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方不败在清朝-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那时任我行不怀好意给了他葵花宝典,但实则他得了那武功秘笈的时候,心里是感激任我行的。

    只是最后,他死在了任我行手上。

    如今他成了九阿哥胤禟,却也有康熙这么个人,让他提防算计,却又……不时生出些感激来。

    东方不败记得胤禛说的话,此时康熙与他温言说着话,他便略微抬着视线去看他的面容。胤禛说,他的皇阿玛老了,即便他不承认,康熙也实实在在地老了。

    东方不败不由想要看看他是否真有几分衰老疲乏精力不济的样子。

    但康熙今儿只见了几个近臣,政务折子都交代下去了,也没得旁的事让他心烦,此时面上看着依旧是龙马精神得很。东方不败心里叹气,实也不知自个心中是想要此人衰老,还是想着这人康健无恙。

    不过这么些细腻复杂的情感,东方不败只当是他这个身子留下来的一点孺慕之情罢了。事情该如何,还当是如何。

    胤禛觉得,此时不是时机,他只想着等着康熙。可东方不败却隐隐觉得有些等不及了。他看得出来,胤禛是个有大志向、有大心力想要认认真真做实事的人,这人虽不说,但心怀广阔。

    若是东方不败,争那个位置不需要什么理由,这第一,至尊,就够了。而换了胤禛,只是这个理由想来是肤浅鄙薄了。他是一个帝王的儿子,生来心里就装了臣民百姓,实心办差,惠及万民,均成了职责。

    胤禛要做储君,要做皇帝,不是单单为着那个俯瞰天下的位置,更多的,是想要在那个位置上一展所长,尽一尽他的心。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而,唯有能德者居之……

    如今朝堂上储君之位一日不定,底下人便不会消停,康熙能试探一次,自然还能试探两次,这么一回两回,什么时候是个头。只要还是这么个乱局,臣子们也不好安心做事,一日两日,最后大清该是怎么个样子……

    胤禛待在府邸里静养,可实则却静不下来。

    只是,胤禛敬佩康熙,虽有夺嫡的决心,却没有反叛谋逆的狠念。此时这么个局面,他虽心中烦闷忧心着,却只任由康熙玩弄他的帝王心术,筛选那一批又一批的“忠心”臣子。

    东方不败心中暗哼一声,面上却是不显,只安然与康熙告辞回了住处。

    第二日,便是大朝会了。

    熙熙攘攘的乱象,也终究要有个结局。

    东方不败想着推举的结果,到了半夜才朦胧睡去,临睡前,忽的又莫名想起了八阿哥胤禩。至先前他与他争执闹翻,胤禩也知他是恼了他,往后这些日子只有两回派了小太监过来送些小物件,人却是没有露脸。

    东方不败还记得,那夜宫里生了命案,胤禩一反常态,强硬地要求那侍从带了他过来找他,他还记得那夜胤禩俊容上的担忧急切。

    胤禩几番寻他,明里暗里都是一个意思,让他不要与胤禛亲近,又警告他,若是他与胤禛亲近,为了帮他私下串联、勾结大臣,最终只会害了胤禛。

    此时回想,胤禩那一番警告,倒与如今场面有几分相合。康熙既起了疑心,又故作姿态出来试探臣子们的心意,自然也是不放心自个的儿子们的。而若东方不败为了救援胤禛,闹出来声势浩大的请愿求情等事,一是暴露了胤禛暗地里招揽的那些人,二也是重重刺激了康熙那份尖刻的心肠。

    胤禩自然不会想到,他东方不败来了一个绝户手段,又歪打正着碰上了那反清复明的邪教秘事,最终让胤禛置诸死地而后生,清清白白地离了皇宫。

    这么一想,莫非,那个时候胤禩便已然看出了康熙的对儿子们夺权的防范警惕?

    东方不败半睡半醒间蓦然心惊,不禁从床上坐起,睁着眼睛看着屋里的黑暗迷雾。

    有一处破绽。

    他想起来了,先前他早想过这个破绽,也利用过去陷害旁人,可那时他不过顺口一说,并未往深里去想。可眼下,若是这个破绽也被人看穿了利用起来,却是个狠狠的杀招。

    东方不败抬眼看向外室南窗的微光,却想着,时间恐是不够了。

    ………………

    康熙端坐在殿上龙椅上,漫不经心地听着底下的臣子们奏事,他原想着先前几日满朝文武都商讨着储君人选,这一上朝,应当也是迫不及待地将那推举的事提出来议论,却没料到到了这个时候,文武大臣们倒是都冷静慎重起来,上朝之后却只先出来几个说起江南今年盐政来。

    康熙却也不急,他既有心思下了诱饵,便有那份冷静心肠来等着鱼儿上钩。

    不紧不慢地说完了江南盐政,山东粮道还有陕西干旱灾情等事,终究还是出来个人,扬声道:“皇上,臣有本奏。”

    康熙精神一震,看向那人,一看却是眼熟,却是户部侍郎,直经筵的王掞。这人是明代手扶王锡爵曾孙,诗礼人家,最是恪谨严苛的人物,康熙让他直经筵,便是看重他的人品学识。他做侍读学士日久,也是胤礽等皇子们的老师。

    只是这人却有个缺点,刻板严肃得紧。此时康熙一看这人出班,先是一愣,而后便隐隐觉得不妥起来。

    果然,这人恭敬施礼过后,便开始他那知礼守礼的论述,一番博古通今、晦涩艰深的言语之后,众人只大约明白一个事,他依着康熙先前的旨意推举太子。可他这太子的人选却是出乎旁人意料,竟是废太子胤礽。

    他也有他的理由,立嫡,胤礽是仁孝皇后亲子,名正言顺的嫡子,他做太子二十多年来,并未过错。近来虽有着冒犯康熙的罪名,但最后查清了不过是因病所致,不是胤礽的本心。此时胤礽虽病着,可也没有人敢说他不会好……

    王侍郎的话一说完,满朝文武不由都惊住了,一时都没有人说话。

    而康熙今日是打定主意不动声色的,听了王侍郎的话虽心中不喜,但面上只一派沉静,点了点头,让他退回去。

    又是一阵安静过后,才有人回过神来出班奏事。

    既有了王掞一个出来推举太子,而且那人选还那么出乎意料,但康熙却还是一副兴趣盎然模样,众人瞬时间都松了口气,略略放下心来。随即,便也开始一一推举起来。

    诚然,这么个大朝会,若要在场的大臣都上去来说一通话那是不合适的,因而便有那么几个重臣来做了代表说话。

    自然,如胤禛先前考虑的相似,大阿哥胤眩⑷⒏缲缝砹饺硕冀庖换赝凭偬拥弊鍪侵鼗窨滴跣懦璧幕幔铝司鲂囊卫伟盐兆〉模憬枳糯埃盟鞘章5哪切┣仔派险圩油凭佟�

    康熙便坐在龙椅上听着底下一阵又一阵的讴歌称颂,仿佛他的儿子们当真有多么的出色,如何的人品贵重、克己奉公,如何的聪颖出众、可当大任……康熙越往后听,却越不知此时自个心中是悲是喜,是气是恨。

    他心里轰轰一道声音念着,好啊,他原来不知,他的儿子们早有这么些人拥戴推崇,忠心耿耿,恨不得立时就推了人上位,好一展能耐,创一个大清的清明盛世……他想着这些人认为他的儿子们如何好,如何能做太子、能做皇帝,便是想着他这个皇帝如何衰老了,如何昏庸了,如何好早该禅位让贤……

    康熙此时早气急了,可面上还勉力维持着沉静,只用那冷刀子一般的眼神盯住了那些个言谈切切的大臣们。

    这还不算完,等推举大阿哥、三阿哥的大臣停下之后,康熙竟还听得了几个要紧的名字,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这些人等,竟有志一同地推举了四阿哥胤禛。

    康熙禁不住吃惊,胤禛,什么时候胤禛竟笼络了这多么的臣子替他张目?

    这还了得!

    康熙只觉,心胸中生起一股熊熊烈焰般的愤怒,禁不住喝了一声:“退朝!”
====================================
    作者有话要说:咳咳。。老赶了。。


 94章

    康熙冷喝一声“退朝”;之后便不管底下大臣们愕然惊惶,立时就起身离开,径直回了寝宫。

    众人面面相觑,表面上均是一副不解惊讶的模样,实则内里作何念想,就是没个旁人晓得了。

    终究是高台上一旁的太监机灵;紧接着也长声喊了一句“退朝”,也顾不上如何将康熙忽的转回遮掩过去了;只这么着糊弄着罢了。

    一看康熙的侍从们都离了去;那佟国维才出来主持局面,施施然说了句,这满朝文武推举太子,每个人一本折子;一通话,想来是有些烦乱和不规矩,莫不如把那折子递到通政司,等大学士们稍作统计之后再呈与圣上预览为好……

    这一说,众位大臣们都点头同意,似乎都送了口气,于是便这么退朝了。

    可这一退朝,这朝政议论又是一锅乱粥,每个在朝上看着康熙从一开始漫不经心,到后来面色越发冷凝,最后愤然急怒,转身便离了去的情形的人,心中都禁不住打鼓。

    这皇上是什么意思?

    明明是康熙了旨,让满朝文武推举太子人选,可一回头,没听完臣子们的推荐,就气恼得不行回了寝宫?

    到了此时,便是再愚昧不堪,或是只一心办差不管外务的臣子们也看得明白,这康熙让人推举太子的旨意,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而由始至终看穿了康熙异样的心思,并没有掺和进去的胤禛等一系人等此时也不由震惊。

    胤禛今儿依旧是待在府里,他心知宫里有胤禟替他几番谋算,又待在康熙身边尽孝奉承,康熙待他已有了转圜余地,比及当初被康熙疑心,不得不做下那行险的举动来换康熙一点怜悯时,是好上许多了。

    可终究康熙没有发话让他进宫,他只好等着,也是躲着那些乱七八糟的来投机烧冷灶的臣子们。

    他想到这回推举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猜到康熙会十分不喜那些心里有两个主子的臣子们,也猜到康熙会猜疑那些被推举的儿子。但却未能想到,最后竟是如此一番景象。

    若是他身上,只有那么几个大臣推举,倒也合理合情,便是太子胤礽,如今病得厉害,却也能获得推荐,更不必说还有大阿哥、三阿哥在前头挡着,怎么也轮不到他露脸。

    可那几个朝中重臣,何时竟联合起来,又是为了什么联合起来,竟都在折子里写了他的名字?

    那些人的名头太大,分量太重,也怪不得康熙一听,就立时惊怒起来。

    若是胤禛年长上几岁,又或是在户部多待上几年,认认真真办下好几件漂亮的差事,而后得了康熙赞许,得了朝臣们认可,再有这么些臣子们认为他适合那个位置,而后顺其自然地写了他的名字,这也还算了。只能说他胤禛当真能力过人,得了旁人赏识,但如今他才听政办差多久,又如何能笼络到这些臣子们的心?

    莫不是,早又计谋,暗地里结党营私,谋算好了今日发作,联名推举,而后形成轩然势态,往康熙头上逼迫……

    胤禛一听得有这么几个人推举他,立时便惊得冷汗涔涔,这不是赏识他推崇他,而是陷害他。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再转而,便是大雪茫茫,只落得个寂寥下场。

    胤禛熟读史书,又是明白康熙性情的,晓得这个时候是险而又险的,便要寻了人来商量。

    因着他先前受了葛氏兄弟那一番诬陷,府里又被康熙明里暗里地抄检了一番,他对府里养着的幕僚清客也多上了几分心,这一次回来养病,便又用心查了一篇,散了一些人,最后留下来的,不过那一两个普通的。便是他的谋主邬思道这两日也借口家中有事,住到了西城那头。

    此时胤禛也信不过那几个装门面的幕僚,便派了人去寻邬思道。可这人刚派出去,却从宫里那头得了消息,竟是用那最隐秘的法子传出来的。

    胤禛禁不住惊讶,一时也怕是宫里出了大事,却没想到,是胤禟给他传了信。信了倒是简单,不过三两行字,难为他却将事情写得明白。

    竟是八阿哥胤禩那儿下得套子。

    胤禛因着胤禟的事,对胤禩那儿是有提防的,可也没想到这人有如此神通能耐,隐秘地笼络了这么些人,而后揪住了这么个时机,给他当头一击。

    明白了是何人出手,事情也还未解决,不过胤禛看着胤禟从宫里传来的信,心里却是松了口气。不管如何,如今他是处在风口浪尖上了,能不动还是不动的好,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写上一份自白的折子。

    他无德无能,如何能做储君。折子里必须表明他的听闻消息时的惊慌不安,而后是自辩自白,贬低自己,表现他的毫不知情,最后决然诉说自己绝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