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鱼雷注1的打算。决定对鬼子的氧气鱼雷进行仿制和改进,为此特地留下了两条以供研究之用,甚至就连胡卫东自己也抽出时间亲自参与了部分研究,他很快发现,氧气鱼雷的三个缺陷虽然对于历史上的rì本来说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但中原边区现在却恰恰有这个条件。。。。。。
  研究初步得出的结论是,氧气鱼雷主要有三个严重缺陷,一是鱼雷shè出一千米后氧气最初放进燃烧室时容易引起爆炸,并因此导致鱼雷中途提前引爆;二是不能预先上好润滑油,必须在发shè前手工润滑,否则可能自燃起火引爆鱼雷,可是战前手工润滑不但很不方便,而且容易贻误战机,更讨厌的是。由于发shè前时间紧迫,鱼雷发shè手往往会因为焦急的心态不能润滑充分,结果导致鱼雷shè出后突然上跳改变定深,因而偏离预定航向;三是引信过于敏感,甚至军舰规避时掀起的巨浪都能令其提前引爆。甚至可以这么说,原版的氧气鱼雷其实只有偷袭时有用,一旦敌舰处于行驶状态并知道敌人发shè鱼雷而开始规避之后,它基本上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即便路上没炸、方向也没偏离,估计也十有会被军舰规避时掀起的浪墙给解决掉。无怪乎历史上鬼子雷击舰队疯狂地对美国舰队shè出近200条氧气鱼雷,结果却只有三条起效了。。。。。。
  第一点说白了很简单,其实是小rì本目前还没有搞清楚纯氧/空气与雾化煤油三者混合后点燃会发生爆炸的比例区间,这个本来需要不知多少次的反复试验才能得到答案,历史上rì本直到战败都没完全解决,但是中原边区液体火箭项目的负责人戈达德研究液氧煤油火箭注2已经足足有十几年了,甚至总结出了一些可用的经验公式,只要请他过来,这个问题立刻就能解决。。。。。。
  第二点就更简单了,润滑油的自燃现象只是因为rì本产品的气密xìng不好大名鼎鼎的零式战斗机漏油现象都十分普遍,油都能漏,更别说是气体了。,常有氧气漏出,进而氧化润滑油以致于引起自燃。而中原边区当初引进西方设备时不但重视数量,质量管理更是严格,类似容器泄露的情况直接会被视为废品而不准出厂,因此第二个问题胡卫东直接就可以忽略掉。。。。。。
  注1:即是指使用了火箭发动机的鱼雷,速度比氧气鱼雷更快,普通的就能达到60…70节,利用了空炮效应的“暴风鱼雷”更是可以超过200节,但是火箭鱼雷尾迹明显,敌舰老远就能发觉,而“暴风鱼雷”对于眼下来说又太过超前,根本没有研制出来的可能xìng,胡卫东直到两三年后才要求鱼雷研究所对此进行预研,而其研发成功生产出成品,就更是十几年之后的事了。。。。。。
  注2:液体火箭就是燃料与氧化剂气化或雾化后混合了点燃启动发shè的,同样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火箭一点直接就炸了,所以能够连续多次成功发shè火箭,就说明这个问题至少在理论上已经摸出了规律,到具体的课题上只需要在此基础上少许做些实验就行了。
  ps:继续拉票^_^


第二百九十七章 水翼艇与气垫船(下)

  而第三点其实也不难解决,最简单的方法是改用敏感度更低的引信,当然这个度并不是太好把握的,二战期间鱼雷引信敏感到海浪都能引爆的情况只有rì本才较多见,但是其他列强所产的鱼雷却有另外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鱼雷命中敌舰后常常会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引爆,触发式受限于命中敌舰时的角度,而磁感应引信因为二战时期技术尚不成熟,可靠xìng就更差了。。。。。。
  对此胡卫东决定双管齐下,在搞低敏感xìng触发式鱼雷引信应急的同时,还让特斯拉这个“电磁之王”分出一点jīng力领导一个小组试制磁感应鱼雷引信,能够赶在胜利之前成功最好,即便战争中没能用上,也算是一项技术储备,毕竟磁感应鱼雷引信的潜力更大,再说胡卫东自己也能提供一点思路乃至技术上的帮助。虽然同时开两个课题组会分散人力,但是反正鱼雷艇的设计建造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不必着急。。。。。。
  水翼艇xìng能是优异,但是建造成本相对常规的小艇也要高出很多,因此胡卫东决定这一方案暂时只用在威力巨大、而且对适航xìng要求相对较高制导鱼雷发明之前,鱼雷艇的稳xìng直接影响鱼雷的jīng度。的鱼雷艇上,而巡逻炮艇、猎潜艇、扫雷艇、布雷艇与大部分登陆艇则都采取传统设计,因为青岛造船厂“修造船厂”这个名称不符合后世习惯,胡卫东将其改成“造船厂”了,再说这里本来就不应该只作为修船基地而存在。本来就能生产500吨以下的小型舰艇,所以设计完成后马上就可以投产。要说还得感谢沈鸿烈担任青岛市长期间的努力,没有他的话青岛现在连艘小炮艇都造不出来,此前无论是德国人还是rì本人,每次撤离的时候都会将它们建立的海军基地彻底毁掉,包括修造船厂在内,一点都不会留给青岛的下一任主人。。。。。。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反潜的需要。声纳研究所也已经在不久之前建立起来,而保密等级被定为“绝密”的制导研究所的课题中则添加了声响自导这个新项目有线制导之前就已经开始研究了。至于扫雷与布雷,现在却还无从谈起,因为中原边区目前还没有水雷的生产能力,按说水雷的制造要比鱼雷容易得多。但触发式水雷扫除起来实在太过简单。基本上没太大用处,所以胡卫东给引信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下达了研制水压、声响与磁xìng引信的任务,由于身为弹药专家的胡卫东对此了解颇深,这一技术含量很高的科研课题反倒进行得较为顺利。当然这也因为哪怕是同样类型的引信,水雷所用的设计制造起来也比鱼雷的要简单得多。。。。。。
  话说胡卫东现在也rì渐意识到,那些看起来高科技的玩意,只要有世界级的尖端人才带头,加上必需的设备与为数不多的实验人员。就不难取得突破。虽然这些条件并不容易满足,但至少存在着速成的可能,反倒是那些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基础工业却需要几代人踏踏实实地不断积累,尤其对中国这样基础薄弱的落后国家来说更是如此,这也正是新中国早在六七十年代就能够搞成“两弹一星”,民用产品却长期缺乏国际竞争力,只能靠所谓的“xìng价比”赚点血汗钱的重要原因之一。。。。。。
  将来想要打上rì本岛,登陆舰艇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到小艇造起来更快。加之跨海距离也不远,胡卫东打算以登陆艇为主,而吨位较大的登陆舰暂不考虑,即使有条件研制了也暂时只作技术储备。为此胡卫东还让人开展了气垫登陆艇的研究,以便在登陆作战的一开始就可以迅速形成兵力优势。毕竟中国在海军无法速成的情况下,登陆本就已经很不容易,如果再拖沓磨蹭的话,一不小心就会被赶下海的。。。。。。
  气垫船研发的技术难度其实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么大。历史上当时建国还不满十年的新中国就将其率先发明了出来,只是当时视其为军事机密而没有对世界公布。结果被英国人抢走了这个第一。不过说老实话,气垫船是件划时代的发明没错,但其在军事上虽然有不少用途,可却根本不足以令当时的中国产生质变,因此秘而不宣其实没有必要,不过这也难怪,中国落后那么多年,难得有个世界第一,激动一下也很好理解。但知道这段历史的胡卫东自然不会对此过度保密,这一点从他甚至还让图波列夫这个外国人参与研制这件事上就可见一斑了。。。。。。
  图波列夫与苏霍伊的到来,除了他们本身的价值外,还令胡卫东确信自己对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思路是完全可行的。这两年来胡卫东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引进国外最先进的设备与科技难度极大,能够引进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设备技术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如果仿制的只是国外现有的成熟产品,则光是就比国外低了十年。加上中国工业与科技基础太过薄弱,消化吸收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一下子就被拉开了30…50年的差距,而那些发达国家却不会停下来等你,因此追赶起来必然十分辛苦,而且很容易陷入不断仿制的死循环,反而影响了自主创新的能力。
  因此之前胡卫东一直尽量直接将外国的专家请到中国,请来之后,再让他们按照自己指明的正确方向研究那些最先进的科技课题,而数量至少是其几十倍的中国学生则跟着边做边学,这样直接学到的就是最前沿的科技,不会出现好不容易学会之后却发现自己所学已经落后于时代的窘境,效率比简单地直接仿制国外目前的设备与产品要高得多,再加上目前世界上暂时仅为中国所独有的三大工程学系统工程学、并行工程学与逆向工程学。的帮助,中国工业化的速度肯定会比历史上快得多。。。。。。


第二百九十八章 经济奇迹的真相

  ps:感谢书友“aa坦克”投出的月票,再次求推荐票^_^
  不过,世界上的顶尖科学家可不是那么容易请来的,尤其是在那些与军事有关的研究领域中,哪怕是目前尚未成名的未来顶尖科技人才,胡卫东都很难绕过各国zhèng fǔ将人挖来,因此通过国家合作的方式就成了几乎是唯一可行的途径,而图波列夫与苏霍伊就是因为这样才来到了中国。但是这个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xìng,因为列强如果不愿意,你开出再好的条件也还是换不来,英国的罗罗公司就是个典型的例证,胡卫东开出了极高的价码也就挖到了一些被其裁汰出来的人员,幸亏在美国等其他国家也有收获,拼凑在一起才勉强构成了一个航空发动机课题组,抗战改编之后,有了“合法”身份的赤sè党还曾经派人与英国大使洽谈过,希望从罗罗公司获得技术支持,但却被英国人粗暴地直接拒绝了,靠着殖民地的输血,现在英国已经基本从经济危机的泥淖中走了出来,极度的他们宁可不赚这个钱,也不会帮助未来的敌人。。。。。。
  到目前为止,只有意识形态相同的苏联派出了世界级的专家,但是胡卫东其实心底里并不太愿意跟苏联合作,因为这种技术合作与人才交流对双方都有利,而且国力更强的一方受益更大,可是毛熊与中国还有历史问题没有解决,如果有别的选择,胡卫东是不愿它变得更加强大的,相对而言他更希望与西方国家合作,一方面西方国家科技水平更高,能给中国更大的帮助;另一方面除英国外,它们至少与中国不存在领土纷争,而即便是英国,香港与藏南也远没北方失地与外蒙的利益那么大,何况英国的国势江河rì下。与将来一段时期内还会变得更加强大的苏联相比,威胁实在是差远了。
  然而,有了当初苏联利用经济危机迅速完成工业化的“案底”在前,西方列强又一直都害怕中国真的复兴,因此胡卫东的计划一开始就阻力重重。英国人的态度前文已经提过不必再说。法国在1936年上台的“人民阵线”虽然挂着左翼的皮,骨子里却是“形左实右”注1,他们同样不愿提供军事技术方面的援助,而此时的法共对苏联唯命是从。找他们帮忙与直接跟苏联合作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别。至于二战期间表现最差的意大利面条,则更是直接被胡卫东忽略了。
  相对来说,那些某方面具备技术优势的小强国家倒可以争取一下,比如瑞士、低地三国、北欧诸国等等,这些国家的科技水平并不差。但因为国家太小,工业部门并不齐全,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一方面,中国从这些国家引进人才设备的难度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即使这些国家什么都愿交换,也还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尤其是飞机与舰艇。这些国家基本都没有太强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因此胡卫东想来想去,目标只剩下两个,一是美国,二是德国。
  美国和苏联一样是未来的敌人,长远来看威胁或许还要更大一些。但因为目前美国比中国强大得太多,1:100与1:200并没有什么实质xìng的差别,而且美国至少领土上没有太大野心,因此胡卫东相比苏联反而更希望和美国展开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然而美国人还希望rì本牵制苏联。并不愿意过早与之翻脸,何况中国赤sè党与美国之间还有着意识形态上的隔阂。为了商业利益做点民品生意还行,指望美国人援助军事技术,却明显不太现实了。而且对于美国,胡卫东也拿不出吸引力太强的交换筹码,美国现在又不急着打仗,对先进武器的需求没那么大,而云爆弹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杀器胡卫东又是绝对不愿拿出来的,因此想要美国人改变态度可就难了。。。。。。
  对于德国,胡卫东记忆里的那些好东西倒是价值巨大,德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