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汉会战-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汉会战》


*序


   黄鹤楼国民政府旧址  位于长江与汉水交汇处,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早以〃九省通衢〃、繁荣发达而蜚声中外。早在明朝,汉口即列位天下〃四大名镇〃之一,往来熙攘,交易繁忙,商贾云集,誉为〃楚中第一繁盛〃,成为商品集散重地,有〃货到武汉活〃之说。


江汉明珠-武汉




黄鹤楼

  位于长江与汉水交汇处,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早以〃九省通衢〃、繁荣发达而蜚声中外。自星空俯视,宛若一翩翩彩蝶起舞于大江水系之间,素有〃江城〃之名。
  据考证,数千年前此地即有先民居住。在市郊黄陂县发现的盘龙城遗址,系距今约3500年的商代宫城,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早在明朝,汉口即列位天下〃四大名镇〃之一,往来熙攘,交易繁忙,商贾云集,誉为〃楚中第一繁盛〃,成为商品集散重地,有〃货到武汉活〃之说。
  清朝中后期,武汉成为我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长达数十年间对外经贸总额列全国次席,仅低于上海,人称〃东方芝加哥〃。武汉也是我国近代工业重要发祥地之一,著名的〃汉阳造〃在旧时代的中国军人当中一度风靡。1837年,身为湖广总督的林则徐在武汉严禁鸦片,系后来波澜壮阔禁烟运动之创举。1911年,武昌爆发辛亥革命,一举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浓浓一笔。1986年12月,武汉被认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可谓实至名归。
  武汉是江汉平原上的一颗明珠,地居中华腹地,战略地位重要。此处水网纵横、湖泊遍布、港湾星散,扼长江东西水道之中心、连南北陆路之要津,自古以来即是兵家必争之地。
  武汉在夏代属荆州,秦时属南郡,在汉朝属江夏郡,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即发生于此。〃武昌〃之名即起于三国孙权时,源于〃因武而昌〃之意,其在军事战略上的意义由此可见其一斑。人云,属〃襟带吴楚,东下可以制长江之命脉,西上可以杜川、湖之门户,又渡江而北,右可以扼山南之肩背,左可以捣中原之肘腋〃之地。
  而本书将向您介绍发生在武汉现代历史上另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博杀。此战异于历史上的其他任何一次战事,乃热血中华儿女汇集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绝死之心,抗击一路汹汹而来的日本侵略者并予之以沉重打击,史称〃武汉会战〃,民间则多名之曰〃保卫大武汉〃。
  此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历时4月之久。日军海上、陆路、空中多方向进攻,几十万人投入,而顽强抗击侵略者的中国军队也超过130个师。其间中国军人惊天地泣鬼神之拼杀壮举,普通百姓竭尽所能踊跃献金之感人场面,空中鏖战捉对厮杀呼啸声甚急,地面则刀枪交错之音不绝于耳,正面战场敌后游击相互配合杀敌,大敌当前国共再续合作篇章
  清风徐来,抚今追昔,就让我们为您展开发生在66年前那一幅幅鲜活的历史全景画面,去慢慢体味蕴藏其间那始终不屈的民族精神吧。

//


*第一章战前态势


   江西前线的炮兵将日军阻滞在赣北地区。中国军队坚守庐山五老峰阵地守卫在九岭山麓的中国军队中国炮兵向敌射击  南京失陷之后,重庆被国民政府宣布为陪都,但实际的抗战首都却一度在武汉。除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及其办公机构,以及监察、司法、考试等部到了重庆之外,包括军政部、外交部、财政部、内政部、交通部、经济部等在内的重要的、关键性的政府机关职能部门,以及正面战场最高决策指挥机构等,都是直接迁往武汉办公。此外,各国驻华使节也都是移至武汉。


不是首都的首都




江西前线的炮兵将日军阻滞在赣北地区

  〃热血沸腾在鄱阳,火花飞迸在长江,全国发出了暴烈的吼声,保卫大武汉!武汉是全国抗战的中心,武汉是今日最大的都会,我们要坚决的保卫着她,像西班牙人民保卫马德里,粉碎敌人的进攻,巩固抗日的战线,用我们无穷的威力,保卫大武汉〃。
  这是武汉会战期间流传在大江南北一首为人广为传唱的歌曲的歌词,名字就叫《保卫大武汉》。歌词作者郑律成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众所周知的《延安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作品也都是他的创作。
  歌词虽短,却简明扼要地道出了发生武汉会战的背景原因。
  南京失陷之后,重庆被国民政府宣布为陪都,但实际的抗战首都却一度在武汉。除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及其办公机构,以及监察、司法、考试等部到了重庆之外,包括军政部、外交部、财政部、内政部、交通部、经济部、教育部、卫生部和经济委员会、建设委员会、侨务委员会、四大银行、邮政储金总局等在内的重要的、关键性的政府机关职能部门,以及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等正面战场最高决策指挥机构等,都是直接迁往武汉办公。此外,各国驻华使节也都是移至武汉。
  因此,会战爆发之前的武汉事实上就是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抗战的中枢。正如日本大本营在制定此次作战计划,解释其作战目标时所言,〃只要国民政府还盘踞在汉口,汉口就是主要以西北各省为其势力范围的共产党军和主要控制着西南各省的国民党军之间的接合点和两党合作的楔子〃、〃为了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攻下汉口是绝对必要的。〃
  此外,当时的武汉也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和中国抗日文化活动的大汇合点。各类政治力量、各界人士等齐聚于此,共商抗敌大计。数以千计的作家、艺术家、音乐家和文化人士以及大批出版机构、文艺团体等也云集武汉。
  正是基于当时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武汉成为了抗日战争初期阶段各方关注的中心和焦点。正如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第一、第五战区团以上军官参加的高级军事会议上所言,〃自从上海、南京失守,我们惟一的政治、外交、经济的中心应在武汉,武汉决不容再失,我们要维持国家的命脉,就一定要死守武汉,巩固武汉〃。
  我党主办的《新华日报》于1938年6月12日发表了题为《保卫大武汉》的社论。社论在分析抗战的总体形势之后,强调指出,〃在目前紧急的时机,(保卫大武汉)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保卫大武汉的任务,便是争取第三期抗战胜利整个任务之一〃。社论号召,要〃热烈地动员武汉三镇的青年壮丁,积极地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为着保卫大武汉而参加前线作战〃,〃武汉及其附近的劳动者,只要他能够出力,就应参加兵役和参战的动员,帮助进行军事运输及构筑工事等工作〃、同时积极展开战时生产,〃给前线以丰富的补给,便是争取胜利极重要的保证,因此,要有物质的动员,要有高度的生产,同时也要有计划地进行物质的疏散〃。
  作为武汉会战中国军队的主要指挥者之一,陈诚在当时发表的一篇讲话中也明确指出,〃无论在消耗敌人,或是打击与消灭敌人的意义上,这次大会战对于整个的战局,都有重大的决定作用〃、〃目前保卫大武汉之战,将成为我们对敌决战的开始〃,他说,〃今日武汉已成为第3期抗战中最重要的据点,这里是我们雪耻复仇的根据地,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今日全国民众,尤其是在武汉的每个军民,应当激发最大的同仇敌忾心,人人都下定与武汉共存亡的决心,来守住这个重要的国防堡垒,必能给予敌人以致命的打击,造成将来决战中极为有利的形势。〃

//


针锋相对的战略方针(1)




中国军队坚守庐山五老峰阵地

  决心已下,战争双方高层开始了运筹决策。
  先说汹汹而来的日本侵略者。日军统帅部的战略总方针是〃速战速决〃。
  自从入侵中华大地之始,日本大本营在力量和资源使用上就已经有了捉襟见肘之感,其战争总体潜力难以充分满足日本军国主义者巨大乃至疯狂的侵略野心之需。因此,在日本战略决策者看来,侵华战争宜速决,久拖不定将极大消耗日本侵略世界、扩张称霸的实力。
  日军参谋本部在改订的《帝国军队用兵纲领要旨》中提出:〃以制敌机先采取攻势,谋求速战速决为原则。因此,陆海军须迅速击溃敌方野战军及主力舰队,并占领必要地区。其次,随着战争的发展,或鉴于外交上的关系,以一定的兵力准备占领政略上的据点〃。作为急先锋,徐州会战刚刚结束,日本陆军省就提出:〃中国事变必须于1938年内大致结束〃。陆相杉山元、时任日本关东军司令的植田谦吉等纷纷狂言,〃中国事变有一个月左右就可了结〃、〃3个月便可解决中国〃。
  战后解密的日军文件显示,〃大本营陆军部自攻占南京后,就开始研究了攻占汉口作战和为切断补给线路的攻占广东作战。在与汉口作战有关问题上,大本营陆军部就以下意见进行了讨论,攻占汉口和攻占广东同时进行呢,还是在本年内仅限于进行广东作战,汉口作战放在明年以后再进行。然而由于考虑到,当发生对苏作战时的兵力运用问题和船舶资材的不足等原因,而在5月底决定了在今年秋季进行汉口作战,接着就进行广东作战的方针。〃
  此计划在1938年6月召开的御前会议上得以最终确定,以实现〃集中国力直接解决中国事变,大致于本年达到战争目的〃的目标。日军在1938年7月制定的《以秋季作为中心的战争指导大纲》中,将上述决定作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这显然是痴心妄想。
  照此黄粱美梦般的〃思路〃,汉口作战(日方对武汉会战的称谓)被日本大本营认为正是一个〃结束战争的最好机会〃,占领汉口〃就能支配中国〃、〃早日结束战争〃。日本战争智囊机构昭和研究会也建议认为,〃为了彻底打击国民政府,使它在名义上、实质上都沦为一个地方政权;必须攻下汉口、广东(州)以及其他敌人的抗战中枢。〃此外,要集中全力〃尽量缩短汉口作战时间〃,〃以初秋为期,占领汉口〃。
  在承认〃攻占武汉和广东,再加上政治谋略工作,能否使蒋政权屈服,尚无把握〃的同时,日本人也为自己的妄想反复打气,其基本〃依据〃包括:〃早日解决中国事变是陆军省部的一致希望〃、〃即使从历史上看,只要攻占汉口、广东,就能支配中国,这是第二部(情报)的意见。这种意见认为,通过这一作战,可以做到以武力解决中国事变的大半。海军也积极主张,只要控制中原,实质上即能支配中国〃。此外,〃为了对重庆进行轰炸,占领武汉周围也是很有必要的〃,而〃攻占汉口、广东,只要投入陆军主力,用现有的兵力就可以作战〃、〃估计苏联在此时不能参战〃等等。
  总之,机关算尽,日军一方面要〃攻占汉口附近地区〃,并要集中全力〃尽量缩短汉口作战时间〃,计划〃以初秋为期,占领汉口〃,而另一方面则是〃发动攻略汉口之战,使其成为战争一决雌雄的最大机会〃,但朗朗乾坤,岂容豺狼当道?
  武汉会战前,中国军队已历经松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以及徐州会战,既取得了一定战果,包括台儿庄大捷,沉重打击了侵略军的嚣张气焰,但也付出了大片国土沦丧、抗击战线递次后退的代价。痛定思痛,特别是徐州会战的有益经验为中国军队准备武汉会战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总结经验教训并吸收前期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上中共代表团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37年12月在武昌提出了题为《第三期作战计划》的武汉会战基本构想。
  与日军的意图针锋相对,中方的会战总体构想是,〃要以持久战、消耗战,打破敌人速战速决之企图〃,〃确保武汉核心、持久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使不能达速战速决之目的,而消耗疲惫之〃,〃此次作战,将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进退为重,而在于自动地选择有利的作战地区,达成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之目的。〃
  针对武汉周围皆为沼泽地区,湖港甚多,山岭甚少的总体军事地理情况,构想提出,会战要〃以各战区为外廊,发动广大游击战,同时新构筑强韧阵地于湘东、鄂西、皖西、豫西各山地,配置新锐兵力,待敌深入,在新阵地与之决战〃。也就是将防御的重点设立在武汉外围地域,无论情况如何变化,将作战力量〃务立于外线地位与敌作战,确保机动之自由〃,特别要〃利用鄱阳湖、大别山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