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皇兄,听闻都中好多小姐都读别的书,还会吟诗作画,臣也要学那个,别弄得将来两个寻常人家的小姐都不如。”合昌公主不大乐意,这些人只会管着她,都不顾虑她的感受。
“吟诗作画要天赋的,你如果喜欢,去找几本书来看便是,也没什么要紧的。”太上皇赶紧哄她,忽然觉得奇怪,问道,“合儿听说哪个小姐会吟诗作画?虽说琴棋书画乃高雅乐事,可也未必都得懂。而且书指读书识字,能写得一手好字,也没说要会作诗。你从哪里听来的,非要学这个呢?”
“回父皇,这是贾妃说的。她琴弹得好,前几日儿臣想听琴,去找她。她跟儿臣说,琴棋书画,必须自己都学会最好。她有两位妹妹,都是极精通这些的,而且三妹妹,书法见长;四妹妹,画作得好。而且她还有位表妹,琴也好,诗也好。儿臣听得有理,所以来求求父皇母后。别将来说堂堂公主连她们国公府的小姐都比不上。”合昌公主靠在皇太后怀里,有些自惭形秽,还有些心不甘,或者羡慕。
“合儿只要品行端正,大方稳重,就足够了。那些不过是些微末技,会不会都没关系。就算都回来,又平行不端,偏拿那些出来装风雅,朕看还不如不回的好,至少老老实实的,看着顺眼些。”太上皇淡淡的道。不过言辞中,和大皇帝对视了一眼,已经明白些意思了。
皇太后也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佛爷也略微明白了四五分,不过是心照不宣,不说而已。
“回父皇,这个儿臣知道。只是儿臣如今缺个伴儿,既然贾妃的妹妹那么好,要不要召她们来给儿臣伴读呢?儿臣一个人也闲得很,读书也没趣儿。”合昌公主撒娇道。
“这事儿再说吧,你先下去,父皇母后有事儿跟你皇兄商议。”太上皇干脆的道。
“回父皇,父皇都不过问朝堂之事了,宫里的事情儿臣也想听听,有何不可吗?”合昌公主眼睛盯着佛爷不想走。
“父皇事情不用你担心,听话,要不父皇不高兴了。”太上皇到底宠爱公主,不忍太过。
望着合昌公主依依不舍的背影,四人都有些叹息,不过很快说起元春的事情来,没想到她竟然这么快就动手了。探春惜春入宫,如果被留下来,日后又是一着好棋,她倒是想得好。
“贾府的事情着人盯着吧,这么着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听闻这会儿都中但凡有些门道的,都忙着聘迎,也有四处联络,想将女儿送进来的。就这么点事儿,都能做得这么风生水起,真不知道别的事情他们又能怎么做。”太上皇缓缓开口道。
“儿皇听从父皇旨意。另外老错想去贾府,不知道父皇准备如何安排?”皇上舒了一口气,总算得了太上皇应允,他就可以动手了。
“这个不及,等过几日看看林姑娘的情形再说。老错定是要去的,不如一并去听听情形。”太上皇喝着茶,胸有成竹的说道。
当然,太上皇还有一个打算,那就是留佛爷给他讲经。
不说那里太上皇拉着佛爷讲经说法、谋划游大观园。只说这里佛爷走后,黛玉由紫鹃雪雁扶着勉强泡了个澡,又好好睡了一觉,晚上又起来吃了一碗碧梗粥,背着紫鹃又吃了一颗佛爷给的丸药,竟然一夜好睡,第二天一早起来,就感觉好多了。
真个是神医,两丸药下去,加上一小碗粥,竟然就见效了。
“姑娘再睡一会儿吧,难得睡得好,这会儿气色看着好多了,要是真照神医说的,半个月就能好起来,那是再好不过的。”紫鹃扶着黛玉起来更衣毕,又想扶她睡下。
“我靠一会儿吧,神医让别老睡着,对筋骨不好。”黛玉能自己靠着了,便不肯多睡。
能靠着而且渐渐的好起来,丫头婆子们都高兴,赶紧服侍黛玉靠好了,又给她好生梳洗了一番,准备给她做吃的。
“林姐姐,起来没有?”探春的声音随着脚步声一块儿进来,想来是知道黛玉已经醒了。
“三妹妹,你来的正好,我刚想找个人说说话呢。”黛玉见探春脸颊红扑扑的进来,斗篷上还落了层雪,笑道,“外面又下雪了?难为三妹妹惦记着我,这么一早就来了。”
“我左右无事,不过出来走走,看看林姐姐怎么样了。”探春接过紫鹃倒得热茶,赶紧喝了一口,才在黛玉床前坐下来。
“难为你费心。我也就这样。”黛玉淡淡的笑道。
“姐姐前儿还不能起来不吃不喝的,今日就能起来了,看着气色也好多了,可见那神医还是有些修为门道的。不知道姐姐都想吃点儿什么,要是厨房没有我想法子让她们做去。”探春将黛玉打量了一下,笑道。
“谢三妹妹费心,我也不吃什么,没什么胃口,不过薄粥汤羹之类的有了喝点儿,就尽够了。”黛玉笑辞道。
“自己姐妹,客气什么。这也是,刚好起来,身子弱也是有的。那神医到底给林姐姐怎么说的,怎么不见开方子抓药。昨儿大家都在老太太那里坐着,等了半天,见链二哥哥也没拿出个什么方子来让配药,老太太还纳闷呢。”探春道。
“他……”黛玉话刚要出口,忽然想起佛爷千叮咛万嘱咐,便赶紧换了一句话,笑道,“也没说什么,只说我气虚体弱,这会儿吃东西还不如不吃。便是有了胃口,将那清淡的粥吃些,是最好的。等过些日子好些儿了,再慢慢调理不迟。”
连着说了这许多话,黛玉忽然又想起佛爷的交代,便轻轻咳了两下,看着雪雁要喝水。
“姑娘身子不好,便少说几句。人参鹿茸不能想吃便吃,这粥还能吃不起?姑娘尽管放心吧。”雪雁扶着黛玉吃了水,又给她顺了下气,才给她掖好被子下去。
“这神医倒是奇怪,不吃药也能好?不过既然林姐姐身子弱,才略微好些,还是赶紧歇着吧。我该去给老太太省晨了,等空了再来看你。想起什么了就遣人告诉一声去。”探春看了雪雁一眼,想着也是,赶紧交代几句便起来走了。
探春走后,雪雁站在床前胡乱糊弄个什么,黛玉便赶紧掏出丸药来吃了一颗,便又咳嗽着要喝水。雪雁明白,忙去倒了水来。紫鹃忙里忙外的,也没顾得上这两个。虽然心下疑惑佛爷为何让雪雁照顾姑娘,不过雪雁如今也长大了,很多事情也会,有她帮着也好。
一会儿粥熬好,雪雁看是简单的碧梗粥,给黛玉舀了一碗,喂着她吃了。这主仆二人许久不曾这么亲近了,这会儿对坐着,忽然都有些感慨。当日来时是两个孩子,如今都长大了,但因着让紫鹃照顾黛玉,雪雁反而退了一射之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看着一年将近,她们大概也算得是同病相怜了。
“姑娘还吃吗,那里还有点儿。”见黛玉慢慢的将一碗都喝完了,雪雁道。
“不吃了,一下子吃太多,会不会也不好呢?”黛玉说着忽然觉得好笑。不知道那么个古怪的神医给交代的这么古怪的条条,她们还真当圣旨似的照做起来。
歇了一会儿困了又睡,想起那个神医,黛玉只是想笑,他的双眼,似乎总是盯着她。还说什么以前见过她,怎么可能!那个人就不像本地人,而她又不曾轻易出过门。不过要说真的没见过,为什么他的药对她就这么有效,难道是巧合,还是真的?
他不像是个油嘴滑舌哄骗逗她开心的,他的眼神里没有一丝杂质,难道他说的是真的?宝玉当初也说见过她,也是那么单纯的看着她。可,为什么在她心里,是两种感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对宝玉,她也似曾相识,因此与他交好,这么多年,心心相印。可他总是有了姐姐忘了妹妹,有了金玉姻缘,就忘了她这草木之人。
而他呢,没见过,没想过会见到这么个人。脑子里是一片空白,见到他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似乎自然而然,见了就是见了,他说的就是真的,他说什么就听着,照着做。这,又是什么?难道是上辈子见过他的?还是命中注定?自然不自然的听他话,有意无意的看他,忽然,还想他。为什么要想他呢?他是神医,她好了就完了,想他做什么?
第18节 第18章
姑娘家,怎么可以想别人?不想了。左右他跟宝玉不同,也没什么可比的。
第二天一早,黛玉自己坐起来,伸了下胳膊,感觉有了些力气,忽然心下有些高兴起来。好了她就准备将那些经书都找出来读一读。以往凭着一时高兴,胡乱读了些,也没当真。谁知那神叨叨的神医竟然能说出那么多来,不行,一定不能输过他。
吃过药,又吃过粥,黛玉便靠在床头,看起《金刚经》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此说来,他便是如来了。想到这里,黛玉痴痴的望着窗外发呆。
“妹妹想什么呢?”凤姐儿不知何时来到黛玉跟前,将下人都打发出去,笑道。
“凤姐姐,”黛玉愣了一下,看着凤姐儿忙红了脸道,“凤姐姐什么时候来的,我有些儿不大舒服,没主意。却是我的不是了。”
“这是与不是都不要紧,不过有一件事儿你现在要记清楚。原是我从廊下过听见的片言只语,只说给你留个心,担心自己的身子。”凤姐儿赶紧按住黛玉道。
“什么事儿这么要紧,劳烦凤姐姐亲自来一趟?”黛玉说着话却也警觉起来。想起这两天身体好的这么快,那就是以往必定有问题。让她白死她可不愿意。
“这原是我别处听来的,你只管记住。如果好时便不好了,如果不好,大概也是好的。那日神医来给妹妹看病,大家就都在猜测,老太太也说不清楚,只觉得奇怪。昨日听三姑娘说你好些了,只怕这事儿日后就不大好了。你自己小心着点儿。我还有事儿,该走了。”凤姐儿拉着黛玉上下打量了半天,眼里露出一丝怜恤来,却有五分真心。
这,不是没有的事儿吗?想起佛爷的交代,黛玉问道:“大家都挺关心我的,盼着我早日好起来,为何又不好了?还请凤姐姐说个明白,我也好有个头绪。”
“总之有人不想让妹妹好起来,看样子跟我当时的情形差不多。恨不得咱们病死了少了个碍眼的。我自己也这么做过,就不说了。妹妹年纪轻,不管世事,很不该被如此算计的。至于是谁,我也说不清楚,而且谁都有可能。日后不论谁说话,妹妹都多留个心眼儿,此事性命攸关,大意不得。”凤姐儿还是不说明白。
黛玉道:“既然凤姐姐为难,我记住就是了,先谢过凤姐姐好意。凤姐姐有事儿就先忙去吧。”既然心里原本就有谱,将紫鹃和佛爷说的,与这会儿的话比对一下,大概就清楚明白了。黛玉也懒得拉着凤姐儿装糊涂。
只是等凤姐儿走后,黛玉心里才觉得有些悲戚。
她与世无争,不过就是想照着自己的意思,安静的活着。最多不过是与宝玉心心相印,想相守,仅此而已。如今宝玉都已经赐婚了,难道还非得赶尽杀绝吗?她,到底碍着谁了?
这里黛玉靠在床头细细想着,一遍遍过着佛爷说的话,似乎连潇湘馆的人都不大可靠。既然如此,她就简单些,看会儿书,吃点儿东西,如此打发时日便罢。
荣庆堂内,贾母也在发愁。王夫人和凤姐儿忙着置办年事婚事,不过要紧大事儿来回一下,大抵都有旧例,贾母也不用操心。这会儿愁得,却还是那几件事儿。
头一件儿,就是这日子一时不入一时了,今年的收成比往常更不如,开销却大的很,还只不知道俭省,寅吃卯粮大概连辰粮都吃了。外路偏财没多少,且大抵都入了王夫人几个的私房体己帐了。官账上连年都过不了,却还来问她要。
穷人家最是怕过年,不仅担心讨债的上面,而且还得请年酒,还要预备拜礼。就是世袭的穷官儿家,年也不大好过。一到过年就盼着礼部春祭的恩赏,若是一时关的晚了,年礼都备不齐,将个年过得紧巴巴凄凉凉的。宁荣二国公御赐的春祭赏二分折银也不过几百两,图的是个体面,又是沾恩锡福的。若说用,可是远远不够的。
府里的花销,仅年礼一项,针线礼物不说,光压岁的金银锞子,算下来就得四五千两银子。整个年过完,没三五万银子是打点不了的。这会儿再加上忙活宝玉的婚事,至少也得三五万的银子,那还是最寒碜的。如果说体面一些,十万八万的还差不多。
算来算去,老太太拿了五万银子出来,说明是给宝玉办婚事的,算是一点儿意思。靠在卧榻里,想起这些儿孙,贾母心里就难过。没一个有出息的,除了吃老本,就是做些靠不住的事儿。到头来只怕还得连累她。
正是,想起元春,贾母就头疼。如今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都中都忙活开了。那些不知原委的,也四处打听,跟风起来,弄得一时间红绸都没地方买,红蜡烛断货,炮仗忙着造,戏班不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