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集体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历史上就是太祖率先倡导的(当时叫做“社队企业”),一是为了战备、二是为了尽量消除城乡差别。因此很自然地受到了高度重视,胡卫东这下也省得多说了。而在更加敏感的外资问题上,两人的立场更是惊人地一致,尽管出发点有着很大的不同。
  太祖其实并不反对引进外资,但前提是必须是有益的、可控的,并且不能损害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这是基于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和西方列强不断加强的经济侵略;而胡卫东相同的看法。则是因为历史上“以市场换技术”策略的失败
  虽然客观上当时几乎毫无限制的外资引进解决了中国当时严重的失业问题,并借外资的力量培养了大批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产业工人,为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打下了基础;但在这个时空,由于海外支部的杰出贡献,赤sè党通过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以及和德国之间展开的秘密合作。引进了总价值超过50亿美元的无数技术、设备乃至人才,如果按可比价格计算的话,这甚至超过了改革开放前二十年引进外资的总和,而且还几乎全都是可以大幅度提升中国综合国力的有效引进,其对中国工业和科技发展的帮助怎么高估也不为过。同时,在巨额资金的推动下,各大解放区蓬勃发展的工业只会令赤sè党担心合格劳动力的不足,失业问题至少现在来看还很遥远。
  更加重要的是,通过中德之间的全面技术合作(也不能忘了之前的引进工作),中国的绝大部分工业部门都有望在五年之内达到战前、乃至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虽然由于基础薄弱严重影响了中国技术升级的能力,当中德合作结束、那一百多万外国专家和工人也大都离开中国之后,在一段时间内中国与先进国家之间的科技差距将会不可避免地再度拉大,但据胡卫东估计,再不济也就会被拉大到十五年(事实上,由于来华外国人战后是在十年之中分批离开中国,并且还有两三成留了下来,加之中国在二战期间也赚到了不小的红利,因此这个差距最大时也就十年左右。),之后差距就将毫无疑问地再次缩小,而即使是十五年的科技差距,也远比历史上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外差距要小得多,而且因为工业化开始更早,这个时空中国的整体工业实力就更非当时可比了。
  (PS:历史上解放后初期的苏援虽然也转让了不少当时还算先进的科技,但都不是苏联当时最先进的,至少也差了五年,而且苏联只提供了技术设备和人数与在华时间都远远不足的专家与技工,其中的大部分咱们都得自己慢慢消化,这一耽搁就至少是十几年的差距了,与这个时空中德双方的合作研究根本无法相比。而且历史上的苏援项目门类较窄,基本上只包括军工以及和军工有关的重工业部门,结果导致新中国虽然某些部门迅速接近、甚至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但大部分行业却还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至少半个世纪的差距,因此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远比现在很多人以为的要大得多,而且这种极不平衡的工业化状况对于新中国的技术升级也十分不利。相比而言,这个时空中国的技术引进更加全面,因此基础也就打得更扎实,尽管全面的引进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老美不肯转让太多与军事有关的科技和设备)
  正是有了这样的底气,胡卫东才敢于提高外资进入的门槛,想来投资可以,但必须对中国有实实在在的帮助,可以是中国尚未掌握的科学技术,也可以是先进的管理或者经营方法,类似后世那些低技术含量的外资企业想要进来,那是门都没有。而如果确有中国急需的技术或者其他资源,解放区乃至后来的新中国zhèng fǔ则会给予超规格的优惠条件,这一条同样适用于国内的企业。值得一提的是,类似福特公司这样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还是可以享受到不少优惠条件的,但这些顶级的工业巨头来华投资的话,技术含量本来就不会低到哪儿去(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三章 公平竞争

      PS:感谢书友“蓝水儿”投出的月票,再次求推荐票TT
  尽管门槛很高,但由于这个时空中国的工业化程度更高,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自然更强,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力也就更大(其实主要是因为这个时空的中国对进出口的管制较严,想要避开这一壁垒就只能到中国投资。),而且门槛抬高无形中减小了竞争,变相地增加了单个外资企业的盈利空间,再加上中方并不要求外资一定必须转让技术,所以依然是趋之若鹜。胡卫东不提出这一要求,是因为他知道西方zhèng fǔ绝对不会允许本国企业无限制地向中国转让先进技术,但只要这些高科技的企业建到中国来,咱们想要搞到技术机密,怎么也比万里迢迢派人到美国去要方便得多。当然,如果高科技什么的只是挂个牌子,或者只将低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放到中国,负责审批的胡卫东却是不会批准的,作为方今世界上对工业化认识最为深刻的专家,想要欺瞒于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
  除了单一所有制的企业,股份制的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而且这个比重肯定还会越来越大,对于这些“公”还是“私”相对较难界定的企业,胡卫东确定了只看控股股东的基本原则,但后来大家很快就发现股份制企业有别于单一所有制企业最大的不同只是信息公开,另外募资也相对容易,其他并无大的区别(股份制企业更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但往往内耗也多,单一所有制的企业只要经营得好,未必就比股份制企业差,特别是在企业规模还不算大的时候。)。事实上。除了烟酒等几个国家不允许其他所有制经济介入的垄断行业之外,解放区乃至未来新中国的所有营利xìng企业(注1)全都享有公平竞争的机会,绝大部分营利xìng国企在政策上并不享有任何特别的优惠。而这就是胡卫东在那次长谈中所说的“同等条件”
  但这对公有制企业来说,却并不是什么坏事,举例来说,历史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离退休工资都是公有制企业特有的福利,并且这钱都是由企业负担,而外资乃至民营企业却没有这个负担。加之改开初期直到九十年代全国有大批了老工人进入退休年龄,这就导致公有制、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建立的公有制企业不得不背着一个大包袱跟外资和新建的国内企业竞争,先天上就吃了大亏,此外改开之前国家出于战备等方面的考虑,很多国企都有自己的学校、医院等附属机构,而福利分房之类的就更不用说了,这些都进一步增大了国企的负担。加之改开初期国家为了大力引进外资。在税收方面给了外资企业极大的优惠,而国内的企业却没有这样的待遇,这么多因素加起来,东北老工业区这样的国企集中地不衰败才是怪事
  工人为国家奉献了青chūn,国家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回报。反而让他们在家庭负担最大的年龄黯然下岗失业,结果工人群众受尽了生活的磨难,而党和zhèng fǔ的威望也由此受到重创,这实在是双输的结果,但在当时痼疾丛生的体制下,却并不容易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不过胡卫东既然穿越了,就不会让这样的悲剧重演,而且与后世问题重重的时候再改革不同,对于现在工业化才起步的中国,只要一开始就在制度上规避这种风险,防范起来其实不难。
  根据胡卫东主持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解放区内的任何营利xìng企业,不论所有制如何,税率标准都将完全一致(不过也并非绝对相同,国内相对薄弱的某些行业与科技创新型企业还是可以享受到一定优惠的,另外企业的规模也有一定影响。);退休金、子女教育、基本医疗等社会福利则都由zhèng fǔ而非企业负担,企业自建学校医院之类也不再会被允许,这样就保证了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在负担方面全都一碗水端平,而zhèng fǔ财政因此增加的巨大负担则通过提高整体税率来进行平衡,而烟酒等暴利行业也为此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至于企业,因为最低工资标准也相应地降低了,所以还不至于普遍被税负压垮;无论是哪种所有制xìng质,企业自建福利房或者其他建筑(如公园之类)只要不违反城市规划布局,都是允许的,但是扣税在此之前而非在此之后,以免有企业利用这些投资来逃税
  仔细分析的话,这些政策后来能够推行下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胡卫东务实地放低了福利标准(详见后文),但中国远比历史同期更强的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注1:服务xìng国企自然不在其内,事实上这些企业根本就不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所需由zhèng fǔ统一发放,产品也由zhèng fǔ统筹后作为一个整体投入市场。举例来说,某年国内铁矿石总产量为五千万吨,这五千万吨铁矿石不会由各个矿企自行出售,而是由zhèng fǔ视市场供需状况整体投入市场,价格高就多卖一些,价格低就少卖一些,多余的就存着,来年的铁矿石生产计划则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和现有库存进行调整,这样既能获得更高的总和利润,也可以稳定市场价格
  而这一做法在对外贸易时就更是有利,因为全国一盘棋的缘故,中国在进口大宗商品时可以“客大欺店”,在出口大宗商品时则又可以“店大欺客”,从而获得超额的利润(当然咱们是很厚道的,不会赚亚非拉兄弟的血汗钱,真正吃亏的是原本cāo纵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西方财团,尤其是那些犹太佬),以致于后来美国zhèng fǔ一直攻击中国违反zì yóu竞争原则、破坏国际贸易秩序,但这个时空的战后格局与历史上大不相同,美国zhèng fǔ终究也只能打打嘴炮,却不敢真的跟中国撕破脸皮,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未完待续。)


á )四第四百四十四章 城市规划

      ps:感谢书友“书友1301311024”的慷慨打赏和书友“mouse76”、“zelote”投出的月票,再次求推荐票^_^
  中原解放区的工业建设成果斐然,城市化的速度也因此快得令人惊讶,其中尤以洛阳为最,几年前洛阳起义的时候这座城市的常住人口才不过十几万人,那时谁都没想到在不到五年时间里这座城市的人口竟然不可思议地猛增到150万以上,而在她的周围,巩义、新安等原来的小县城也随着工矿业的蓬勃发展而迅速扩张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整个豫西工业区范围内的人口加起来已经不下500万(包括其中的农村人口),甚至依稀可以看到一点后世城市带的模样
  城市化的速度如此之快,肯定会带来很多问题,无论是交通还是居住条件,现在的洛阳都根本无法令人满意,若非中原解放区人民zhèng fǔ这几年里一直在拼命地修筑铁路和公路,胡卫东更是利用后世的活动板房来救急,洛阳会不会变成后世墨西哥城那副模样还真不好说。
  洛阳地处中原腹地,境内山川纵横,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北靠太行山又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夭下”之说,这里更是十三朝古都和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如今又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工业中心,因此赤sè党上下普遍已经将这里视为将来定都的首选。这样一来洛阳的城市建设就变得更加重要起来。
  后世的中国因为zhèng fǔ普遍缺乏整体规划的意识,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举不胜数,拆了建、建了拆造成的巨大浪费就不说了,就拿毫不起眼的城市排水系统来说,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城市这方面甚至还不如一百多年前德国人在青岛修建的下水道系统,足见在城市规划方面中国与西方列强存在着多么巨大的差距。不过现在既然已经与德国展开全面合作,胡卫东自然不会放过这一良机,他特地从德国聘请了多位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来到中国指导咱们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
  本来按照胡卫东的想法。洛阳作为未来的国都,人口迟早都能增加到一两千万,为了避免将来遇到麻烦,他希望洛阳城的扩建要按照2000万人口来设计。但是德国专家们却普遍认为以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几十年内都不可能出现500万人口以上的超级大都市,要知道就连这时的德国都没有这么大的城市呢。可是胡卫东却知道后世的běi jīng有多少人口,因此还是坚持让德国专家尽可能将城区规模设计得更大一些。但是德国专家们却告诉他,因为伊洛平原(面积只有700多平方公里,还不到现在上海市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的特殊地势,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