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贵盈门-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坞不远高高筑了戏台。

    女眷吃过宴席就回到水坞看戏。周老夫人和郑老夫人、陈老太太怕劳累,先回去了主屋说话。

    宽敞的大堂屋里,几位老太太坐在铺着锦垫圆枕的高椅上。

    周老夫人问起陈老太太的身体,陈老太太顺道提起了袁家,“也是不省心,还好度过了难关,等亲家老爷回来,一家人总算团圆了。”

    周老夫人支起身子问,“听说袁学士在尚阳堡办学编书目?”

    陈老太太道:“我也只是听姑爷说起。袁学士服完监刑,就出来办学。”

    周老夫人似是十分敬服袁学士的作为,“真是难得。”

    是个好开头。至少能主动问起陈家的姻亲袁家。要知道袁学士被流放和朝廷上文武之争脱不开干系。周家这个外戚又何尝不是被先皇认定的辅政大臣压制,其中就有成国公的功劳。

    郑老夫人端起茶喝了一口叹气,“好在袁学士夫妻身子还算硬朗。”

    既然话题已经引开了,陈老太太不留痕迹地这时候插话,“我那姑爷被朝廷带走了,我们大姐儿跪在佛前三天三夜。”这些年朝局动荡不安,京城里的大户有多少被官兵进进出出,大家都做惊弓之鸟,就算周家是外戚也难免看着心惊。

    下人端果子进屋之前,陈老太太正好说到吴家,“那吴家小儿我从前还是见过的,一表人才,真是可惜。”

    吴家的案子断的太快,杀人都没有等到秋后,京里好久没出过这样的大案。

    说到朝局,屋子里的气氛凝重起来。

    小丫鬟捧杯奉盏来回穿梭,也就打断了屋内的谈话。不一会儿功夫周大太太领着周家晚辈来给郑老夫人和陈老太太磕头。

    几位老祖宗应付了好一阵,周老夫人让周大太太服侍着去更衣。

    两个人进了外面的小院,周大太太按捺不住问起来,“陈老太太是不是有事要求老夫人?”

    周老夫人颌首,“和福建的事有关。”

    周大太太表情顿时凝重起来,“会不会是要利用我们……”身为外戚,就要处处小心。郑老夫人也跟着来了,说明此事不简单,眼下这个节骨眼谁也不好相信,要知道这些年有多少人挖好了坑,就等着他们跳进去,御史的眼睛可都盯着她家呢。

    “好办的事郑家就出面了,不会求到我们家。”周老夫人道,“前朝的事怎么能瞒过成国公,陈家这是要让我们求太后娘娘。”

    后宫不得干政,这块板子砸下来,太后娘娘也要被牵连。到时候,吃亏的是他们家,得利的就不晓得是谁了。

    周大太太道:“不能答应啊,我们家隐忍了这么多年,不能就前功尽弃。”

    说的是,不能前功尽弃。

    周老夫人看向周大太太,“陈家六小姐不是跟着来了?你去探探陈六小姐的口风。”

    陈六小姐……那是十三、四岁的小姑娘。

    “陈家老太太是老人精,怎么可能说出实话。”

    周大太太道:“陈家不一定会将这些告诉六小姐。”

    周老夫人抬起眼睛,意味深长地笑了,“不见得,陈老太太将陈六小姐捧在手心里,老太太这次也是为了陈三老爷才出面,陈六小姐怎么会什么都不知晓。”

    周大太太颌首,“那媳妇就去问问看。”

    周老夫人回到堂屋接着与郑老夫人、陈老太太说话,周大太太带着几个丫鬟拿了些晾晒好的花瓣做好的荷包送给各位小姐。

    周大太太笑着道:“都是园子里的花,开得最艳时取下来的,又用花粉撒上晾晒,闻起来更香些。”

    味道都不大一样,大家笑着挑了。

    周大太太说完看向郑七小姐,“郑七小姐要不要鞭陀螺?”

    郑七小姐原本坐着无聊,听得这话眼睛冒光,“好呀。”

    周大太太掩嘴笑,“白露院里倒是有不少,我却不会挑,不知道你们喜欢哪种。”

    郑七小姐笑着拉起琳怡,“我们跟着大太太去选。”

    郑七小姐性子直爽,听到这种事一定会上前,自然而然也会拉上身边的陈六小姐。周大太太笑眯起眼睛,“好。”

    预告一下,晚上十点之前二更。


第六十六章 小鱼 粉红120加更

    第六十六章 小鱼 粉红120加更

    “陈六小姐在福宁长大?”周大太太不经意地问起。

    琳怡点头,“我们兄妹两个很小就跟着父亲母亲去了福建。”

    “福宁怎么样?”周大太太不经意地问起。

    郑七小姐已经笑着挑了两只彩螺。

    琳怡垂下头,“不太好。”

    周大太太不为人知地微抬眼睛,果然让老夫人料中了,陈六小姐八成会提陈三老爷差点被御史参奏的事,陈六小姐和御史家小姐不就是因此在郑家拌嘴。陈六小姐顺着这件事说起陈三老爷为官刚正不阿,好让她们在太后面前提起。陈家就是想借着太后寻个好出路。

    琳怡也在思量,周大太太独自带着郑七小姐和她来挑陀螺,她就知晓周大太太有话要问她。

    定是长房老太太那边不顺利,否则周家就不会来试探她的口风。

    她是要装作一无所知,还是把握住这个机会为父亲争取。

    毕竟只有这一次机会。

    屋子里静悄悄的,琳怡的声音也格外清楚,“福宁雨水重,到了夏天大半时间都要在屋子里,我们都还罢了,只要到了夏天父亲就要住去衙门,我们就要盼着雨快点停,父亲能平安回来。父亲因此落下了腿疾。福建的湿气大,父亲从小在京里长大,身子受不住这个。母亲就说若是能回京定然能找到好郎中,我们兄妹这才跟着父母一起回来。”

    周大太太没有想到陈六小姐真的说起家常来。

    旁边的郑七小姐也停下手来,眼巴巴地看着琳怡,“姐姐在福宁受了许多苦。之前不是说一直要搬家吗?”

    平日里闲话的事,郑七小姐倒是记得。琳怡点头,“是啊,母亲这次回京还说,京里气候好,住的舒坦,还能时常见到长辈。”

    周大太太眼睛一闪,小萧氏的娘家是京城的,在外这么多年,想家也是有的。不过陈三老爷就不一定了,考满评个优陈三老爷就要升正职,那可是有前程的实职。告倒成国公和福建一批官员,说不得就会做了知府,外官到了知府,已经是快要摸到天了。

    周大太太不接话是想要听她往下说,还是对她说的话不感兴趣。

    是不是她猜测错了,周家想要听到的是父亲官途不顺,陈家如同溺水的人,周家是最后一棵稻草。

    琳怡停顿了片刻,慢慢沉静下来,“这几年父亲也总提落叶归根。”

    陈三老爷想要留在京里?

    “姐姐呢?”郑七小姐忍不住问。

    琳怡期望地笑了,“我自然也是想留在祖母身边。”

    郑七小姐从琳怡勉强的笑容里似是看到泥泞的院落,冒着雨搬迁,不时还有灾情传来,说不得晚上也睡不了安稳觉。果然还是留在京里最好。

    琳怡这边说完话。

    陈老太太也说到将陈允远留京的事,“我年纪大了,身边总不能没人照应,我这次来是想要求求老夫人,能不能想法子让老三在京里补个员外郎。”

    各部员外郎,那可是不如知州的虚职。虽然同样是从五品,员外郎不过就是各部办事的小官,周老夫人惊讶,“好不容易做到知州,怎么就要回京了?”

    陈老太太微微一笑,“不怕老夫人笑话,我年纪大了,身边总想有个人照应,老三在福宁这些年身子也坏了,想要讨个闲职……您也知道,我们陈家现在没有人能帮上忙。”

    周老夫人叹口气,“现在的政局不简单,我晚上和公侯爷说说,看看能不能帮忙。”

    “还有一件事。”陈老太太谨慎地看看左右。

    周老夫人吩咐屋子里的丫鬟、婆子退下。

    陈老太太这才敢说,“刚才我们说起莲花胡同的吴家后生,有一封呈给圣上的信函落在我们老三手里,我们老三避嫌就放在我老婆子这,我是没有见识的,不知道该怎么处置,就想着寻老夫人讨个主意。”说着从身边的妈妈手里接过带锁的盒子,用精巧的钥匙将盒子打开送到周老夫人眼前。

    红漆封的信函,上面刻着献长两个字,显然是吴献长亲笔写上去的,是否真迹只要拿去皇上手里留封的亲笔字比对就知一二。

    周老夫人眼睛一跳,“怎么人死了,这密信才递上来。”

    陈老太太道:“我也不知,我们也不敢随便说与旁人。”

    吴献长怎么死的大家都知晓,这封密信到底说了些什么却又猜测不出。

    周老夫人微皱起眉头思量起来。

    ……

    到了下午,琳怡带着五六个荷包,满车厢的香气回去陈家。

    “周老夫人没将信收下。”长房老太太看着琳怡道。

    琳怡不太着急,“伯祖母不是早说,周家不会痛快地收下。”

    周家这样的外戚都惊觉的很,绝不会轻易答应。

    “周大太太还问我在福宁时的情形。”

    长房老太太没有惊讶,“你怎么说的?”

    琳怡露出委屈的表情,“孙女就说生活不易,父亲想要落叶归根。我想要留在伯祖母身边。”说着笑起来,“我最后一句话是真的。”

    长房老太太笑着点头,“你怎么没说说你父亲在福宁官途不顺。”

    琳怡笑着拿出毯子给长房老太太盖在腿上,“孙女也想过,可想想若是说了这些,将来吴大人的密信交上去,皇上办了成国公,那最大的功劳不就是父亲的?父亲忍辱负重在福宁这么多年,还不就是为了今天,周家顶多算是将密信递给太后娘娘。反过来,父亲没有在意这封信,就是周家大功一件。周家要冒险送信,也要图大利才行。”功劳几家分,周家不肯吃小的那份。

    长房老太太点头,而后叹口气,“本来就是你父亲忍辱负重这么多年,就这样让人占了大头,你就一点不替你父亲委屈?”

    琳怡摇摇头,“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再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本来就是这个理。想要一下子独揽功劳也是要独自担风险,父亲在朝廷里有没有特别的关系,很难将这件事做成。”

    长房老太太会心一笑,“若你是男子,我们陈家将来就有望了。”

    不要等三更,我会写,但是不一定来得及。


第六十七章 前奏

    收费章节(12点)

    第六十七章 前奏

    前面陈家的马车走远了,郑七小姐和惠和郡主也坐上了车,周大太太带着周二小姐在车前又再三挽留,惠和郡主干脆一鼓作气让周大太太母女来郑家赏菊,周大太太笑着应下了。

    马车出了胡同一路驰上大道,惠和郡主叹口气,“不知道十九叔怎么想的,宁平侯要巴结五王爷已经让人进宫寻惠妃娘娘说项,万一这门亲事成了,丢了脸面的可是十九叔,现在既然得了消息,还不提前打算,要等着宁平侯先反悔不成?再说,宁平侯五小姐如何能及得上周二小姐。”

    郑七小姐虽然不喜欢母亲整日将哪家小姐挂在嘴上,却对这句话深以为然,“母亲要暗自高兴才对。之前的宁平侯五小姐,也是母亲帮忙牵线的呀。”

    惠和郡主哭笑不得,伸出手来点郑七小姐的鼻子,“竟然编排起你母亲来了。”惠妃娘娘胜过了当年贵妃娘娘的恩宠,谁不想攀上宁平侯府这个靠山。想着叹口气,要不是因辈分的原因,她就将小七嫁过去岂不是更好。

    马车到了郑家,郑七小姐捧着一盒子陀螺兴冲冲地进屋要找下人鞭起来试试。下人来报,周夫人来家里做客。郑七小姐只得先去给周夫人请安。

    惠和郡主扶了郑老夫人,周夫人笑着给郑老夫人行礼。

    郑老夫人忙道:“这可使不得,我该给您请安才是。”

    周夫人笑着,“我们行家礼。”

    郑老夫人失笑,“就算行家礼,您也是长辈。”宗亲的辈分是最难算的,平日里也就马马虎虎算了,到了正式场合,七十岁的晚辈,十几岁的长辈那都是有的,这位周夫人正是辈分高,年纪轻。

    周夫人打趣道:“那我和老夫人要论私交。”

    郑老夫人拉着周夫人,“怪道人都说,您是一等和善的人。”

    大人在堂屋里说话,郑七小姐应付了几句,就找了借口回到自己的院子里,看着下人鞭陀螺。

    喝着冰镇过的酸梅汤,郑七小姐舒服地出口气,吩咐樱桃,“让人将这桂花酸梅汁给陈六小姐送去尝尝。”厨娘新调的味道,比往常的都要好喝。

    樱桃道:“小姐什么都想着陈六小姐,这酸梅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