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由此得到解放。
  虽然这个时空得不到盟国的武器弹药支援,使得南共游击队的发展比历史上艰难了许多。但是对付虽然战斗力强了不少却依然远不如德军的意大利军队,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南斯拉夫的工业基础远比抗战时的中国强得多,因此弹药生产之类的基本军工还是勉强能够保证的,在通过缴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意大利武器之后,南共游击队的实力更是如同滚雪球一样飞速增强。
  先后有五万多人被南共游击队击毙或俘虏、超过10万人受伤的惨重损失令意大利国内一片哀鸿,其实意大利至今都没能从当初北非战败与内战损失中完全缓过劲来,再次遭遇重挫后,他们人力不足的问题很快就凸显了出来。
  眼见萨拉热窝都危在旦夕,自己却根本无力增兵,墨索里尼只能向小胡子求援。小胡子为了避免南斯拉夫赤化成为肘腋之患。当即派出了包括山地师在内的超过20万德军精锐进入南斯拉夫。帮助墨索里尼镇压南共的游击队,这时的他还以为可以很快将问题搞定,到时候再将这些部队调回苏德战场,却怎么也没想到。那个叫做约瑟普。布罗兹。铁托的南共总书记会那么难对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铁托的外交才能甚至比他的军事才能更加出色。他甚至抓住了苏联被德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逼入绝境的机会,成功地向莫斯科要到了对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五国**的领导权,不但实力大幅增强。而且使得南斯拉夫游击队在最困难的时期可以出国作战来打破敌人绞杀的图谋,将整个巴尔干地区的反法西斯活动统一了起来,这可就不是区区二十万德军能够镇压得下来的了,至于那些伪军与仆从军,在很多时候几乎就是专门给巴尔干游击军送武器乃至兵员的。。。。。。
  后来轴心国虽然靠着不断增兵勉强控制住了局势,但是要想让巴尔干燃起的烽火熄灭,却也并不容易。而包括30万德军精锐在内的100多万轴心**队被巴尔干地区的游击战死死牵制住,很自然地对二战局面、特别是苏德战争的局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这一点来说,斯大林当初坚决的放权功不可没,但是因此促成了战后“巴尔干联邦”的崛起,却又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恨事之一。。。。。。
  就在两大阵营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东方的中国却继续安享和平,新中国政府和人民群众并没有浪费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挺过前一年的困难之后,1943年中国的工业迎来了爆发性的大幅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加30%以上,按照官方汇率折换成美元的话,总值接近150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与占领了大片土地而国力大增的日本相差无几,与大片国土沦陷的苏联不相上下,超过了受到重创的英国,一跃成为了世界前五的工业大国(但工业总产值还没超过农业总产值,所以中国依然不能算是工业国。),而主要工业品的产量增幅就更是惊人。。。。。。
  在全国掀起路桥建设**的有利条件下,1943年不再因为缺水而被迫限产、释放出了大量产能的中国钢铁工业出现了爆炸式的发展,全年粗钢产量同比增长超过50%,首次突破了900万吨大关,继续稳居世界钢产量第六位,并大大缩小了与前面五个国家的差距。
  之所以增产如此迅速,甚至远非历史上的中国可比,这主要得归功于氧气顶吹转炉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历史上前30年里因为苏联没有转让这项关键技术,中国的钢铁生产长期依靠效率低下的平炉,同等投资获得的产能仅有氧气顶吹转炉的1/3到1/5。
  而等到中国彻底掌握这项技术并开始大量推广后,当时中国的钢产量已经有一年几千万吨了,基数大了,增长率自然也就不可能再有那么夸张了,而淘汰落后产能也令数据不可避免地有所缩水。
  与之相比,如今的中国钢铁工业基数还不算大,同时因为世界大战的特殊环境,并没有淘汰落后产能,因此转炉投资省、建厂快的优势就变得特别明显,再加上很多的产能其实在1942年就有了,只是当时缺水被迫限产而没能变成产量罢了,这些全都集中到1943年爆发出来,增长率的数字夸张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八章 爆发式增长

  而一直最受重视的电力工业虽然增幅略逊于钢铁工业(主要是因为1942年电力工业在中央政府的特别重视下没怎么受到1942年旱灾的影响,因此1943年的补偿性增长较少。),但是年发电量仅过了一年时间就暴增了50%依然堪称奇迹。之所以增长如此之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电机制造厂大量生产装机容量最大也难以超过3000千瓦、但是却很可以如普通的机电产品那样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稀土永磁发电机,虽然这些中小型发电机所发的电并网相对困难、用于火力发电的能源利用率也相对要低一些(毕竟锅炉越大热效率越高),但为了保证“911工程”和全国建设的需要,这个代价还是值得的。。。。。。
  1200亿度的年发电量在1943年的世界上已经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使得中国超越德国本土和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发电大国。不过中国电力工业之所以能够创下如此奇迹,除了业内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和中央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很多客观的有利因素,后世的史家因此普遍认为中国道路是不可复制的。
  首先,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么多的稀土资源能够拿来制造上万台稀土永磁发电机所需的大量稀土永磁材料,其他国家想爆也没那个资源,即使有那个资源,这么做也是得不偿失(关键是唯一有足够稀土资源的美国并不缺电);其次。由于胡卫东提前开启了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并一直坚持对其大量投资、加之特斯拉这个怪才来到中国后帮助解决了研制兆瓦级永磁式发电机的很多技术难题 ,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目前唯一掌握兆瓦级永磁式发电机技术的国家,其他国家现在就算想搞,也得老老实实地花时间研究,而抢占到这个先机,对于战后中国引领世界风电开发(风电只能采用永磁式的发电机)也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最后,由于“911工程”的巨大耗电量,使得中国这样拼命建造发电厂也不必担心电力过剩,这一点同样至关重要。。。。。。
  而且,关于电力过剩的可能。胡卫东也早就考虑到了。事实上火电站、特别是中小型火电站的建设从1943年开始,电力部就不再批准立项了,1945年之后中国电力建设的重点便会彻底转到水电方向上来,以充分发挥中国水力资源世界第一的优势并减小环境污染。同时也有利于防范自古以来就令中国人民深受其苦的水旱灾害。同时。适度控制一下发电量的增长速度。也更有利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平衡发展。。。。。。
  除此之外,大力发展电器制造工业和耗电量巨大的炼铝工业以增大未来中国对电力的需求,也是胡卫东想到的解决日后电力过剩的应对方案之一。尤其是炼铝工业。一方面可以消耗掉多余的电力,另一方面则可以提供廉价的铝线供给电力系统使用,可以省下大量珍贵的铜,同时还未日后飞机制造工业扩大产能打下了基础,可谓是一举多得。。。。。。
  而电器工业方面,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这类“高档”商品想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暂时还做不到,但是价廉而实用的电水壶和电饭锅却很容易推广开来,生产也极其容易,几年之内就可以在全国至少是城镇居民之中推广普及,而它们的耗电量其实一点都不小,因此可以大大缓解几年以后国内电力过剩的危机,同时城市居民不再烧煤(液化气的功劳也不小,而管道煤气则因为战时的风险,暂时只在洛阳等中国腹地的城市得到了推广,与输油管的建设一样。),也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
  除了钢铁和电力,对目前的中国来说,最急需发展的莫过于石油工业,虽然中国陆军的机械化程度不高,但是空军与海军对燃油的需要量还是相当大的,而国内的经济建设同样离不开石油,因此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都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石油,在和平时期这未必是一件坏事,但在二战渐入**的背景下,这种状况无疑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早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中国政府就加大了对石油工业的投资,而因为勘探力度一直没有减小,因此开采起来事半功倍,使得中国的石油生产在1943年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算上作为技术储备而维持少量生产的煤制油与页岩油,这一年中国生产的石油及其代用品总量突破了900万吨大关,已经可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自给自足,而年产量突破200万吨大关的长庆油田则开始挑战胜利油田的老大地位。。。。。。
  炼油工业的发展同样迅速,不光是炼油的产能增加,随着催化裂解技术的日益成熟,高品质燃油的质量与产率也都有明显提升,虽然暂时还没赶上美国,但是差距的进一步缩小还是让国人看到了希望,同时这也巩固了中国炼油能力世界第二的地位。
  而在石化方面,除了合成橡胶因为需求不大而发展艰难之外,塑料和化纤工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提升的不仅仅是产量,“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和涤纶(的确良)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志着中国在石化科技上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地位。不过话说回来,对于这些新兴科技,只要政府足够重视,确立甚至保持优势本来就完全是有可能的。。。。。。
  此外煤炭、机械、化肥等诸多传统工矿业也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即使是最需要积淀的造船工业,也因为日本政府提供的大量订单和技术交流而获得了惊人的进步,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当初试图独立设计建造航母却遭到惨痛失败的中国海军又再次在目前国内最大的青岛造船厂开始了新的尝试。。。。。。(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九章 人口暴增

  而年产量首次超过15万辆的汽车工业与数量更多的各种拖拉机就更不用说了,事实上中国工业发展到如今的程度后,中央的领导们也越来越认识到,比起增加产量,培训足够的人员来操纵那些技术装备似乎是更大的挑战,因为缺乏合格的操作与维护人员,1943年中国拖拉机居然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不得不在下一年里削减产量,也算是这个时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一个不大不小的教训。。。。。。
  比起工业产量的暴增,太祖和胡卫东更在意的则是国产化的工作终于基本完成,如今即使在华的外国人全部罢工、同时外面还遭到全面封锁,中国所有的产业部门也都可以继续运转并生产出之前能够生产的所有产品,只是性能和质量会打些折扣,另外产量也可能有所减小(不过至少也能达到之前的2/3),但仅此就足以让中国政府不再惧怕外人卡脖子了。
  说来也好笑,中国政府有了底气之后,那些在华的外国技师和工人却反而怂了,不但很少再有闹事的情况,而且工作也卖力了许多。不过这也难怪,真正愿意跟法西斯品拼命的人在中国政府的默许(当然盟国需要为此支付违约金,不过美国财大气粗,才不会在乎这点钱。)下早就全都跑到苏联去当志愿兵了,留下来的基本上都只是一些怕死的普通人,现在世界上像中国这样能够安享和平而又待遇够高的地方实在是找不到第二个了。他们日子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想不开自找苦吃?当初的罢工不过是看准了中国人有求于他们才那么肆无忌惮,现在中国政府一硬,他们很自然地就软下来了。当然,这也因为中国虽然与轴心国继续保持着贸易往来,但毕竟没有加入轴心国,他们还能够自欺欺人,否则未必没人血气上涌、一时冲动做出什么来。。。。。。
  技术人员、特别是最基础的低级技术人员缺乏的确麻烦,但不管如何,现在比起历史上建国初期的情况还是好了很多。除了中央对于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的高度重视。更关键(因为历史上也很重视)的原因在于收复台湾、占领中南半岛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归国使得新中国比历史上建国的时候至少多了2000万(这还没算上那些不会汉语却有文化的人口和几百万在华外国人)识字人口,这还没有考虑到历史上自满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以后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的平均识字率一直都在下降(也就是说这个时空大陆全部解放时的平均识字率要高于历史上的1950年)的因素,1940年时的基础相对历史上的建国时要好得多。普及教育的难度自然就相对低了许多。而将识字的人口培训成低级技术人员的难度怎么也比培训文盲要低得多。胡卫东弄明白这些之后。很快就意识到或许当初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