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喜延年这才知道自己上了当,险些被口中的蛋呛到。
“洛哥儿,我们去把剩下的挖出来,大伙儿一人一个。”喜清欢哈哈一笑,拉着江洛又跑去蛎灰坑边,喜延年咽下鸡蛋,叹着气拿了个木桶,倒了点儿清水跟了过去,没有了就没有了吧,反正知道怎么做了,以后再做呗,他倒是很想得开。
所幸,喜清欢给每个埋鸡蛋的地方都做了标记,三个人三两下的就把剩下的蛋给挖了出来,拿去清洗干净了,送到喜庆靖几人那边,喜延年眼睛滴溜溜一转,自告奋勇的要送鸡蛋回家,留下了五个,兜起剩下的就跑了。
“这个是?”江楚航也是瞧几个孩子高兴的份上接过的蛎灰蛋,不然,在他那样的位置,一个小小的鸡蛋哪会放在眼里?斯斯文文的剥去了壳,咬了一口,顿时惊讶了,竟比家里精心做的还要香。
“江爷爷,您觉得这个蛋要是放到铺子里去卖,有没有钱途?”这一会儿的功夫,喜清欢的心思又转到了铺子的生意上,现在,家里只养着鲫鱼,这个季节弹涂鱼也少了,她的铺子里光卖这些实在单调了些,所以,她便想着多加几个商品,而且得有新意的东西,不然,谁愿意花钱来买?
野菜这样的东西,有钱人家偶尔买去忆忆苦怕是有的,可人家不是傻子,有人手不会自己去野外挖吗?
笋倒是不错的,能卖新鲜的,也能卖各种制作过的,笋干、笋罐头都已经被列到了清单上,可这些也是有季节性的,货源不稳定。
刚刚想到的蛎灰蛋、咸鸭蛋、松花蛋倒是个好东西,成本低,制作又方便,现在家里有蛎灰窑,这些东西也容易做,又容易保存,多好。
喜清欢似乎看到了无数的鸭蛋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般,不由笑弯了眼,巴巴的等着江楚航的回话。
“这蛋确实比平常的香,只是,单凭这蛋,又如何扯得上前途之说呢?”江楚航很认真的品尝过,又很认真的给了答案。
喜清欢一听就知道他误会了,她说的可是钱途,不过,她也不去点明,只笑着问道:“要是我放到铺子里去卖,您说会有人买吗?”
“嗯,应该会。”江楚航很认真的想着。
“到时候,江爷爷您可要多多支持哦。”喜清欢顺着竿就往上爬。
“自然要支持的。”江楚航却在心里想,大不了,到时候让人天天去包下这些蛋,也免得这孩子卖不出去伤心难过。
“小姑姑,好好吃呢。”喜婉悦一声不吭的在边上尝完了她的那一个,眼巴巴的抬头看着喜清欢。
“给你。”喜清欢把自己的递给她。
“这是小姑姑的。”喜婉悦摇头,不过,她还是惦记着刚刚的美味,舔了舔嘴巴说道,“小姑姑,以后我每天给小鸡小鸭喂很多蚯蚓,让它们多多的下蛋,到时候你还给我做给我吃好不好?”
“好。”喜清欢被她的乖巧逗笑,将自己的那一个剥了分了一半给她。
这时,喜延年又跑了回来,手里还攥着几个鸡蛋,跟到前面,看到喜庆靖在看他,忙解释了一句:“祖爷爷,柳老村长在咱们家呢,祖奶奶让我再做几个蛋送给柳老村长家呢。”
喜清欢一惊,这傻小子不会把做法给透露出去了吧?
想到这儿,她便跟了上去,凑到喜延年身边问道:“年哥儿,你有没跟柳老村长说这蛋是什么做的?”
“小姑姑,你就放心吧,这么好吃的蛋,怎么可能告诉别人呢?”喜延年却冲她挤了挤眼,“我知道你要放铺子里卖的,对吧?”
“嘿嘿,不愧是年哥儿,有默契。”喜清欢这才放了心,冲他竖了竖大拇指,“等过几天,我们再研究别的吃法,记得先保密哦。”
“放心。”喜延年一听就知道这个小姑姑又有鬼主意了,会意的眨了眨眼,拍着单薄的胸膛应下。
“当心手,这蛎灰可是会烧手的呢。”喜清欢见他没在意保护自己的手,便提醒了一下,蛎灰可是会“咬”手的,这儿又没有护手霜,还是当心些为好。
喜延年言听计从,学着喜清欢刚刚的样子将手里的蛋埋了下去,做了记号。
喜清欢这时也不怕脏的坐在了边上,看着喜延年做这些,心思却在盘算起咸鸭蛋和松花蛋的做法,咸鸭蛋倒是简单,她的外婆就经常自己做,早餐的时候一碗白粥半个咸鸭蛋便是了顶好的滋味了。
而松花蛋,因前世的新闻里曾有段时间铺天盖地的报道松花蛋里的铅超标,害得她都不敢再吃,同时,也上网查了些资料,知道松花蛋什么做出来的,不过,却没有实践过,只是不知道去了那一个会形成铅的黄丹粉,能不能做出松花蛋来呢?
想着想着,喜清欢不由跃跃欲试,恨不能现在就动手……
129不迂腐的柳秀才
小柳村的风俗,一年里家里有丧事的,大年初二要办祭祀,搭上灵堂,来往的都是来送祭的乡邻或亲戚,所以,这一天,是不能随意串门的,而有丧事的人家,过年贴的也是蓝色的对联,过了今天,才会撒去家里家外的一切孝,只留下那对蓝对联昭告诸人这家在过去的一年里少了人。
到了初三这一天,是女婿们给丈人家拜年的日子,一早,喜守业一家人和喜世廉一家人便起来准备,有了之前那个蛎灰蛋,今年送的生鸡蛋有一半被送到蛎灰坑里煨熟了。
今天,喜清欢四姐妹也要跟着去柳庄拜年,喜世廉一家人倒是方便,就在一个村里,而同时,今天也是喜翎欢一家回来的日子。
江楚航住在喜延年原来那屋,丝毫没有回去的意思,闲下来的时候,他甚至还跟着喜婉悦一起去给鸡鸭鱼喂食,喜庆靖虽然常与他唱对台戏,不过,倒是天天的陪着他。
说起来,喜清欢还是第一次去外祖家,一大早的,就被喜冰欢拉了起来,去池塘里捞了十六尾较大的鲫鱼,用一个中个的陶罐装了八分满的弹涂鱼,蛎肉干也包了一些,再就是年前买回来的专门用于走亲戚用的精白米,也装了一斗左右,再就是一篮子鸡蛋,上面放了二十个蛎灰蛋,另外还备了些棉布。
柳家和杨家的礼是一样的。
杨家就在村里,喜世廉一家四口很快就到了,喜守业一家人却要走上两刻钟的山路。
半路上,一家人遇到了那个柳来福,看到他们,他只是淡淡的瞧了一眼,让到了边上,倒是喜守业笑着打了个招呼:“来福哥,这么早啊。”
柳来福却只是点点头,并没有应声。
“真是个怪人。”走出一段路,喜冰欢嘀咕了一句。
“不可背后议论人。”柳氏责怪的训了一句。
喜清欢冲着喜冰欢偷笑,想到那天在海边看到的盗版长筒网,她不由回头看了一眼,那人已经走远。
与去镇上的路相比,柳庄这点儿路对喜清欢来说已是小菜一碟,一路上一家人说说笑笑的很快就到了,拐过一道山弯弯,便看到了密集的房屋,与小柳村差不多,大多都是茅草顶土坯房,不过,在右边却有一个木头建造的颇为气派的瓦房大院子,大院子后面还有一个小些的院子,也是木制瓦房,不过这个院子便显得简单了许多,院墙只用了简单的竹篱笆,院子两边开了两埂花圃,里面种着不少的花卉。
“瞧,外婆在院子里等呢。”喜冰欢指着那个小院子喊了一声,喊罢转头看了喜清欢一眼,之前小四什么都不记得了,不知道她还记不记得外公家的院子。
就像她想的那样,喜清欢自然是记不得的,她只知道柳氏有三个哥哥,名字都是按着雪花的意思取的。
“娘,这么冷,怎么在院子里等呢?”到了跟前,柳氏如同一个未嫁的姑娘般依到了老妇人身边,喜清欢借机打量起这个便宜外婆周氏来,周氏看着六十多岁,把自己收拾的极齐整,半白的头发挽在脑后,还插了支银簪子,身上穿着墨色对襟棉布衫,下穿深蓝色儒裙,腰间系着宽宽的腰带,脚上的墨色布鞋在裙下若隐若现,反倒是柳氏被比了下去,因为过年,今年家里每人都做了新衣服,不过,柳氏穿的素淡,身上只是青底粉碎花的衣衫和青色儒裙,头上也没有饰品,只扯了块与衣衫同色的布帕包着。
喜清欢不自觉的跟自己前世的外婆比较起来,看着,似乎都是风风火火的俐索人呢。
“见过岳母。”喜守业手上提了礼物,便半弯了腰行礼,他今天穿的也是新做的藏青色短打衣衫,倒有些像武林侠士那般的英气。
“外婆。”喜清欢在喜冰欢的眼神提示下,四人齐齐上前行礼,今儿四姐妹穿了一样的衣衫,都是粉色棉布做的及膝衣衫,下面也是同色的裤子,不过,每个人的衣襟、袖口、衣摆、裤脚处都绣上了不同的花卉,这个自然是尹氏的杰作,四人又都梳了双丫髻,看起来煞是可人。
“玉儿,洁儿,三三,小四。”周氏居然一个也没认错,最后还捧着小四的脸心疼了好半天,“好孩子,可瘦多了。”
她瘦么?喜清欢在心里嘀咕,她怎么就觉得自己最近的脸肥了许多呢?不过,嘀咕归嘀咕,她还是很享受周氏手上的感觉的,暖暖的柔柔的,像极了她的外婆。
“赶紧进屋吧,外面不冷啊?”柳秀才显然是在屋里等急了,掀开帘子喊了一声。
“瞧你爹,一大早就起来折腾了,吩咐这个吩咐那个,生怕少做了你爱吃的。”周氏笑着说道,一手拉着喜清欢,一手拉着喜冰欢,当然了,这两姐妹向来走得近,她也是顺手拉而已。
柳秀才与周氏生了三个儿子,只有柳氏这么一个女儿,一向娇养,每次知晓柳氏要回来,他都是这样紧张的张罗,家里人倒也都习惯了。
几位哥哥知道柳氏今天要来,都特意的推迟了出门的时辰。
放上了礼物,一家人正儿八经的给柳秀才和周氏磕了头,毫无意外的得到了红包,四姐妹又给三位舅舅三位妗子拜了年,手上又多了几个红包。
喜清欢直到这时才算认识全了舅舅家的几个孩子,一个个的倒都是识礼数的,说话行事都让喜清欢很是喜欢,只可惜,今天他们也要去各自的外祖家里拜年,只好略略聚在一起说了会儿话,约好了得空一起玩,便跟着各自的父母出了门。
这边家里便只剩下柳秀才和周氏,柳氏回到自己娘家,哪里会拘束,便要带着四姐妹一起准备起中午的饭菜。
喜守业则陪着柳秀才闲坐。
“小四。”谁知,柳秀才却喊住了喜清欢。
“外公。”喜清欢便留了下来。
“听说你弄了个池塘?”自从知道喜守业的伤无碍后,柳秀才便没再去过小柳村,柳庄的学堂是祖上一位举人老爷盖的,自那位举人老爷之后,柳秀才算是柳庄的第二人,现在学堂里的事务都由他在负责,他又要授课,自然很是繁忙,所幸,到了他儿子这一代,倒是出了几个秀才,他的二儿子和小儿子都是其中之一,除此还出了两个秀才,因此,附近能读交得起束修的人家都把孩子送到了这儿。
“是呢,要是不自己养些鱼,外面的迟早要捕完了。”喜清欢点头,又问道,“外公是怎么知道的啊?”
“小小年纪倒是会折腾,如今,附近几个村早传开了,都知道小柳村有个叫小四的小丫头折腾出了个池塘。”柳秀才倒是没有什么不快,他是读书人没错,可他也不觉得商人就比读书人低多少,大家都是人,都要为生计奔波,“你懂得怎么养鱼吗?”
喜清欢摇头:“前些日子得出几本书,上面倒是有说如何养鱼。”
“我就知道。”柳秀才指了指喜清欢转头朝喜守业说道,“这些事,还是得你们大人撑起来,小孩子家家的出去说话也没分量,莫让人瞧低了。”
“岳父说的是。”喜守业笑着点头,说起了之前和喜庆靖商量过的事,“小四在镇上买了个铺子,年后便要开张了,我对经商没有经验,倒是世廉脑筋比我活泛些,我们和我爹商量过了,让世廉去镇上看着店,我留在家里照应池塘,年哥儿和洛哥儿的学业也要抓紧了,只是不知您这儿学堂何时开课?”
喜清欢有些意外,她原就在打这个主意,没想到他们竟商量好了,这样一来,她就不用担心铺子没有人看了,心里不由一阵轻松,看来,爷爷他们如今对这生意比她还上心呢,当然了,这也有可能是大哥的功劳,爷爷能同意让他们做生意,家里有改善日子的机会,大哥可比她还高兴哩。
“过了正月十五便来吧。”柳秀才给了个准日子,回头又看喜清欢,“我这儿倒是收集了几本游记,里面也有记载有些地方的渔业和农事,你一会儿都带回去吧。”
“谢谢外公。”喜清欢一听顿时笑了,她那几本早就看得滚瓜烂熟了呢,正愁没新的书可看,柳秀才就送上了磕睡枕头。
“瞧你倒是喜欢看书啊,不如和年哥儿一起来进学吧。”柳秀才笑道,他的学堂里还没有女学生呢。
“我倒是想啊,不过要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