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雌咀牌绞滴藁木劢鸢裉饷畈簧傥娜耸植宦�
士子大都是年经人,自负诗书满腹,越说越是喧闹,渐渐推杯换盏,酒助谈兴,便开始对准女帝指责起新政来。
大唐女帝闲来无事,召来上官礼,告知想在城内转转,上官礼赶忙磕头称是。
两人一身便装简服,坐在茶座上,听着那些书生愤青般地指责女帝和新政。
当然,也有人站出来反驳,一一列出新政的好处一一对比早先大齐颁布的国政,自然是大唐新政更加得人心。萨云萝一身月白素锦长衫,手摇折扇,淡淡含笑,听着士子们的议论,大唐女帝时而皱眉,时而摇头,边听边轻抿着茶水,始终不发一言。
上官礼有几分紧张,时不时偷眼看看女帝。因为南地文人的嘴素来有些刻薄,他害怕女帝越听越生气,那这些士子可就要遭殃了。
听了一会儿,上官礼再次看向女帝,低声说道:〃文人的嘴实在有些刻薄,按他们的说法,大唐哪里会有海晏河清,恐怕很快大乱了吧。〃
萨云萝闻言笑了笑,看着他的眼神有些调侃的意味,这人称耿直的上官礼竟然也会这样试探自己的心思,不由十分随意地说道:〃年少气盛,再者大齐亡而大唐兴,难免心有不平,人之常情。〃
上官礼有些惊异地看了女帝一眼,又说道:〃这帮士子不会就此罢休,若是任其议论朝政,沸反盈天不利稳定,不知公子要不要在下出面,令众人返乡?〃
〃令其返乡?〃萨云萝看了看上官礼,淡淡一笑道:〃返乡不是议论的范围更广?朕自然是……〃
闻言,上官礼的心里猛然一震,难不成陛下是想……?
萨云萝看了上官礼一眼,桃花眼中颇有些责备之意,〃上官大人你想哪里去了?朕是那种不许人说话、动不动就砍人头的昏君吗?再说,事情不解决,永远会放在那里〃,萨云萝看了上官礼一言,继续说道:〃天下人言,便如江水,宜疏而导之,不宜堵之,先生以为呢?〃
疏导?上官礼看了萨云萝一眼,有些没弄明白她究竟想怎么做。
〃回去后立即传旨,明日在太学参议今年秋闱取士一事,愿意参加的士子无条件可以参加,朕将亲临,众朝臣也可参议。〃萨云萝笑着说道。
上官礼微微有些吃惊,没想到大唐女帝竟是这样处理,低头想了想,也不多话,急忙起身低应一声,口中淡淡说道:〃臣遵旨。〃二人随即起身而去,留下一群依旧在高谈阔论的士子。
〃对了,上官先生,上次和薄学士比策论、与贤王并称大齐第一才子的杜青白这次为何没有参加秋闱?〃萨云萝突然想到那个文采斐然的男子,不由边走边问道。
〃杜青白虽文采过人,却很是孤傲,自从数年前参加秋闱,被主考官斥责为狂傲不羁、身份低贱后,便发誓再不入闱。上次和主子比策论,还是在下去请的,杜青白因为此事涉及大齐脸面才勉强同意。〃上官礼明显对杜青白很是熟悉,听萨云萝问起略略有些意外,不知女帝是何意,但还是详细地说了。
停下脚步愣了愣,萨云萝点点头,性格孤傲是文人,特别是有才的文人的通病。但这样的人一旦通晓民情国事,却是治世能臣。想了想便接着问道:〃杜青白所居之处,先生可知道?〃
看着女帝的笑脸,上官礼不由疑惑地问道:〃主子您……您是打算?〃
〃大家都盛传朕的文采也不错,所以今日动了心思,想去会会那个杜青白。〃萨云萝挑起一眉,笑嘻嘻说道。
上官礼看了看身后的便衣侍卫,想了想才说道:〃主子,杜青白住得地方有些僻远,还是坐车好些。〃
〃先生安排就好。〃萨云萝笑着悠闲而立,点头应了。
上官礼回头,和红玉商量了一下,随即叫了车来。萨云萝登车后掀起车帘对着红玉道:〃红玉,你随我吧,让大家先回去,不必跟着了。〃
上官礼和红玉都是一愣,陛下也太过大胆了,万一有事该如何是好?两人同时对望一眼,开口道:〃主子,这……〃
〃我们不过是去看个朋友而已,何必兴师动众的?朕也自会小心行事。〃萨云萝看他们目瞪口呆的表情,只觉好笑,不由轻声安慰着。
上官礼和红玉再次相视一眼,红玉应〃诺〃转身去安排。车子启程后,还是没敢听大唐女帝的话,而是令诸人在远处一路相随。
车子向南城走去。离开了商业和聚居区,前面是一条小河,没有几户人家,一片大树林后面有两间小小茅舍,一只黑狗正追着几只鸡,咕咕直叫,真正是鸡飞狗跳。
萨云萝下车,转身看了看笑道:〃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看来这杜青白的确是清高之士。〃
上官礼笑着指指那破败的篱笆:〃主子,就是这里。〃
〃哦?〃萨云萝顺着上官礼的手指头看去,问道:〃他就住在这里?〃
上官礼赶忙点头应〃诺〃,在上官礼的带领下,三人慢慢走进去,转了一圈却一个人也没有,灶冷锅凉,低矮的草房内,几乎空无一物。
萨云萝微皱起眉头,轻声问道:〃上官先生,江南号称鱼米乡,杜青白也算名士,就过着这样的日子?还是他特别些,寻常百姓的日子会好一些?〃
上官礼看了看神情严肃的女帝,不由叹了口气:〃江南的确号为鱼米之乡,但是大齐这几年政局并不尽人意。权臣当道,为官者多奸?拍马之流,一任地方官便刮地皮三尺。前几天主子派兵追缉护国王,查封护国王府不是慨叹一个王府之所有胜过大齐国库吗?百姓度日艰辛啊。〃
萨云萝微微吃惊,原来鱼米之乡不过道?涂?,真正的实情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朕才会想到清明吏制,设左右双御史台。〃说着两人走出茅屋,这杜青白难道出门了?
〃哦,主子,我们去林子里看看。杜青白喜欢舞剑,有了兴致便到市上沽酒一壶,舞而歌之,是这附近闻名的怪人。〃上官礼看了看天色,淡淡说道。
〃那就过去看看。〃前世传说李白喜欢这一套,想不到这杜青白也是这路人物,只是不知道他有没有李太白的壮志和抱负。
三人走进林子,红玉有些担心地回头看了看远远处的手下,这里荒僻,若是有人对女帝不利,可是麻烦。
踏着一地落叶,三人走近了林了深处。果然,远远看到一个身影飘忽,半唱半吟的声音继续传来:〃国亡家已破,思绪何由之?萧萧木叶下,山水有清音……〃
萨云萝闻言一笑,看来还真是文士,不管喜不喜欢,国亡始终是一块心病。想了想,便扬声对上官礼道:〃我道这第一才子是什么人?原来也不过是个伤春悲秋的无用之徒。我曾记得一个被某朝称为大盗的汉子,写得一首七言:扬鞭慷慨莅中原,不为雠仇不为恩。只觉苍天方愦愦,欲凭赤手拯元元。十年揽辔悲赢马,万众梯山似病猿。我志未酬人犹苦,东南到处有啼痕。好歹言之有物心胸慷慨。第一才子?徒有虚名。罢了,还是走吧。〃说完,也不管上官礼很是不解的眼神,转身便走。
〃什么人要找在下?又认定在下是虚名欺世?〃身后传来一个冷淡的声音,随着一阵脚踩落叶的声音,一抹人影慢慢走来。三人皆回头看去,却是手执一柄长剑、脸上正冒着汗水的杜青白走了过来。
〃杜先生又练剑?〃上官礼笑着问道。
杜青白看到上官礼微微一怔,有些吃惊,随即淡淡叫道:〃上官大人。〃
视线在上官礼身边其余两人身上来回飘荡,眼中很纳闷,总觉得有些面熟,却看不出旁边刚刚出言讥讽的那个白衣书生是什么人,他身旁还有个年轻女子却是陌生得很。
看到杜青白的眼神向女帝飘去,上官礼一时有些为难,不知该怎样介绍是好。不说,杜青白肯定不理,可说了,女帝的心思是……正左右为难之际,突听女帝淡淡笑问道:〃怎么,杜兄不认得朕了?〃
闻言不仅杜青白一怔,上官礼也是一愣,女帝竟然这样开门见山地直言相告?
〃想不到陛下贵足也愿意踏贱地!〃杜青白知道白衣男子是女扮男装的女帝,也不施礼,只是唇角挂着一抹淡淡嘲讽的笑容说道。
〃杜先生要贬低自己,朕没有意见。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里再偏僻都是朕的江山 ,何来贵贱之说?〃萨云萝笑着斜了杜青白一眼,随即扬声说道:〃刚才听先生对国亡家破很是感慨,朕这里有一曲小词相赠: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饮酒时不妨怀想下故国明月也好,不打扰先生兴致,朕告辞。〃
说完又要转身。杜青白是文士,当然分辨得出高下,听完这阙千古绝唱的《虞美人》,?时便是一呆。其实对于他来说,大齐既没有让自己有一展抱负的机会,也没有给到百姓一份平安幸福的生活。可怀念的,无非是自己的有志难舒。作为读书人,又拉不下面子,于是心灰意冷罢了。
杜青白很是意外会在自己的家里看到赫赫有名、短短时日内就攻下大齐的大唐女帝,以为定有什么要事。哪知女帝抛下两阙词,竟要这样离去。见女帝要走,想着不由低声说问道:〃陛下是为笑话青白而来?难道不是为了士子对秋闱取士的议论?〃
嗯,上道,是个明白人。萨云萝淡淡一笑,接着说道:〃朕本来的确为秋闱一事而来。但杜先生既有新朝故国之思,田园山水之愿,朕哪里可以勉强?〃
杜青白看了看她,没有回答,却转移了话题问道:〃陛下将如何处理对秋闱有微词的士子?〃
〃处理?〃萨云萝看了他一眼:〃开天下士子之言路,朕求之不得,需要怎么处理?朕已准备下旨,明日在太学聚天下士子一论秋闱之短长,故来请先生参加。不知先生有无此意愿?〃
60 121章
杜青白闻言又是一愣,她是高高在上的大唐女帝,却屈尊来到自己这两间茅舍,面对尖酸刻薄的原大齐众文人,她不但没有恼羞为怒,反而特地宣召聚集天下士子,究竟是自己太过多疑,还是女帝真有这样的心胸?自己可是做了不识大义的小人?
抬头看了眼笑意盈盈的女帝,杜青白仔细审视着她含笑的眼睛。盈盈秋波一望到底,坦诚的让人没有任何怀疑的余地。难道真的如传闻所说,是个旷世难得的贤明君主?
萨云萝淡笑回视,这才子倒是多疑,不过他能站定开口发问,说明并不是不可雕塑的朽木,心高气傲有为了男子的尊严面子,若是让他折服,也是自己和大唐的幸事。
看了看还在沉思的杜青白,萨云萝低低一笑,随即说道:〃这样,先生可再考虑,若是有意,先生请自行前往,也可通知上官大人,他会安排人来接你。朕不打扰先生,告辞。〃
说完,萨云萝带着红玉转身离去。上官礼跟在女帝身后走了两步,又回头看了杜青白一眼,欲言又止,随即摇了摇头,紧随女帝而去。
身后林中的杜青白看着女帝逐渐远去的背影,低头沉思良久,才慢慢朝着房舍走去。大唐女帝,或许,真的是个值得让自己效忠于她的一代明君?
太学就在昭明书院侧邻。这日,太学内气氛凝重,人头涌涌。只因女帝一张圣旨,郢州城内的士子、大臣、太学士等全部汇集到了太学,辩论秋闱取士的利弊长短。
上官礼看了看台下,都是些血气方刚的年轻文士,本来嘴巴就刁,如今有这个机会,只怕更为肆无忌惮。这么多人,一旦搞不好,可是要生大乱,局面很难控制。这些皆是预想,所以也只是担忧,而令上官礼更为心惊的是,刚才进来时,看到郢州军府将军宏远竟然带了虎贲卫环伺,这……?
上官礼胆战心惊地看着场内情景,脸上倒是镇静,可背上手心早已渗出冷汗。自己为官多年,怎会不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而且,自古帝王多逆鳞,一旦他们言辞过激,惹怒了女帝,眼前这些生机勃勃的脸只怕……虎贲卫手按着厚背长刀的刀把,看得上官礼难以安席。
女帝在女官内侍的簇拥下缓缓登上高台,太学朱漆的巨大木门缓缓闭合。或许是因大部分人初见到传说中的大唐女帝,所以场内还是有些骚动,但整个场面还算稳定。
上官礼微微抬眼看了看台下的众才子,峨冠博带的太学士、秋闱金榜题名的新科进士、还有大臣,各自占据了一个区域。中间服色各异的,大多是士子们,当看到一身青衣落拓的杜青白赫然在座时,不由有些放心。女帝果然神人,知道这些心高气傲的文人弱点,拿捏住了,竟也能尽数掌握。一直担心杜青白被女帝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