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五色饮喝完,舅母又点了一套五香饮,据说和五色饮一样,也是前朝的一位高僧所制。大约是客人多了,那五香饮虽然点了半日,却是迟迟未上。正等得无聊,就听外面传来伙计的声音,“夫人还是请楼下就坐吧,真真抱歉,这楼上的雅间全满了。”有个清脆的女声立刻道,“我家夫人的身份,岂能和楼下庶民坐在一处?”声音中颇有些怒气。伙计忙不迭的又是一通解释道歉,只听一个微带沙软的声音道,“阿母,你看怎地才好?”
琉璃听得这声音,心里不由一动,只觉得似乎十分耳熟,不由留神细听起来,却听一个有些苍老的声音道,“外面如此拥挤,此刻便是想回家也是难能的,二郎和六娘都这般年幼,在车里等岂不气闷?”那个沙软的声音叹了口气道,“这可如何是好?”琉璃脑中闪过一张长眉细目的丰润面孔——不正是那日定了牡丹夹缬的贵妇么?听这话音她是带了小孩子和老人家来上香?
她想了一想,还是转身对舅母笑道,“正是巧了,外面那位娘子,似乎是昨日琉璃在如意夹缬见过的一位老主顾,昨日还刚刚订下一匹牡丹夹缬。听她说话,竟是带了母亲和儿女一道来上香的,却没有地方落脚了。”舅母石氏听了忙道,“若是这样,咱们这里倒还有地方,她们若不嫌弃,便请进来又何妨?”
琉璃笑着起身,带着小檀便推门走了出去,果然看见昨日遇见的那贵妇站在楼梯口,身边是一位甚是富态的老妇人,还跟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一个十来岁的男孩。琉璃走了过去,微笑着行了一礼,“今日真是巧了,却在这里又遇见了夫人。”
那位贵妇人微微一惊,仔细看了眼琉璃,恍然道,“你莫不是昨日画牡丹的小娘子?”
琉璃笑着点头,“今日奴是与舅母、嫂嫂们一道上香,夫人若不嫌弃,我们的雅间却还宽敞。”
贵妇人忙看向那老妇人,老妇人则上下打量了一眼琉璃,她一头白发,但腰背挺直,五官威严,目光也异常清明锐利,琉璃被她这一看,竟略觉有些不自在,那老妇人却笑了起来,笑容十分和蔼,和刚才的精明威严判若两人,“小娘子一番好意,老身就厚颜打扰一回了。”
琉璃松了口气,笑着将她们引进雅间,石氏等人少不得站起来互相见礼一回,原来这贵妇人姓武,老妇人姓杨,也是来上香被挡在门外的。琉璃细心,注意到这武夫人和杨老夫人举止甚是严谨端庄,两个孩子都进退有度,跟着她们的婢女也十分规矩,看上去不像普通人家。那小姑娘就如粉雕玉琢一般,小男孩也生得出奇的俊秀,心里不由暗暗称奇。舅母石氏等人也是见多识广的,自然也看出来了,言谈不由就有些拘谨起来。好在那杨老夫人竟是十分善谈的,没几句便扯到如今流行的布料花样、首饰款式、香料配方,这些话石氏、康氏等自然在行,你一言我一语的渐渐说得热闹起来。
不一会儿,伙计将五香饮也送了上来,石氏自然是请客人先饮,武夫人便向自己儿子笑道,“敏之,还不谢谢诸位娘子。”
敏之?琉璃突然间想起,昨日隐约听过一句什么贺兰府的五夫人……想来应是贺兰府的武夫人!这老夫人又恰好姓杨,难道眼前这个小男孩难道就是那大名鼎鼎的贺兰敏之?而这两位妇人就是武则天的母亲和姐姐?
琉璃只觉得一颗心砰砰乱跳,突然有一种眼见着历史扑面砸了过来的恐慌,低头深深的吸了口气才稳住情绪,忍不住看了贺兰敏之一眼,只觉得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这位眉目秀美、举止沉静的小小少年,日后竟会变成强暴准太子妃又猥亵太平公主的狂徒,要说他和杨老夫人有染,那就更离谱了……
琉璃正念头百转,一阵喧哗之声突然从外面传来,从窗口看去,只见大道上从坊外方向来了一长列人马,浩浩荡荡向大慈恩寺方向而去,前面先是两架马车,随后是三队骑士,接着又是四组六人的仪仗队,然后才是一架极其华丽的大车,看样子应是柳夫人的卤薄——大清早的封了寺,她本人却是姗姗而来,这位皇后之母架子倒当真不小!此时,路上原有的行人车马都已被赶到一边,拥挤之中略有人出来一步便是一顿呵斥驱赶。
这等阵仗落在大家眼里,石氏康氏自然啧啧称叹,七娘满脸都是好奇,武夫人眼里露出几丝愤然不平,琉璃心里却是一声长叹:柳氏出身名门,嫁的更是超级豪门太原王氏,女儿如今又母仪天下,养在她名下的大皇子还刚刚被立为太子,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般的富贵,但谁又能想到,不过两年,这位夫人和她的皇后女儿就会落到那样悲惨的下场?
她默然出神,突然觉得有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抬头正对上杨老夫人明亮的双眼,她看着琉璃微笑着低声道,“此等无边威仪,众人看去叹也罢,羡也罢,妒也罢,为何小娘子眼中却有怜意?”
第8章 人生莫测 谁窥天机
琉璃不由暗惊,心思转了好几转,含笑答道,“琉璃哪有此意,只是想到先母常说的,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世无常,佛语有云红粉骷髅,想来富贵自然不过是镜花水月,此时看的是无边威仪,他日未必不是一场春梦,因此忍不住有些感慨而已。”在这个时代,她固然也想过找棵大树好乘凉,但更怕真的就此卷进那立刻就要来到的血雨腥风,自古富贵都要险中求,以她的个性,神棍是当不来的,还是当个观众比较把稳。
杨老夫人脸上的诧异之色顿时难以遮掩,“小娘子年纪轻轻,怎么会有如此心思?”
琉璃苦笑一声,穿越女的沧桑岂能是你老人家能看得出来的?她现在经常觉得自己已经有一千多岁,老得不能再老,嘴上顺口答道,“琉璃十二岁丧母,世事无常人情冷暖,却也尝到了几分。”
杨老夫人点头叹道,“人生祸福相倚,却也难说得紧。小娘子青春年少,也莫太过灰心才是。”
琉璃微笑点头,“琉璃受教了。”
杨老夫人忍不住又看了琉璃一眼,只见她端坐在那里,姿态挺拔,神态沉静,想到她刚才的言谈,心里更是诧异,她看着精神矍铄,实际早已年过七十,什么人没见过?但这个胡女却给她一种奇异的感觉,身上不但有书卷的清雅之气,还有一份异样的淡然,实在不似商贾之户的女儿,更别说是胡商。
此时柳氏的仪仗车马已经过去,石氏等人也收回了目光,重新说笑起来,杨老夫人不动声色的转了话题,有意无意的开始打听安家与琉璃的出身来历,听得安四郎的伯父便是高祖当年亲口封为五品散骑侍郎的安叱奴时,点了点头,“安侍郎的名头老身倒也听过。”又听得琉璃姓库狄,杨老夫人思量半日才道,“前齐有几位王侯都是此姓,不知……”琉璃只能道,“华阳县公是小女先祖。”
杨氏微微点头,又将话题转回了三月初五大慈恩寺的牡丹盛会,语气却比刚才亲热了几分:她是自重身份之人,原想着与这些胡商女眷共处一室总比到楼下与庶民杂坐要好,却没想到这几位胡人倒都是有几分来历的,安叱奴也就罢了,不过是以善于乐舞而受宠,并不为士族所重,库狄家门庭却并不算太低,前有齐朝出了三位王侯,后有库狄士文以家风严谨着称。
武夫人笑道,“若说牡丹,我还真未见过有人画得比大娘更好。”她与母亲、妹妹性子不同,心思简单,父亲虽然官位不低,却也有过经商之举,所嫁贺兰氏原本就是鲜卑一族,因此反而觉得和石氏等人在一起,比那些动不动攀比门庭的贵妇人在一起还松快些。
杨老夫人转头看向琉璃,眼神更是深了几分,“大娘莫非也独爱牡丹?”
琉璃此时心里已有几分肯定,眼前这位手段玲珑目光锐利的老夫人,十有八九就是那未来女皇的母亲,听她这样问自己,想了一想才答道,“琉璃之于牡丹,不独爱羡,亦是敬服。牡丹之生也艰难,开也缓慢,然一旦盛开,便笑傲群芳,艳绝人间。琉璃曾闻,笑到最后者,笑得最好,大约说的就是牡丹吧。”
这话却说到了杨氏心坎里去。她这一生跌宕起伏,出身隋朝皇室,却正逢改朝换代,四十岁才嫁到武家,连生三女,而母女皆被武家前妻所生的几个儿子轻视欺辱,直到前年女儿封为昭仪,自己在家里的处境才略微改变了一些,可那几个儿子依然桀骜不驯。若跟柳氏比起来,她们两个的威望权势依然有云泥之别。只是她却知道,女儿是绝不甘心仰人鼻息的——因为她自己也一样!“笑到最后者,笑得最好”,杨老夫人把这话在心里又重复了一遍,点头笑了起来。
因柳氏此时才入寺,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出来,长安的寺庙又非此处一家,有些人等不得,便索性改去其他寺庙。说话间,这间酒肆雅间的客人一半多已结账离去,杨氏和武氏听到外面的动静,商量了几句也决心改去灵感寺上香,向石氏再三道谢而去,武夫人更对琉璃低声笑道,“阿母的牡丹夹缬就拜托大娘了。”琉璃笑着点头:“夫人客气,琉璃一定尽心竭力。”
待杨老夫人一行离去,舅母石氏便道,“这两位夫人看上去都颇有贵气,却没有半分架子,也不知是何门第?”琉璃心里腹诽:人家都快把咱们祖宗八代都摸清了……
因要在外消磨一天,石氏也不着急,一面等候,一面索性让店家重新上了素汤饼和几样点心,算是提前吃了午饭。直到将近午初(十一点),柳氏的仪仗终于再次经过楼下,石氏这才结账离开,坐车到了山脚下,下车步行,一路从山门走到主殿,琉璃忍不住四下打量,只见寺里青石铺地,苍松夹道,建筑多为重楼复殿,甚是庄严殊丽。石氏却道,慈恩寺各处以南院的杏林最是胜景,再过一个月,上千株杏花盛开,从曲江江畔远远望去,就如云蒸霞蔚一般。
这般一路走,一路说,先是舅母石氏因身形丰硕,脚步有些缓慢,走到后面,却是琉璃挪不动步了——进了第二道山门后,那经过的殿廊院壁上,都画满了壮观的壁画,有的她一眼便能认出是阎立本的手笔,有的却是佚名者的杰作,所画多是各种菩萨像和经变图,构图精严,线条苍劲,对于琉璃来说,这些宏伟的壁画简直就像金山宝库一般令人目眩神迷。石氏康氏等人虽然也知道她爱画,但见她突然对着墙壁眼冒绿光、如痴如醉,无不相顾哑然,好容易死活把她拽到了大佛殿。直到上香之前,琉璃心里却依然是梦游般的恍惚:这些传说中的名家真迹就这样一墙一墙的出现她眼前了?
只是面前那庄严肃穆的佛像,身边那些虔诚祈祝的男女,还是渐渐把琉璃从痴迷中拉了回来,她忍不住也默默祈祷,“我佛慈悲,您能网开一面让我回去么……”三年来她早已渐渐的学会了不去回忆,但此刻想到那些千年之后的亲朋好友,那些日益模糊的生活点滴,终于忍不住又一次泪流满面。
然而佛像无言,只是用细长的眼睛默默注视着眼前的众生。
待上完香,已过了午正,舅母见到琉璃脸上的泪痕,只当她是追念亡母,倒是叹息了几声。又怕她过于伤怀,便带着她去了南池、西园等风光幽静之处,一路上处处云阁华宇不说,而且几乎每处大门、两廊都有绝妙的壁画,看到后来,连琉璃都有些麻木了。却见整座庙宇最高处,那着名的大雁塔只是略有规模,想来真正修好至少还要一年光景,那是玄奘法师亲手修建、供奉上千颗舍利、拥有无数唐代最高水平壁画绣像的宝库……
到了午后,寺院里的人更是有增无减,琉璃一问才不无惊异的知道:许多人是直奔戏场而去,因为每日下午,慈恩寺里的戏场便要开演——此时的戏场居然都集中在各大寺院里,而长安戏场又以慈恩寺的最为有名。
琉璃倒是很想体验一把在寺庙里看大戏的滋味,但舅母却突然想起,今日是初一,有俗讲可听,她这一说,康氏几个也兴奋起来,显然都更爱这俗讲。一行人兴致勃勃的到了一处院子里。那院子里早已站满了人,男女老少都有,不住的交头接耳。过了片刻,一个身披袈裟的中年僧人步履庄严的登上了前面的讲坛,底下顿时变得鸦雀无声。那僧人开口先念了几句佛经,琉璃正在琢磨他在说什么,只听他声音清朗的道,“若说到因果,这洛阳城里正有一件奇事……”竟然是直接开始讲故事了,说的是一户人家如何因信佛而逃过了一场劫难,语言之通俗,细节之生动,故事之狗血,简直让琉璃听得目瞪口呆。
眼见高台之上身披袈裟的僧人讲得舌灿莲花,庭院之中男女信徒们听得如痴如醉,舅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