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闺秀注意的目标。
可惜的是。据说他早就订下姻亲,只能让人感慨“恨不早相逢”。
徐夫人掐指一算,三年后便是秋闱。刘静安肯定是要参加这场考试的。那黎念慈年纪也不了,不如就给二人完了婚。儿子婚后,有媳妇照顾着,也可安心在外面做事情。
徐夫人有这想法后,便遣兰香去城守府。探探南夫人的口风。
兰香仍然没有嫁人,仍然在侯府内伺候着徐夫人。这天。她带了两块尺头,来给南夫人请安。
城守府的人都认识兰香,知道她是徐夫人的心腹。一见她来了,不敢怠慢,忙向里通传。
南夫人平时对兰香也是极热情的。但今日不知何故,南夫人没有传她进屋,而是让身边的一个大丫环,名叫芸烟的,出来招待兰香。
兰香有些奇怪。
芸烟把兰香让进西厢房,笑着说:“可别挑我们太太的理,我们太太正烦着呢。”
兰香本不想打听别人的家事,但是听芸烟开了话头,便顺着问下去:“这是为什么啊?”
芸烟用手指指西边,放低了声音,说:“还不是那位,又在太太屋里闹呢。”
兰香明白,芸烟比这手势,指的是赵姨娘,因为赵姨娘的院子在西边。
兰香对于黎府后宅的情形,多少知道一些。
这黎汉卿大人,跟他儿子黎念恩的脾气可是不一样。黎念恩还未娶妻,却已经纳了数房侍妾。而黎大人的后宅里,只有一妻一妾。而且他的妾室赵姨娘,还是他早年屋里的通房,年纪已经老大了。
黎大人是个重感情的人,虽然赵姨娘年长色衰,他却没有弃赵氏不顾。
而南夫人则很庆幸,丈夫官位不小,却没有纳许多年轻貌美的小妾来给她添堵,所以她对于赵姨娘也一向宽容。
只是南夫人骨子里是瞧不起赵姨娘的,所以南夫人手下的芸烟等人,对赵姨娘也没什么尊敬之心。所以芸烟才敢跟兰香议论赵姨娘的是非。
兰香此时听说赵姨娘在南夫人房里闹,觉得奇怪。因为她知道赵姨娘是个老实人,年纪大了也不会争宠,平时就是关起门来做针线,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芸烟是个多嘴多舌的人,她以为兰香不是外人,便把嘴巴凑到兰香耳边,跟兰香说悄悄话:“还不是为我们大小姐……”
原来,黎府里除了念恩、念慈之外,还有一位大姑娘名叫黎念德。
黎大姑娘是赵姨娘所生。虽为庶出,却是家中长女。而且黎汉卿只有这么三个孩子,他对这三个孩子都很娇宠,所以黎大姑娘从小也是娇生惯养的。
黎大姑娘正当适嫁年龄之时,黎大人正在湘中做官,而且回京无望。黎大人怕耽误了女儿的婚姻,便在当地寻了一户富足人家,把女儿嫁了。
当时黎大人是湘中的地方长官,地位还是比较高的。黎大姑娘虽为庶出,却是正妻,丈夫是本地一位姓陶的富商。而且因为父亲的关系,她在婆家也颇受宠,后来又生了一儿一女,日子过得不错。
可是后来黎大人一调任,情形却变了。
黎大人虽然升了官,但是梁州距湘中遥远。常言说“远水解不了近渴”,黎大人对黎大姑娘的照顾便少了,而那陶家人的商人势利本性便表现了出来。
黎大姑娘她受不了婆家的势利眼,便时常跟公婆、丈夫吵闹。吵闹之后,便写信向赵姨娘诉苦。
赵姨娘虽疼爱女儿,但是也无奈何。她想女儿毕竟已经出嫁,而且给人家生了一对儿女,女人一生的根本还是婆家,所以她只能劝女儿多加忍耐,同时找黎大人托付湘中的同僚多照顾一下。
可是那黎大姑娘在婆家的关系却是越弄越僵。最近这次她来信说,她丈夫竟然弄了一个什么“平妻”娶进门,那女人是湘中当地另一家富户的女儿,进门后竟然要跟她这正室平起平坐。她受不了,干脆把她丈夫告上公堂。
原来,大周朝虽是男权社会,男人可以娶多个女人,但是妻妾地位分明。而且按大周朝律法,男人只可以娶一妻。所谓“平妻”只是民间说法,却不合律法。
所以这黎大姑娘一较真,她丈夫便要被官府抓去按“有妻更娶”,也就是重婚罪判刑。
黎大姑娘这次来信,便是要父亲说动湘中的地方官,狠狠整治她丈夫和她的婆家。
赵姨娘一读来信便着了慌——试想如果真经了官,这夫妻以后还不反目成仇啊?
所以赵姨娘急忙来找南夫人,让南夫人派人去湘中,好好管一管女儿的家务事。
南夫人一听黎大姑娘这些事,也觉得挠头——不是她不肯管,是那黎大姑娘性子倔,那陶家人做得也过分。而且这轻不得、重不得的,管到什么程度算合适啊?
兰香听说南夫人正为家务事烦恼,徐夫人交待的事情也不好说。她把两块布料交待给芸烟,略坐了坐便走了。
芸烟拿着两布料回了上房。赵姨娘还没走,正在南夫人旁边的脚杌上坐着,拿手帕子着抹眼泪。
南夫人扶着额头,一副无限烦恼的模样。听到芸烟进来,她抬头看了芸烟一眼,问:“兰香来有什么吗?”
芸烟说:“没旁的事。表姑太太叫她送了两块料子来,说是让咱们姑娘做件衣裳,预备过生日的时候穿。”
黎念慈听到了,从里屋走了出来。她接过芸烟手里的布料看了看——到是上等的丝绸,花样也是今年顶时兴的。
不过她还是有些奇怪,说:“我过生日还有三个月,这么早送料子来做什么啊?”
芸烟说:“做衣裳总要容功夫啊,若要做细致点儿,三个月也不算长啊。”又打趣道,“这会儿送来,说明这布料不是敷衍的,是我们表姑太太实心实意给姑娘的。”
黎念慈不屑地哂笑了一声。她倒不怕别人打趣。她已经跟刘静安订婚好几年了,她就从没觉得提到刘静安有什么好害羞、难堪的。她只是觉得芸烟的玩笑无聊。而且她觉得,徐夫人不当不正的时候送这么两块料子来,怕是有别的意思,也许是想提完婚的事情。
PS:
推荐朋友的新书。书名:点妆;书号:3007672;作者:米可麻;简介:点扮姹紫嫣红染就的人生,妆成花浓雪艳竟成的华歌。
第221章 颐人堂
黎念慈拿着布料,看向自己的母亲,问:“太太,您觉得我姑妈这是什么意思啊?”
“哪有那么多意思?人家送东西来就是一片心意,你赶紧收下就是了。”南夫人有些不耐烦道。因为她现在正烦着,没心思去揣徐夫人的意思。而且这会儿赵姨娘正在抱怨大姑娘在湘中过得多么不好,婚姻还出了问题;黎念慈这时候显摆婆家对她多好,这不是给赵姨娘的伤口上洒盐吗?
芸烟吐吐舌头,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玩笑有些不合时宜。
南夫人却没训斥芸烟,只叫黎念慈快拿了东西回自己的院子去。
黎念慈先没动身,却又问芸烟:“兰香姐姐有没有说,姑妈这两块料子是哪来的——是宫里赏的,还是别处买的?”
芸烟说:“听兰香姑娘说,是从秦娘子的铺子里拿的。”又说,“这可是今年最时兴的料子呢,秦娘子特意让人从南方新进来的。即便是宫里的,也未必有这料子的花色时新。”
芸烟说得是实情。宫里的东西都是有定规的。凡进贡的东西,虽都是好东西,但是在花色上却因为种种忌讳轻易不敢翻新,反而到不如民间的布料花色新颖。
可是黎念慈一听是从秦娘子铺子里进的,却忽然不高兴了。她把料子扔回芸烟怀中,说:“我却是不稀罕,也不想拿它做衣裳,还是留给太太用吧。”说罢,她转身就走了。
“嘿,这孩子!”南夫人生气地说,“怎么净给添乱呢!”
赵姨娘在旁边,却听出点儿什么意思。她拿着帕子擦擦眼泪,看着黎念慈的背影走远,回过头来对南夫人说:“太太。咱们的二姑娘也大了,表姑太太那边可曾提过,什么时候给他们把婚事办了?”
南夫人一楞,这才意识到兰香今日过来,恐怕还有别的意思。
赵姨娘又感慨说:“还是二姑娘有福气,嫁得又近,表少爷人品学问又是一流。可怜咱们大姑娘,一个人在湘中那蛮荒之地,婆婆刁顽,丈夫还混账……”说着说着。她这眼泪又掉了下来。
这赵姨娘没别的本事,掉眼泪是一流的。从年青时起就爱哭,到现在一大把年纪了。眼泪还跟不要钱的似的,哭起来便没完没了。
南夫人最怕赵姨娘使这招。她忙止住赵姨娘,说:“你先别哭了,我这就请老爷过来,让他给拿个主意。”
说着。南夫人命人去前面衙门里,看看黎大人这会儿可有空过来。
过了会儿,黎大人没过来,黎大少爷黎念恩却过来了。他说自己父亲正忙,让他先过来看看。
听完赵姨娘哭诉后,黎念恩义愤填膺。他说:“这陶家欺人太甚,我要去为大姐姐讨回公道。”
南夫人听了一楞,她可不想让儿子跑一趟湘中。光是路上就要走好几个月啊!她对儿子说:“你懂什么,此事还要跟你父亲商量一下再决定。”
黎念恩说:“这姓陶的确实违反了律法,按大周律,‘有妻更娶者,徒一年’。正应该判他的徒刑,以正律法威严。”
南夫人慌忙说道:“别介——大姑娘已经是陶家的人。又生了一双儿女,你现今判了她丈夫徒刑,让她以后在婆家如何做人?”
哪知黎念恩个性执拗、迂腐不化,所以当年林妞妞才会赠他一个“小夫子”的绰号。只听他道:“人情大不过律法,王子犯法也要与庶民同罪。”
得,原来在黎念恩看来,他此番去湘中,不是为了他大姐姐,而是要伸张正义的去了。
稍后,黎汉卿回至后宅,还真就同意了黎念恩的请求。他让黎念恩代表黎家,去湘中全权处理此事。
南夫人不高兴,因为她惦记儿子在路上的冷暖安危。
赵姨娘的心里也放不下。因为她起初只是想让黎大人派个得力的人去,先把官司先糊弄平,随后再吓唬那陶家一番,不要再欺负她家大姑娘便是。哪知这黎念恩此去,是要维护律法尊严的,恐怕他是不会管黎大姑娘以后的日子怎么过,而是要由他的性子而为。
这可如何是好?赵姨娘心里打鼓,却又干着急没有办法。
黎念恩说走就走,当天夜里收拾行礼,第二天便出发。
黎念恩一走,便撇下了他院中的四位侍妾。
这四个女人,平日里争宠斗艳,黎念恩的院子也显得有生气。此时她们争抢的对象跑了,她们顿觉得兴致寥落,院子里也显得寂寞冷清起来。
那何秋玉嫁入黎府也五六年了,大约真就是因为她得过妇科病的原因,一直没有孩子。幸好自她进府之后,黎大人和南夫人便觉得黎念恩纳妾太多了,再不准黎念恩纳妾。没有新人,她和其他三位“旧人”的地位还算牢固,所以她的日子还算过得去。
只是没有孩子,总是何秋玉的一块心病。她知道昔日的好朋友沈丁香,现在开着药铺,而且医术大有长进,便想让沈丁香帮她调理一下。
可惜她深居城守府后宅,几乎没有机会出府。而那沈丁香身份低微,又不可能进到城守府后宅里来。二人根本没法见面。
于是何秋玉便托人给沈丁香传递消息,把症状跟沈丁香在书信中说一说,随后拿点儿药来吃。沈丁香没有亲自把过脉,也不敢乱下药,只能开些温和的补药,所以几乎没有成效。
这天,何秋玉将自己服药后的情形写成一封信,托人送给沈丁香。
其实,这种内外消息传递的事,在大宅门里也是禁止的。幸好何秋玉手里有钱——当年赛春花做过的唯一一件好事,就是送给了何秋玉一大笔嫁妆。何秋玉用银钱收买了大厨房里一个姓尤的婆子,外号叫“油婆子”的,帮她做传递消息的事情。
油婆子生性油滑,又喜欢贪图小利,她为何秋玉做起事来,到也十分妥当。
油婆子从何秋玉那里拿到信,便去东大街找沈丁香。
这几年,沈丁香的药铺发展渐渐有了起色。她专看妇人科,从最初只给秦楼楚馆中的姐妹们看病,到后来平民百姓家的女人也来找她治病。
在药铺起步的阶段,除了林妞妞的投资,还要多亏兰香的资助,否则以沈丁香和大娃的性子,早就关门大吉了。因为沈丁香和大娃都是善良的人,如果遇到穷苦的女人拿不起药费,他们不仅免费看病,还倒贴药钱,甚至于救济衣物和食物。
后来,他们在梁州城慢慢有了口碑。等名声一打开,药铺这才开始赚钱。如今,他们在东大街上买下了一间铺面,铺子取名“颐人堂”——林妞妞曾在“水晶球”里看到的景象,终于成了现实,她和大娃拥有了一间药铺。不过这间药铺的合伙人,不止她和大娃两个,还有一位沈丁香姑娘。
油婆子一进“颐人堂”大门,便看到沈丁香正在给一个妇人看病。因为何秋玉总是差遣油婆子过来,所以沈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