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三国当保镖-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如果利用得当,其实即便是这危险,也完全可以化为机会,危机危机,危险中本就蕴含着转机,就看人能不能够把握得了。

而没有出凌巴所料的是,在出了虎牢关的第三天,他们进入冀州境内没两天,就在一片平原上碰上了敌人、一支两万人的黄巾队伍。

最早发现敌踪的,还是火影卫担纲的斥候,随后第一时间通报给了中军的凌巴。

自从进入冀州境内之后,凌巴便下了军令,严令下属各部队紧密连接,军令畅行,各军不可自作主张,听从中军指挥,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袁绍、刘备等人便宜行事的权力,所谓便宜行事,实际上也就是要他们根据具体情况,在中军还没有军令战场情况却已经变化的时候,自己选择最适合的应对方法,当然这种权力不能够滥用,凌巴在这几人身边都安chā了“隐”的成员,这些家伙善于隐匿、刺杀、查探、传递消息,在火影卫中仅比“晓”低一档次,比所谓暗部要厉害的多了,只要不表现出来,就是连关张这个级别的武将都发觉不了他们的不同,也正因此,凌巴才会放心将这权力jiāo给他们,不过转眼心中就在苦笑,看来自己是越来越适应这样的生活了,什么事情总要往坏处想,说的好听点叫做谨慎,其实就是多疑、不相信他们。

不过这也是难免的事情,当前情况确实特殊,自己对这支军队的掌控力,凌巴并没有太多自信,当此非常时期自然也要用此非常手段,只希望以后这样的手段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了。

两万人的黄巾军,对于八万人的朝廷军而言,或许不过是一块试金石,整支朝廷大军从校尉级别到xiǎo兵,没有一个人放在心上,大家都觉得没有难度,而对于一碰上了这敌人,就传出了命令摆出了严阵以待的防守阵型的凌巴,多少有些人会嗤之以鼻。

不过如袁绍、刘备这个校尉,却都多少能够猜到点儿凌巴的心思。

作为先锋的刘备部,却是最先遭遇敌人的,凌巴虽然是摆出了一个防守的阵形,但其实已经命令各部对敌,先锋刘备自然最先应命,以关羽、张飞两员猛将为两刃尖刀一般,锥刺而出,直接攻垮了对方的先头阵营实力。

黄巾贼果不愧为乌合之众,在这种情形下最先想到的不是对敌之策,而是要逃命,但凌巴比他们有优势的就是,自己这边的斥候力量要强大得多,早远在对方发现自己之前,就已经发现了对方,而凌巴已经定下了对敌之策,不慌不忙的部署下来,根本就等于是挖了一个陷阱就等着对方跳进来,而对方也果然傻傻的跳进来了。

曹cào在荆州碰上的那伙有能人相助的黄巾贼,毕竟只是特例,就算是黄巾军中有比较出sè的谋士或者是将军,但能不能够约束得了这些人还在两说之间,凌巴也是看到了这支军队松散的队形,初步观测对方其实只是遭遇的一支普通黄巾,不过两万人数目毕竟还是不xiǎo,不可掉以轻心,而且凌巴另有计较。

在先锋刘备部的一阵冲锋下,黄巾贼军居然一下子就溃不成军了,然后那些普通黄巾士兵四散逃窜开来,如果只是这么直面的一次对碰,或许也就任由对方这么逃开去了,但凌巴挖好的陷阱,却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就在刘备部刚刚冲散他们的时候,其实凌巴备好的左右翼、加上中军已经对敌人形成了一个包围圈,之所以让刘备与他们冲锋,未尝没有先míhuò一下敌人,然后掩护袁绍、袁术二人的意图。

在黄巾luàn军一开始逃窜开始,凌巴已经下令了:“左翼出击”左翼袁术立刻下令领军杀将出去,包围圈正式开始收拢。

凌巴赶紧又令道:“右翼出击”右翼是典军校尉袁绍领军,袁绍领命之后,没有丝毫迟疑,领着部下人马便冲杀过去。

最后是命令:“中军出击”自己却亲自带着人冲杀过去,像这种时候和众将士一起并肩作战,也是为自己赢得军心的一个好机会,凌巴自然不会放过。

只听得“杀、杀”地,现场喊杀声一片,一阵兵荒马luàn,短兵相接中,朝廷军的战力优势很快体现出来了,黄巾军喜欢依靠人数优势压迫,但凌巴现在奉行的策略却是遇到一批打一批,而且挑的要么是数量相当、要么是多自己这边不多少的,这就叫做各个击破,对付黄巾贼这种乌合实力,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战术。

其实凌巴并不求一击必中,他要的更多是对于敌军士气的打击,还有己方士气的振发,对于他来说,当务之急面对黄巾贼的肆虐,是要尽可能保有好有生力量,而且要尽最大限度削弱敌人的力量,避其锋芒也只能是一时,双方是总有一战的,而对于凌巴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或许是应该真正做到毕其功于一役,将决战地点选在广宗或者是巨鹿都可以,黄巾贼的jīng神支柱根本就是张角一个人,他一死,即便黄巾不会一下子就烟消云散成为历史,但也是树倒猢狲散的一个局面,对于凌巴接下来的计划也就更加有利。

而在这一次,凌巴之所以实行这样的包夹战术,其实最主要还是为了以势压人,同时这样的方式,对于己方将士士气的提升,可有很大的帮助,要知道不管有没有见过、面对过黄巾军的士兵,他们肯定都听说过对黄巾贼的形容,说“天公将军”有撒豆成兵之术,袖袍一卷,便是数万天兵天将,那声势排山倒海,人数数目众多、成山成河,从心理上,他们就已经弱上一筹了,但若是给他们来一场活生生的“人多欺负人少”的实战,这一点yīn影多少会去掉一些的,当然可能不可避免会使得部分人对黄巾从此有所看轻,但认识总也有一个过程,在这点上,凌巴倒有的是时间和耐心,毕竟都清楚剿灭黄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自己保住有生力量然后不断打击黄巾军才是重中之重。

这一场战斗却没有丝毫悬念,很快进入了尾声,从开始到最后,朝廷军根本就一直都是在压着敌人打,没有悬念的开头,更没有悬念的结尾,完胜

而直到此刻,或许有些人才能够明白过来凌巴开始那样做的用心,将己方的伤亡可谓降到了最低,毕竟就算只是乌合之众,但面对着朝廷军的压迫,兔子急了也会咬人,这些黄巾军也爆发了不xiǎo的力量反击,但最后也只不过是徒劳挣扎。

这一战,朝廷军以仅仅死数百人、伤千余人的代价,却攻破了两万人的黄巾队伍,而且杀敌伤敌不下五千,俘虏却有足足一万五千人。

这一万五千人,也成为了军中奴隶,凌巴并不介意这样的“废物利用”,反正这些也只不过是普通的黄巾贼,说老实话,其实里面大多数未尝也不是被世情压迫奈何为贼的,多条活路总是好事。

对于这些黄巾军,今后的生活就不一样了,这一战,或许就是他们人生的某种终结,但对于凌巴等人,这、只是第一战

第444章、一路征伐(中)

第444章、一路征伐(中)

洛阳以东,邺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河南省安阳市北,初建于chūn秋战国时期,相传最早为chūn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所筑;公元前439年,也就是战国初期,三家分晋之后的魏文侯封邺,把邺城当成其魏国的陪都,此后,邺城一步步成为侯都、王都乃至于国都。'奇·书·网'

战国时侯西mén豹为邺令,他治河投巫的故事,几乎fù孺皆知;而后三国时期,先是雄霸北方四州的袁绍以邺城为基点,对邺城重视加大,同时也开始加强建设,再有曹魏时建北邺城,东西长7里,南北长5里,外城有7个mén,内城则有4个mén,曹cào还以城墙为基础,建筑了著名的三台,即金凤台、铜雀台和冰井台,曹cào就是在这里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这“三曹”宴饮赋诗,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更为后世留下了“建安风骨”的文学美誉,其中有关于铜雀台还有一个“铜雀chūn深锁二乔”的千古谈资。

不过此时,邺城充其量其实也就是一个普通城池,虽也称不得xiǎo,但也着实不大,而邺城环伺的邺县,因为黄巾作luàn的关系,更是显得人烟稀少,周边大多数乡镇的人,其实都躲入了城里,有一部分人甚至直接躲到了那附近的太行山里去。

邺城也是左近难得一座还坚守着几乎没有被黄巾bō及到的的城池,究其根本原因,自然还是这守将能力问题。

虎牢关乃是一个险关,守城一方地利位置十分优厚,所以能够坚守,与主将能力没有直接关系,因为这里只要守将不头脑发热、不出意外,可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但邺城却不同,称不上坚城,四周更是显得孤立无援,而邺城守将麴义确实是一个人才,竟然能够凭借这一孤城,顽强抵抗住了黄巾几乎连续不断地进攻,在如今冀州大部分都沦陷的情况下,竟然能够坚守至今,并且还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等到黄巾稍退的时候,却主动出击,攻击下了周围数个xiǎo县,并将之连为一体,互为攻伐犄角,再加上旁边就有着太行山山险可以作为战争时候可以利用的地利优势,总的来说局势显得还比较稳定地。

等到凌巴率着朝廷大军进入冀州一路征伐而过到这里之后,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局面。

这一路过来,凌巴牢牢奉行着最大限度保存实力前提下以数压人、仗势欺人的原则,连续碰上了数个数以万计的黄巾队伍,但都被他一一歼灭,这一来靠的是斥候的强大能力,对于他提前掌握敌人动向、有充分的时间来准备有着很大的帮助,况且遭遇到的那几支黄巾军的实力都算不上悍勇,凌巴也很有些挑软柿子捏的觉悟,找的大部分都是在十万人数以下的,当然就算是在冀州,要碰上十万人的黄巾队伍也不容易,毕竟黄巾渠帅分布在天下各方,冀州总共也不过就那么几方的人,整个冀州黄巾军数目能够聚拢到百万已经很不错了,这还是因为其中连着老弱fù孺都拿出来充数的关系;二来的话呢,也是如凌巴早先所料那样,经过了几次磨合以及实战历练的考验之后,这些朝廷军将士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本身战斗力的提升还另计,但士气提升上来了,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而这种量的积累总有一天会达成质变,凌巴相信那一天,就是决战之时。

不过冀州的行军过程还是显得艰难无比,由于多方黄巾阻隔的关系,连连一个半月,凌巴大军赶路,也仅是从进入冀州边界到冀州中西面的这座邺城,实际上,还是因为收到了那个麴义的联络信息,才特意赶过来的。

别人不知道,凌巴可知道这个麴义其实是个了不得的人,三国演义记载不详,但在历史中却是赫赫有名。

麴义原是凉州金城人,和如今的凉州刺史韩遂也算是老乡,他乃是汉平原鞠谭之后,其子避难,改曰麴氏,世为金城著姓,而中平元年的黄巾之luàn,却是给了他崛起乃至于平步青云、一飞冲天的机会。

原来麴义是在左中郎将皇甫嵩募jīng勇于凉州(皇甫嵩麾下加上卢植的也有近十万大军,当然不可能都是朝廷出来的,有一部分边军,便是chōu调自凉州、并州以及幽州这些边境地区)的时候,以宗兵千余人从之,随着皇甫嵩南征北讨,后来到了冀州,在皇甫嵩麾下也是屡立战功,那老头子不会抢底下人的功劳,所以麴义因为军功军职也是升得飞快。

直到前段时间皇甫嵩离世,朝廷大军几乎分崩离析,加上当时也被黄巾数十万大军围困在邯郸郡,麴义等有数几个皇甫嵩麾下将领艰难突围,但不说突围过程艰难,最终逃出来的寥寥无几,就说他们的号召力,当初肯跟着他们的也不多,不过最终总算是回到了邺城。

好在卢植也算高瞻远瞩,皇甫嵩也深通为军之道,早在兵临邯郸的时候,他们在邺城就布置了不少的后手,粮草自不必多说,两部共计九万五千人马,去邯郸的其实只有其中的七万人马,还有两万五千人居然都是留在了邺城以及附近,不过后来其中一万多兵马却在黄巾对邺城左近的屡次袭击中损失殆尽。

而麴义退到了邺城后,在这里补充了点兵力,就定议驻扎在了这里,但却是一支孤军、一座孤城,形成了冀州更在喉咙里的一根刺,而且还是yù除之而后快、却总是无法如愿的刺头。

至于另一方面的卢植,同样也是率领着麾下人马突围而去,不过与麴义他们方向并不相同,麴义是朝着西方,卢植却是朝着北方,似乎意图与公孙瓒汇合,只是现在也没有消息传出来说这具体情况如何,他们也不知道卢植是否成功了。

凌巴来到邺城之后,却并没有急着进城去,xiǎo心无大错,虽然觉得麴义应该是可以信任的,但如今历史很多地方早非原来面目,他对于自己所谓的“印象”和直觉也没有那么自信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