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暖婿-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小婵想了想,觉得自己留下也确实帮不上什么忙,便恭顺地辞了姚士卿,回家去了。
经过内宅的时候,恰巧看见姚怀瑾在客房门口,正在跟老大夫说些什么,眉头皱得紧紧的。李小婵想要过去询问王梅香的情况,然而想了想,终究是没有停住脚步,径直离开了。
李小婵在家里这一等,就到了如今,虽然心里焦急,然而却没有办法。
原本李小婵想托李名远去衙门里打听一下情况的,然而看到再次失利,垂头丧气回来的李名远,只得按捺下来,迎上去询问:“怎么了?今天又不顺利?”
李名远点点头,他现在挫败得是连发脾气的精力也没有了,颓然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耷拉着脑袋。
“你今天去的是哪家?”李小婵搬了个小凳子,坐在一旁,问道。
李名远有气无力地说:“牛岭、大张、代桥……七八个村子,都,唉……”
李小婵想起前两天刘氏的话,觉得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便想了想,又问:“他们都说些什么?”
不知道李名远是不是最近被说得太多,早就麻木了,听李小婵这么问,也不像往常一样端着父亲的架子避讳了,情绪低落地把那些难听的话,捡好听的跟李小婵说了几句。
李小婵认真地听着,左右不过是那些已经传开的流言蜚语罢了。沉思片刻,李小婵笑着对李名远说:“我这里倒是有一个法子,虽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至少让他们面上都不得不配合。”
李名远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眸子善良地急切催促道:“快说来听听!”
“不管人家说什么,你都不要理会,只是将一切都推到知府大人身上,将话说得重一些,谅他们也不敢明着跟知府大人作对。”李小婵说。
李名远一听,又颓然倒在椅子里,叹息道:“我还以为是什么好法子呢!这个没用,我都试过了。”
“那是爹你自己先怯了场,说得不坚决。”李小婵笑道,她从刚才李名远转述的别人的话里听出,那些人只是围绕李名远先前的那些“英勇事迹”打转儿,并没有人敢对姚士卿的任命直接挑衅。以李小婵对李名远的了解,只怕别人说上两句,李名远自己就先怯弱了,只得被人牵着鼻子走了。
 第六十六章 无巧不成书
李名远还是不信,摇摇头,叹息道:“你就别安慰我了,这个法子,没用……”
李小婵见李名远情绪十分低落,一时回转不过来,念头一转,笑道:“那不如,明天我跟你一起去,就从你第一次拜访的村子访起,一个一个地都走一遍。”
反正最近地里也没多少活儿,姚士卿那里,关于育种房又一直没有消息,李小婵想,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借此机会了解一下其他村子里的庄稼情况,为不久后的杂交育种做准备。虽然衙门的府库也存有各个村子的粮食,但是大多堆在一处,难以辨别,真的采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
李名远原本想要拒绝,然而想到这些年来李小婵的表现,尤其是现在竟然得到了姚士卿青睐,便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
但是心里,李名远倒没有对李小婵抱多大的期望,毕竟,李小婵还只是个十三岁的小姑娘,能成多大事。
第二天一大早,李名远就领着李小婵去了小康村拜访康有为。
事先,李小婵已经从李名远那里将康有为和小康村的情况都打听清楚了,乍一听这个名字之下,她还忍不住笑了,想到清朝鼎鼎有名的“戊戌变法”来。据李名远说,因为拜访康有为的时候,是姚怀瑾领着他一起去的,所以在所有的村子里,小康村还算是比较配合的。
走了阳光渐炽时,终于到了小康村。
因为李小婵要借机观看小康村的庄稼,所以父女二人并没有直奔康有为家,而是绕着田埂,将小康村的庄稼都看了一遍,大多数是玉米,还有棉花、花生、芝麻等作物。
李小婵一一都看了,和自家地里的庄稼从植株大小、叶片色泽、种植间距、田间农人劳作的特点等都仔细做了比较,记在心里,想着回家就拿笔记下来。等到秋收的时候,再比较一下优劣。
李名远虽然没有耐心一起仔细观察,但也不想这么快就到康有为家里挨训,是以他精神颓丧地跟在李小婵身后,也没有着急催促。
李小婵这一看,就日上三竿很久了。
眼见着再晚就要赶上吃午饭的点儿了,李名远才扬声催促李小婵。
李小婵已经看得差不多了,便也没有再多留,跟着李名远穿过田地,往康有为家里走去。
路上。遇到一个农人正在给地里施肥。可是他家田地里的玉米早就拔得比旁边地里的玉米还高了一小截。李小婵忍不住出声提醒道:“这位伯伯,我看你家的玉米已经拔节很快了,比其他地里的玉米长势都旺,你要是再施肥。只怕会疯长。今年雨水多,还常有大风,这玉米秆要是长得太高,周围又没有遮挡,只怕等大风雨来的时候,会有倒伏的。”
那农人闻言看了看李小婵,见不过是个十几岁的陌生小姑娘,并未把她的话放在心上,但也笑着谢了。只是依旧低头施肥。
李小婵见状也不好多说,再加上她还急着去拜访康有为,便讪讪地离开了。
穿过田地,又走过几户人家,李名远在一处雅致的小院门口停下。门口的匾额上,书写着“康宅”两字。
“到了。”李名远指着面前的宅子说。
李小婵点点头,见伸出墙外的花木枝条,分外雅致,想着不愧是举人老爷的家。
李名远上前敲敲门,不久,一个小厮模样的人从里面开了门,问:“你们是?”
“在下李名远,奉了知府大人之名,特来拜会康老爷。”李名远牢记李小婵的吩咐,把姚士卿先撂出来,免得人家连门都找借口不让进。
果然,那小厮一听是奉了知府大人的命令,便先将两人让了进去,然后飞快地传信去了。
李名远和李小婵两个人,便慢慢地朝里走,未至二门,就见那个传信的小厮又飞奔而回。
“不好意思,我们老爷这会儿正有事,实在是分不开身。”那小厮虽然说得客气,但脸上已经没有了先前的恭敬惊慌,也不说让二人先进去等着。
李小婵见状,情知康有为拒绝相见,不甘心地问:“那不知康老爷要忙多久?我们能不能在这边等他?”见那小厮一脸如初的坚定,似要拒绝,李小婵又叹息一声,道:“知府大人的吩咐,我们也不敢不从。还请这个小哥再为通传一声。”
那小厮一听,脸色变了,有些为难。
一旁的李名远见状,想要劝说李小婵今天先回去,他日再来,免得得罪了康有为。对于康有为的这样会读书,有功名的人,李名远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仰和自卑。
然而李名远才要开口,就被李小婵给拦住了。李名远看看李小婵递过来的眼色,想着要是工作再没有进展,指不定自己的官儿就丢了,两相权衡一下,便咽下了冲到嘴边的话。
那小厮见李名远和李小婵坚持,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拒绝,一抬头,就见自家大公子从门口进来,忙欢喜地招呼道:“大公子回来啦!”语气甚是欢快,脸上就跟见了救命恩人似的。
那小厮想,他不敢违逆康有为的意思,也不敢无视知府大人的使者,那把这一切推给大公子就是了。
李名远和李小婵闻言扭头一看,却是熟人,正是路上碰见的那个给玉米上肥的农人,一时都愣住了。
“是你们。”那农人也认出李名远和李小婵来,笑道,“真是凑巧,两位竟是我家的访客。”又转头斥责小厮,“大元,怎么不领客人进去。”
被称作大元的小厮一脸无辜,然后终究没有说什么,恭敬地领着众人到客厅落座。
“两位容我去梳洗一番。”那农人打扮的大公子笑道,说完,就出了客厅。
大元也笑着告了辞,跟着出去了。
大公子还没回来,倒是康有为先过来了,后面还跟着大元,想来是通风报信去了。
李名远见康有为进来,连忙起身问好。
李小婵见状,也忙起来施礼问安。
康有为答了礼,便在主座坐定,问:“两位认识犬子伯朗?”
话刚落音,已经换了一身干爽的青衫的大公子康伯朗便进来了,不待李名远和李小婵回答,就笑着将先前在地里给玉米上肥时,碰到两人的事儿给说了。
康有为听完,多看了李小婵一眼,面色柔和一些,笑问:“小姑娘你精通农事?”
李小婵连忙起身谦逊地说:“谈不上精通。只是生在农家,自小跟庄稼打交道,多少懂得一些它们的脾性。”
康有为闻言玩笑说:“那伯朗跟你比起来,岂不是一窍不通?”话里,便是已经认同了李小婵劝阻施肥的观点。
见李小婵面露尴尬,康伯朗笑着解围道:“家父跟你开玩笑呢,快坐下吧。我自幼只管读书,考取秀才之后,又忙于在蒙学教授课业,所以对农事一向不太了解。”说完,康伯朗在李名远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康有为笑着点点头,又对李名远说:“先前二公子与你同来,我虽然没有明确答复,但也不会违逆知府大人的意思。只不过,说句实在话,你的能力,我确实不怎么信任。”康有为话说得直白,并未因为李名远的官职和他背后姚士卿的支持而客气。
李名远也不生气,立刻站起来,拱手诚恳道:“老先生才富五车,还望您多多指点学生。”
康有为点点头,面露微笑,说:“你是有官职的人,我哪里敢谈妄谈指点。只不过,你在农监一任上,能力确实欠缺。而我虽然也是从泥巴里走出来的,但是已经多年不再躬耕,所知的经验或许都过了时。我听说前些日子,你们李家村得了‘第一村’的殊荣,不知,有何经验?”
上回姚士卿嘉奖了“第一村”的匾额之后,李名远立刻就着人立在了村口,康有为得知,也是情理之中。
李名远便将李家村抢收抢种的经过大略讲了一遍,末了又谦虚地说:“这些都是二公子指挥有方,我也不过是从旁协助,没什么功劳。”读书改变命运,是李名远一直努力做却从未成功的事,所以面对康有为的举人的功名,他怎么也傲气不起来。
李小婵将李名远的谦逊有礼看在眼里,也有些惊诧。
康有为见李名远虽然没什么才华,但是人还算是知本分,实在是想不明白,他怎么就能闹出那些丢人的事儿。
“听说知府大人从府库统一配给玉米种子给李家村,想来那些种子定然是不错的。不知道与你们往年的玉米种子相比,有何不同?”上次姚怀瑾和李名远来访之后,康有为特地将李名远和李家村打听了一番,自然听说了公中配给玉米种子的事。
见康有为说起这事,李名远顿时面上浮出一丝骄傲来,道:“与别家有区别,与我家,却没甚分别。”贪图面子、爱显摆的个性,一个不留心,终于又显露出来。
康有为好不容易对李名远生出的那一点赞赏,顿时又都消失殆尽了,却止不住好奇地问:“哦?此话怎说?”
 第六十七章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李名远便将先前捐粮的事儿也说了,当然,他没有说这都是李小婵的功劳,而起因却是他自己惹的祸。
康有为如何不知道李名远的隐瞒,只是他并未在意,李名远“如秀才”的名号,在读书人中间,那是“响当当”的,他的“事迹”也是共相传扬的。只是,听李名远这么说,康有为不觉多看了李小婵一眼。
“小姑娘,为何你家的玉米长得别家的都好,你且说说。”康有为笑问道,却是看也不看李名远了。
李名远自知在农事上他俩眼一抹黑,也不在意,讪讪地坐着不语。
“老先生过誉了。”李小婵笑着回道,“我家的玉米只是长势比李家村的其他人家稍好一点而已,全都是知府大人看重。要说经验的话,我倒是有一些,也不过是打小跟着祖父祖母在泥地里打滚儿,学了些皮毛。”
话里,并未提李名远和文娴在这一方面对她的教导,李小婵心里清楚,李名远是个什么样的人,康有为应该不会不知道,她不想在这上面作假表孝顺,让康有为有了恶感,耽误了正式。
果然,康有为闻言笑了笑,才又道:“你不必太过谦逊。”言下之意,是非知道不可了。
李小婵见状,便一一细数道:“这种子好不好,也得看地,所以精耕细作,预防天灾,必不可少。我们李家村修有水渠和蓄水池,专门调节干旱水涝;根据土质和天气与庄稼长势等情况上肥,保证庄稼健康成长;耕作仔细,除草及时,有些作物不能连续几年种在一块地上,就还得轮番种植。还有最重要的,便是自己每年培育遴选,力图留下的种子是最好的,并且不断改进,最终成了现在的模样。”
关于杂交育种。毕竟还未实施,更别提取得实际效果了,所以李小婵并未多说。然而就这几条,已经让康有为不断点头了。
“看不出你小小年纪,于稼穑一事倒是懂得不少。”康有为赞叹道,“虽然所说还有不足之处,然而也算是难得了。你一个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