威远候林昭呢?

两年前,林昭奉命出使河湟吐蕃,去过青唐城。很凑巧,当世因为雨水和避开西夏人的缘故,他们走的并非兰州,而是河州。

走过这条路的宋朝将领绝对没几个,林昭是其中之一,而且是个有心人。当年他就料定了会有这一战,故而一路上对山川地貌多有了解。地形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对吐蕃人和将领的了解。

最近几年,似乎只有林昭与吐蕃人有过紧密接触。如果是另外的人,肯定不会把青宜结鬼章和木征等人放在眼里,林昭却知道,这几个年轻人是吐蕃目前最优秀的将军。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他们让景思立吃了大亏,导致了踏白城的惨败。

林昭的这段经历,枢密院是知道的,所以在调遣将领的奏疏上,威远候的大名赫然其上。不止是枢密院,另外一个一封奏疏上,也有林昭的大名。

王韶在给赵顼奏报军情的奏疏上有附言,如果朝廷决议开战,请调林昭到前线。主帅点名要人,那自然是非同一般。

对河湟的了解是一方面,威远候行军作战也不含糊。无论是庆州之战俘虏了梁乙埋,还是无定河让梁太后大败而归,林昭的军事才能当真不是盖的。

到了这种时候,很多人才发现,威远候是真的文武全才,甚至治理黄河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在大宋朝,单纯的武将可能常遭白眼,比如狄青,哪怕是功勋盖世,依旧不被士大夫阶层接纳!

可文职出身的武将可就不同了,比如王韶,嘉佑二年的进士。威远候虽说不曾科举,可好歹有皇帝钦赐的进士出身,也是从文官基层发展起来的。就目前流传的诗词作品而言,林侍郎的才学也非同一般。

因为河州战事开启的缘故,威远候林昭的大名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至于林昭本人,对此毫不惊讶,王韶出兵河州的消息一传回来,他就料定会有如此结果。这也是他期待许久的局面,熙河开边总算是拉开了序幕!

“果如公子所料!”狄青对此是佩服不已,林昭笃定的事情如期发生了。

“哼,迟早的事情,如今这个时间倒是很合胃口!”林昭笑了笑,他只是大概记得,熙宁年间与吐蕃有过战争,可具体时间不好断定。

“公子打算主动请缨,还是?”

林昭笑道:“随便,听说王韶点名了,无论我是否主动,河州都是必然要去的。太主动,可能会被怀疑动机,反之又显得不思报国,都不好!思来想去,我打算上一封奏疏,提出我对河州之战的建议!”

“如此甚好,两全其美!”狄青道:“此战只要获胜,公子无疑会是大宋的英雄,威望将会空前提高!”

林昭道:“最重要的是兵权,赵顼的实力已经削弱了许多,我们这边正是需要加砝码的时候,西军对我们太重要了!”

“是!”狄青道:“此事还需要详加谋划!”

“先不管那么多,我的奏疏已经递上去了,现在就等宫中诏书了!”

第五四九章盟友

诏书很快就下来了,威远候林昭为宣威将军,前往西北参与对河州战事。

赵顼对林昭本身就格外看重,林昭的军事才能,以及对河湟吐蕃的了解程度,都表明是可以胜任这一职务。

有王韶在,再加上一个林昭,有着两个得力的心腹在,必定事半功倍。

对此,林昭自然是求之不得。

此去西北,不仅仅是战功,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的控制西军。折家和种家的关系只是一部分,还得自己来亲自掌控。

得知林昭要上战场,家里的女眷们自然有些担心。

曹氏和赵福康不必说了,诸多夫人更是多有不舍,其中以沐思虹最为强烈。按照这个节奏,自己生孩子的时候,夫君肯定不在身边,多少有些遗憾。

不过她们得知林昭的真实身份之后,都明白一点,丈夫是干大事的人,故而任何的决定她们都不会干涉,而且会大力支持。

正是因此,林昭才放心不少,安然离开汴京。

临走的时候,赵顼特意将林昭宣入皇宫,又叮嘱了一番。

“东阳啊,河州是小事,重点何在你是知道的!”

林昭点头道:“河湟的事情,臣和王大将军都省的,会相机而行的!”

“嗯!”赵顼点头道:“河湟之事,朕寄予厚望,东阳千万莫要让朕失望啊!”

“是!”

赵顼笑道:“东阳啊,此战十分重要,朕希望你与朕一起携手建立不世功勋,名垂青史!”

“臣一定会珍惜这份殊荣的,保证不是让陛下失望的!”林昭心中暗道:赵顼,别着急,一定会给你惊喜的。

“好,朕等着!”

七月初,汴京刚刚有一丝凉意的时候。林昭便与诸多将领一道启程了。

林昭是侯爵,又是宣威将军,官阶本身就高。赵顼还特意下旨,此番作战,以王韶为主帅,林昭为副帅,总领西北军务。

二十多岁的统帅在大宋朝是很少见。可是没有人说个不字。毕竟是官家亲自发话了,林将军的能耐也是有目共睹的。无定河之战运筹帷幄,让西夏人吃了那么多的亏,还有过俘虏西夏国相的传奇经历。这些都足以说明问题,否则也不可能小小年纪就被封为侯爵。

在诸位夫人和家人的凝望中,林昭骑着小白龙消失在汴京城外。前往西北前线。

在此之前,狄青便带着明月宗的大批手下前往西北,为林昭打前站,收集情报。至于蒋雷霆则留在了汴京,毕竟这里还有诸多的家眷和事务,需要处理。尤其是公子家眷安全方面,绝对不容忽视。

宋朝大军调动的同时。压力最大的便是河州吐蕃。

木征最近一段时间根本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父亲瞎毡刚刚去世,他一方面要操持丧事,一方面要稳定河州,巩固自己的地位。还要防备着叔叔董毡,抑或是宋朝、西夏趁火打劫。

原以为做的还不错,可惜事与愿违,而且还是怕什么来什么。河州外围的部将竟然趁此机会胡作非为。抢劫宋朝商队,还杀了一些宋人。

口实一旦落下了,就不可更改!

木征接到消息的时候,便知道情况不妙,为了控制事态进一步恶化,他立即行动。将所有参与恶行的部将全部抓起来,送去熙州交给宋朝驻军处置。并且准备了厚礼。要派人前去向宋朝的地方官道歉。

这样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可惜等不到他们的礼物送出,王韶那边已经有反应了,直到此刻。木征才知道事情远比想象要糟糕。

王韶抢先一步出兵,大军压境,要为死去的宋朝人讨回公道。嘴被堵住了,木征根本没有道歉的机会。

一切都不必了!

木征很聪明,他立即意识到了宋朝人的目的。抢劫了商队,杀死宋人,这都不重要。如果宋朝无心,只需要道歉赔偿便可以小事化了。

可很明显,这一次宋朝不想善罢甘休,这件事对他们而言就是个借口,一个出兵的借口。

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河州本就是一个畸形的存在,存在的基础便是宋朝、西夏和河湟吐蕃之间维持稳定的平衡。

去岁宋夏之战,西夏战败,在西北事务上的影响力在减弱。那么只剩下宋朝和河湟吐蕃相互对峙了。

以前彼此之间维持良好关系,是相互利用。宋朝希望用河湟来牵制西夏,而今这种牵制暂时无用了,宋朝人绝对会有谋取河湟之心。

尤其是去年,宋夏之战,宋朝方面曾经要求吐蕃出兵相助。可实际上董毡和瞎毡两兄弟都默契地保持了中立,出工不力的旁观。只此一件事,就埋下了宋朝和吐蕃之间裂痕的伏笔。

吐蕃和宋朝之间的友好,本身就是与虎谋皮。宋朝人早就对河湟有觊觎之心,如今正好表露无疑,并且给了他们出兵的理由。

战事一旦爆发,河州必然是首当其冲。

木征很清楚自己的实力,河州到底太小,弹丸之地,力量十分有限。任何一方的力量只要有心,都能将河州攻破。

河州根本没有坚守的资本和一战的实力!

该怎么办?

束手就擒,投降宋朝?

木征不是那样的人,一个有雄心的人绝对不愿意坐以待毙,投降宋朝会是什么下场。也许会给所谓的礼遇,封爵赏赐什么的都会有,看似荣宠无限,可然后呢?

名义上赏赐一座偌大的府邸!

实际上呢?不就是软禁吗,以后没有丝毫的自由可言,说不定还会莫名的暴毙身亡,这一辈子就彻底的完蛋了。与亡国之主有什么区别?还活的那样没有尊严!

所以,无论如何是不能投降宋朝的,不能这样便宜他们。

战!必须战!

只是河州的力量实在太弱了,根本没有和宋人鏖战的实力!

虽说有地利的优势,可兵力实在太少,是支撑不起一场大战的。

所以必须要为自己找一个盟友!

除了他还会有谁呢?木征很早之前就有这样的意识,如今不可避免地要成为事实!

即便是之前有矛盾,可如今大敌当前,木征相信,他会以大局为重的。

第五五零章唇亡齿寒

木征要找的盟友正是他的叔父董毡!

河州与河湟毕竟同属于吐蕃,是同族!哪怕是之前有深仇大恨,可瞎毡和董毡怎么说都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他木征也是董毡赞普的亲侄子,终究是一家人。

早年,因为角厮罗时代的就恩怨,河湟与河州之间一直有矛盾,但并非完全处于敌对关系,而是一种特殊的平衡。

河州在河湟的东面,紧邻宋朝,是河湟高原与宋朝之间的缓冲地带。如此,可以将吐蕃与宋朝隔开,避免两个强国直接相邻,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同时,河州也勉强算是河湟的屏障和门户。

如今,宋朝大军攻入河州,实际上已经威胁到了河湟。木征相信,他的叔叔董毡一定会着急的。

唇亡齿寒,这个道理他不可能不懂!

听闻宋朝那位年轻的皇帝很有抱负,野心能小吗?他既然对吐蕃动兵,目标会只是一个小小的河州吗?

从王韶迫不及待动兵的那一刻起,宋人的狼子野心就已经昭然若揭了,宋人的胃口很大!

如果河州有失,宋朝大军一定会兵锋直指河湟,青唐城也会危在旦夕。这才符合宋朝的目标和利益,也是目前表露无遗的趋势。

木征相信,他的叔叔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就有结盟的可能。

到底是亲叔侄,当外敌来犯的时候,家族内部的矛盾已经不重要了,联起手来共抗外敌才是正解。

于是乎,木征一方面加紧备战待敌,另一方面紧急派人前往青唐城,面见叔叔董毡,请求结盟,请求援助。同时也派人暗中前去面见青宜结鬼章的,青唐城里肯定有许多目光短浅的鼠辈。抑或是胆小怕事之辈。

别人不明白,但青宜结鬼章一定会明白了,这两年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有他在赞普面前劝说,结盟的事情应该水到渠成,八九不离十的。

青宜结鬼章此刻已经赶回了青唐城,接到王韶动兵的消息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麻烦的事情来了,而且非常严重。

虽说目前遭遇危机的只是河州,可是河湟的危险已经不远了,唇亡齿寒,汉家人的这个形容当真是太贴切了。作为驻防河湟东部的大将,他有责任及时面见赞普。禀报消息。

前脚回到青唐城,木征的使者,以及给自己的口信都已经到了。青宜结鬼章轻轻一笑,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且比想象的要快,看来他很理智也很果断。这就好,只有这样才有合作的可能。接下来的事情才能顺利一些。

青宜结鬼章心中有数也就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