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然不想去大伯母家里,又不想跟在爹爹身边,那个贺伯父看着她的眼神总是怪怪的,让她很不舒服。无奈之下,只能到三婶这里来了。
第二天,得到消息的乡绅们都赶来拜见赵世华,又听说此次乡试的解元也在,更是恭维不已。
赵世华和贺明朗都不想与这些乡绅应酬,适当地收下礼物,寒暄了几句,很快就打发了他们。
却说王氏自从三月间得了那样一场教训,如今可真是老实多了,比如今天这样的日子,乡试的解元来了,她都没有出来,还真让人有些不适应。
上次赵世华回来就觉得有些奇怪,总觉得王氏好像挺怕他似的,不过这种话他又不好问,便也没有多想,只当自己给南哥儿定下这么好的婚事,她心里感激。
王氏知道儿子竟然能娶到官家千金,自然得意,但想着新娘子的哥哥,那位钱大人的大少爷,她心里又害怕,对于摆婆婆谱给儿媳妇下马威什么的也不敢想。
如今赵世华中了举人,家里一下子成了书香门第,连安淑和安柔也成了抢手的姑娘,十里八乡到处都有人来提亲。不过一般的人家她可看不上,他们家南哥儿可是县令大人的女婿,以后也要考秀才考举人做官的,怎么能随便许人呢?
王氏选好了三家,目前正在犹豫。
一家是个秀才,不过年纪有些大了,今年都三十二了,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去年死了原配,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续弦。据说这位秀才之前一直在外给一个大官当师爷,也挣下了一份不薄的产业,可是这年龄也未免太大了点。
一家是商户人家的小少爷,今年才十七,也在县学里读书,与南哥儿也认识,听说长得一表人才,书也念得好。这家家境最好,可毕竟是商家,王氏有点看不上。
一家也是书香门第,父亲是个秀才,在乡下开了一个馆给附近的孩子启蒙。那家的孩子今年十八岁,据说人品学问也不错。这家倒是书香门第与他们赵家门当户对,可是据说家里很穷,不过勉强能糊口罢了,王氏想着女儿嫁过去,只怕要吃苦。
与丈夫商议,丈夫偏向于第三家,那个秀才的儿子。若是在赵家发达以前能有这样的人家来提亲,王氏肯定要乐翻了。可现在不同了,他们赵家很快也要变成官宦人家了,女儿怎么能嫁给家世这样差的人呢?
看到赵世华和顾宛娘回来,看到十里八乡的乡绅老爷们都来拜见他们,王氏羡慕极了。她想,总有一天,她要比顾宛娘更风光!
第二天,赵雨荷和赵云杏都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来了。
大姑父张骏山是个身材高大的黑脸汉子,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被大姑姑管得服服帖帖的。张家的表哥表姐表妹们跟安然都不熟,不过只看了几眼,安然也能看出几分来。
大表哥张一平像大姑父,也是个老实人。二表哥张一顺像大姑姑,那眼珠子转的,满脸含笑,一看就是个精明的。大表姐张桂香的性格脾气也有些像大姑姑,总想着占便宜。小表妹张桂兰才三岁多,除了喜欢吃,还看不出别的来。
小姑姑和小姑父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回来了。
安然倒是很喜欢内向的魏秀芹,虽然羞涩,但很有礼貌。两个年纪相仿的女孩子已经有一年多没见了,但魏秀芹显然还记得安然,到了赵家就跟在安然后面当小尾巴了。
安然看了看熟睡的小表妹魏秀雅,发现不如堂弟赵安平长得壮实,但五官生得很秀气,与小姑姑长得很像,将来一定是个小美人。
赵世华一直有些担心魏清源,但真正见了面,他才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位妹夫。
或许魏清源的性格有些迂腐,但心胸敞亮,恩怨分明,他丝毫没有因为自己没能考中就仇视嫉妒考中的赵世华和贺明朗。其间听他说话,半点酸味儿都没有,反而很是感激赵世华之前对他的提点,只是遗憾自己没有听进去。他又很是真诚地恭贺赵世华和贺明朗高中,又恭贺他们义结金兰,情绪一直很稳定,并不见半分失落。
很多时候大人说话都要把孩子打发开,因为有些话是少儿不宜的。所以,很快安然和魏秀芹就被打发回房了。
安然取出自己的零嘴招待表姐,又将两位堂姐请来,四个女孩子坐在一处做针线。
大堂姐安淑的女红之前是顾宛娘教导的,至少也学到了顾宛娘一半的本事,在远近都是有名的。安柔性子跳脱,坐不住,虽然跟姐姐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相差却极大,估计也就是安然的水平。
小姑姑出嫁前也是顾宛娘指导的女红,而且魏家老太太刘氏以前就是以刺绣为生的,自然做得一手好针线,将魏秀芹也教得很好。四个孩子当中,她的针线只比赵安淑差一点点,让安然敬佩不已。
这次赵世华回来,是要履行诺言,为祖宗建宗祠的。可他不过中了举人,还没有出仕,并没有一下子就变成有钱人,而县里那些送礼攀交的,想要投田的,他也不敢全都收下。
赵世华知道吃人嘴软,像那些田地啊,宅子啊什么的,他都没有要,只留下人家送的贺礼登记造册,等以后人家家里有喜事,再送些差不多价值的礼品过去还礼就是了。
而建宗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是哪家有钱就能建宗庙的。首先得上报县里得到审批,而后才能动工。
有了宗祠,就得有祭祀才行。因此,赵世华又将家里余下的钱拿出来买田地作为祭田。
附近大多都是姚老爷的地,听说赵举人想买祭田,第二天就赶了过来,要送他三百亩上好的良田,又想将自己名下的田地投在赵世华名下。
因举人可以免税,所以赵家的地全都改在赵世华名下,村里其他几户人家也送了礼过来,想要投田。赵世华念着乡里乡亲的,而且那些地也不多,就答应了。他知道乡亲们也不容易,也没要他们的银子。
但姚老爷的田地实在太多了,他要是答应下来,县里的田税只怕就要少十分之一。
赵世华本性正直,觉得凡事应适可而止,因此说什么也不敢收,让王氏背地里好一通埋怨,就是赵世荣和赵世福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心里也是不理解的。
他好说歹说终于让姚老爷同意赵家用银子买。不过,姚老爷将价格压得很低。本来像这样的良田怎么都要十多两银子一亩的,他却只收五两银子一亩,赵世华几乎将家里的积蓄都拿出来了,也只买了一百亩地。因为心里过意不去,赵世华还是接受了姚老爷五百亩地投到自己名下,好歹也能为姚老爷省点钱。
贺明朗看赵世华做事这样小心谨慎,不贪多,心中也颇为欣慰。他暗忖,若易地而处,他估计自己做不到像赵世华这样理智。
在王家村住了五天,贺明朗就要回家去了,赵世华也带着家人回县里去,毕竟安南和安齐还要读书呢!
贺明朗离开前问赵世华明年是否要一起去京城参加会试。
赵世华摇头,说自己要好好温习经史,打算下一科再去京城参考。贺明朗想起林学政的话,也没有再劝。他想,与其明年参考勉强上榜,在二甲之外,不如好好复习三年,而后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回到县里,因为钱家和赵家联姻,两家倒是经常往来,但安然一直被娘亲拘在房里不让出去,还有个比她大两岁的小丫头玉兰看着,竟然再也没有见过钱锐,也没有收到他的任何东西。
就在赵世华回县城不久,老家就传来王氏产女及堂姐安淑的婚事定下来的消息。
王氏在十月初五那天顺利产下一个女儿,取名安惠。因为腊月就要娶媳妇了,王氏急着把女儿安淑的婚事也定了下来。她考虑再三,还是许了那商家之子,姓许,名腾,字翔云。估计也是看顾宛娘娘家有钱,她眼红了这么多年,如今她总算也靠上了有钱的亲家,再也不用羡慕顾宛娘了。
赵世华得到消息,问过南哥儿那许翔云在县学里的情况,不由有些担心。据安南所说,许翔云倒是个聪明的,很懂得专营,但是读书却不踏实,只怕不是走科举的料,多半还是要回去执掌家业从商的。可是以他们赵家现在的家世,实在没有必要与商家联姻啊。
可惜他只是叔父,人家父母决定的事情,他又能如何?
安南知道了,不禁很为姐姐担心,钱家知道了,也颇有些不满。要知道在古代,亲戚的亲戚,拐着弯也是亲戚了。
腊月很快就到了。
初三那天,钱家就将新娘子的陪嫁送到了赵家老宅的新房里。整整三十二抬的陪嫁,像床、茶几、椅子、凳子、衣柜、梳妆台、子孙桶等家具全都是黄花梨的,做好的衣裳每季六套再加六张上好的皮子,崭新的衣料有二十几匹,还有金银珠宝头面首饰四套,等等。估计怎么都要五百两银子才能置办下来,直看得人眼花缭乱,喜得王氏合不拢嘴。
乡亲们都来看热闹,看到那么多的陪嫁,不由羡慕不已,对王氏好一番恭维艳羡,直把王氏美得嘴角差点翘到天上去。
初六那天一大早,赵安南直接从县里二叔家发了花轿去钱府接新娘子,而后依然还是坐马车到王家村。
等赵安南将新娘子带入喜堂,天都要黑了,却正是拜堂的好时候。
拜过天地父母,夫妻交拜之后,钱颖被送入洞房。
对于父亲给自己找了个小丈夫,钱颖虽然不是很喜欢,但也不算太反感。就像姨娘说的,她一个庶出的姑娘,最好的出路就是嫁一个寒门学子,只要以后丈夫出息了,她的好日子就来了。
其实钱颖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想着丈夫比自己还小,他们要两年后才圆房,心里总是觉得有些不大自在。不过听说丈夫才学不错,连哥哥都称赞的,又对丈夫充满了期待。
安然早几天就回了老家等着喝大堂兄的喜酒,小姑姑回来帮忙,把秀芹也带过来了,几个孩子也能玩到一处去。几个孩子偷偷去看了新娘子,发现这个嫂嫂(表嫂)长得好看,人也和气,不由得心里也为大堂兄欢喜。
婚后三天,安南带着新娶的媳妇儿回娘家。安然一家却没有回县城,年关将近,他们都要在老家过年。
顾宛娘与赵世华商议着,将给县里各家及江阳贺家准备的年礼陆陆续续地派人送了出去,同时,也陆陆续续收到各家送来的年礼。
如今,顾家对赵家越发好了,年礼特别丰厚。据说,现在想嫁给顾胜武的姑娘多不胜数,可是顾胜武一个都看不上,说是不急,要等姐夫中了进士再成家。
赵家本来是分了家的,但因为赵世华中举,又拿钱盖了这么宽大的房子大家一起住,便又重新住在了一起,只不过家里的开销都是赵世华的。但田里的事情还是赵世荣和赵世福在管。当然,现在他们也很少亲自下田了,农忙的时候直接请短工就行。
转眼就到了年底,廿四封印之后,钱鹏阳就带着家人启程去京里了,而新上任的县令要开了年才会来。
过年,是个团圆的节日,不但百姓,皇家也是如此。
过了年三皇子就十六岁了,李皇后很贤惠地跟皇上商量,是不是该给三皇子纳妃了。
杨昊想了想,道:“纳妃先不急,等两年再说。先给她指几个宫女伺候吧!”
皇后含笑应下,随即就将自己早已经准备好的四个宫女送去了三皇子府。
杨彦接了皇后懿旨,进宫谢恩。
皇后一副慈蔼的样子,不经意地说道:“本宫本来跟皇上说你也不小了,该纳妃了,但你父皇说是要再等两年看看。足见你父皇心里是看重你的,想个你选个好的才放心。本来本宫还想向皇上进言,我们李家还有位嫡出的姑娘等着皇上给指门好亲事呢!”
杨彦心中一动,回道:“李家乃是我大隋八大世家之首,李家的姑娘何等尊贵,必能得配高门,娘娘不必担心。”
皇后点点头,又说了几句,便让杨彦告退出宫了。
回到皇子府,他的两名伴读及其他几名心腹已经等着要给他庆祝了。
杨彦淡然道:“不过是多了几个宫女,有什么好庆祝的?”
“哦?这么说来,三殿下早就开过荤了?我们怎么不知道?”伴读独孤凯调笑道。
杨彦不接这话,反而轻笑道:“皇后还想将侄女嫁给我做正妃呢,是不是更应该庆祝?”
“真的?”
“皇后想做什么?”
“莫不是皇后看重殿下,想要抛弃二皇子而选择殿下您?”
“不会,二殿下是皇后一手带大的,如同亲生,又素有贤名,她不会轻易放弃的。”
“那她这是想替二殿下拉拢三殿下?”
“管他的呢,背靠大树好乘凉,李家愿意嫁,殿下娶回来就是。反正对我们没坏处,说不准以后李家看我们殿下更得人心,就支持我们殿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