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大清的官员都能像四爷那样就好了。
四爷是最棒的!
胤禛仿佛又听到那个娇娇软软的童声在耳边响起,这些年与黛玉相处的画面也在脑海中闪过,最后定格在她灵动的笑脸上。他拨弄着手上的扳指,没有搭话。
乌喇那拉氏觉得自家爷的心思越发深沉了,完全看不出他的想法。乌喇那拉氏知道适可而止,一次没试探出来,也就打住了。
“安置吧。”
乌喇那拉氏闻言,忙起身帮胤禛宽衣解带,待胤禛,又将换下来的衣物放好,吹熄了烛火,这才从床脚爬了进去。她朝胤禛那边靠近了一点,才触碰到他的手臂,胤禛就淡淡道:“早些睡吧。”
乌喇那拉氏咬了咬唇,收回手臂慢慢的交握着放在腹部。
很快就到了离京的日子,前几天林如海带着黛玉分别去了张府和贾府辞行。
贾母看着黛玉满心复杂,她是真心的想要让黛玉和宝玉成亲,虽然她确实是有私心,想要完全的掌控贾府,想要让贾府的继承者是她的血脉,可是对于黛玉她也是真心的疼爱。
在她看来,黛玉亲娘没了,如今当家做主的是继母,往后继承家业的弟弟又不是一个肚皮出来的,黛玉以后成亲,很难得到太多娘家的支持,如果嫁给别人家,往后的日子会比较艰难一些,嫁给宝玉的话,有她坐镇,日子总是要好过一些。
可惜如今这两全之法却是付诸流水了。
宝玉自从知道林家被抬了旗,以后黛玉要参加选秀被皇上指给别人,这几天人都是呆呆的。这天听伺候的人说姑老爷带着林姑娘来辞行,要带林姑娘回江浦,宝玉顿时就惊坐起来冲了出去。
“玉儿后年就要参加大选,还是留在京里,一边学习规矩,一边也可以和同年的秀女们结交一下,何必千里迢迢的来回赶?”
黛玉道:“玉儿也舍不得外祖母,只是和爹爹还有弟弟相处的时间也不多了,玉儿也很想念他们。”
贾母对此也是理解的,毕竟往后嫁人了少不了娘家的支持,能够和父亲、兄弟加深感情是很重要的。她也不好拦着,只搂着黛玉抹眼泪,“既如此我也不拦你,只来年大选的时候,提前些来京里,再多陪陪外祖母。”
黛玉正要答应,宝玉却突然闯了进来,直勾勾的望着黛玉说:“林妹妹你要走吗?林妹妹你不要走好不好?”
黛玉对宝玉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她小时候看87版红楼梦时,非常遗憾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没有一个好的结果,对于那些拆散他们两个的幕后推手如王夫人、薛姨妈、宝钗等人是非常讨厌的。等她后来长大了些,看了红楼梦的书籍后,就渐渐的不喜欢宝玉了。
如今她自己穿成了黛玉,真正的宝玉接触后,对他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但不管如何,黛玉心里对宝玉是完全没有爱情那种感觉的。
黛玉淡淡的笑道:“人生岂有不散的宴席?便是我留下一时,难道还能留下一世不成?二哥哥今年也虚十四了,过不了多久怕是也要给玉儿娶个嫂子回来,二哥哥有自己的日子要过,玉儿自然也有属于自己的路要走。”
看着宝玉张嘴,黛玉很怕他冲动的说出什么只要林妹妹之类的话,嘴里不停的说:“我今日也劝二哥哥一句,外祖母和二舅舅、二舅母总是要先你而去的,你总不可能一辈子躲在他们的庇佑之下,也该是学着承担起顶门立户的责任来了。”
“我知道二哥哥只爱慕诗词不喜欢文章学问,享受着金钱带来的安逸却视钱财如粪土,我问二哥哥一句:你这般作态,于国于家又有何用?”
黛玉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堆,然后无视宝玉,对贾母笑道:“外祖母,玉儿这就走了,您多保重。”
黛玉磕了个头,从宝玉身边缓缓走过。
宝玉伸出手去,却只沾到黛玉的一片衣角,他张张嘴,却是一个字也说不出口,就那么眼睁睁的看着黛玉走出门去,消失在了他的眼中。
贾母看着宝玉那失魂落魄的样子,重重的叹了口气,听了黛玉的一席话,她不由得在想:难道她以前真的错了?因为想要让宝玉和她亲近,便什么都依从着他,养成他这般不知世事的模样,往后贾家交到他手上真的可以?
或许她应该检讨一下了。
这一日秋高气爽,黛玉父女两个很早就起床了,去到四贝勒府门口等着和胤禛汇合,一同南下。
没等多久,胤禛就出来了,在他身边的是十三阿哥胤祥,另一侧是乌喇那拉氏。
黛玉从马车里下来,随同父亲上前请安。
林如海说:“小女这两年在她外祖母膝下承欢,一家人不得团圆,此次离京奴才就顺带着小女一同回江浦了。”
黛玉隐晦的撇撇嘴,所以她就说抬旗没什么好的嘛,以前老爸在康熙面前只要自称“臣”就可以了,在阿哥们面前只要自称“下官”就可以了,如今却动辄就要说自己是“奴才”,真郁闷。
想归想,黛玉还是规规矩矩的行礼,口中道:“奴婢林佳氏黛玉给四爷请安,给十三爷请安,两位爷吉祥,给四福晋请安,福晋吉祥。”
乌喇那拉氏携着黛玉的手将她扶起来,笑道:“林姑娘这就要回江浦了?让人怪不舍的。”
黛玉抿嘴笑道:“离家两年,奴婢也想念阿玛、额娘和弟弟了。”
抬了旗,有些称呼就要改过来了,虽然黛玉很不习惯叫阿玛额娘,却也自能强迫自己牢牢的记住,如今也不知有多少人在等着将老爸拉下马,一时的失言恐怕都要被有心人参上一本,这种弱智的错误黛玉自然不容许自己犯。
乌喇那拉氏就笑:“林姑娘孝顺父母、疼爱幼弟,又长得这么乖巧,也不知将来谁有福气娶到林姑娘了。”
黛玉觉得乌喇那拉氏握着自己的手有些紧,飞快的瞟了她一眼,看见了她眼底深埋的不安,黛玉歪歪头,难道她担心自己会进四爷府?
黛玉觉得她真的是杞人忧天了!她轻笑道:“福晋快别打趣奴婢了。”
胤祥插嘴道:“昨儿收到林姑娘的信说是要离京回江浦,温恪和敦恪也是颇为不舍,让爷给你带了些礼物,都在后头马车上,等会儿就给你。”
头一回胤禛去江浦督办水泥之事,胤祥没有同行。
这一次几个阿哥想抢胤禛的差事没成功,便纷纷的举荐自己的人去给胤禛做副手,不是想窃取水泥生产的机密,就是想从中捣乱。
他们的那点心思哪里逃得过康熙的眼睛,直接就让胤祥跟着去习学习学。
康熙虽然气恼太子格局不够,却依然没有放弃他,不仅替他擦屁股,还要想方设法的培养胤禛和胤祥这两个比较亲近太子的阿哥,好让他有个臂助。
可惜太子恐怕并不领情……
黛玉扬眉,“不知道两位姐姐送了什么礼物?奴婢可是好奇了。”
胤祥还要说什么,胤禛翻身上马,居高临下的说:“好了,有话路上再聊。福晋回去吧。”
胤祥吐吐舌,从奴才手中接过缰绳翻身上马,林如海也随后上马,黛玉又行了个礼才回到马车。
乌喇那拉氏望着远去的一行人,手里绞着手帕,眼中晦暗不明……
☆、第162章 话说户部亏空
入秋之后,河政上面一般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所需的不过是趁着汛期已过、且尚未冻土这段时间,多多加固河道防洪工事,以防来年的洪水罢了。
此间之事在林如海上京之前就已经安排下去,底下的人只要照做,然后胤禛几人回去再几处视察一下也就是了。
因此,这回南下并不需要太赶,这也是林如海将黛玉捎带上的缘故。若是此行是为了赈灾什么的,哪怕黛玉其实并不会拖后腿,林如海也万万不敢如此。
人言可畏啊!
虽然不需要太赶,不过也不能抱着游山玩水的心态,毕竟眼红的人太多,还是不要留下那么明显的小辫子让人揪,所以这一路上的行程安排还是比较紧凑的。
这一日一行人来到了山东境内。
山东也是历年来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今夏也遭了灾,至今粮价也还未降下来。走在街面上,到处可见衣衫褴褛的灾民。
此时已是傍晚时分,今天就准备在城里歇下了。
找了间干净整洁的客栈要了几间上房,洗漱之后,便去寻了家酒楼,要了个雅间儿。
这些日子胤禛、胤祥、林如海三人时常聚在一起,或商议河工事务、或解析朝廷政令、或讨论当下局势,都是些紧要之事,苏培盛和明顺就守在门口,倒是黛玉留在屋里伺候着。
胤祥想起早先看到的那些灾民,就有些食不下咽,怏怏的说:“今年江南河道倒是没出现什么大的险情,其他地方却有好几处受灾的,汗阿玛也是,为什么还不下令扩大水泥的生产与投入?如今正是修缮的最佳时候,此时休整好了,来年就能少些灾情了。”
林如海笑道:“十三爷太心急了些,一种新生事物总要多花一些时间来证明它的效果的,今年才用上,虽然有了些成效,不过对于全国大范围的使用来说,却还是太激进了些,想来皇上也是想更谨慎些,毕竟是关系到万千百姓身家性命的大事,马虎不得。”
胤禛也道:“林大人所言极是,不花个两三年的时间,如何能得出更全面的信息?爷想着,等哪天林大人官升一级的时候,恐怕就是水泥在全国河道大面积推广的时候。”
林如海摆着手苦笑:“四爷就不要打趣奴才了,就这江南河道就已经惹得众人眼红了,真要拿下总河道,还指不定会怎么样呢。”
胤祥冷哼一声:“能者上庸者下,林大人的成绩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他们要是眼红,自己也发明个和水泥一样厉害的物什出来呀!没本事就不要在那里唧唧歪歪的。再者说了,他们眼里哪里有百姓社稷,不过是为了一己私欲罢了。”
黛玉暗暗点头,后世的许多基础建设,年年修年年坏,难道是他们修不好吗?
不是!
不过是一次性修得太好了,后来者又如何捞取政绩?况且钱放在那里要是不动的话,又如何能从中牟利呢?只有让钱流动起来,才能在里面吃拿卡要,中饱私囊。
河政上面的道理也是如此。
林家已经够富裕了,林如海又是铁了心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再加上胤禛也是个一心为民的,因此,才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大的成绩来。
林如海当初上任之前,就先了解了江南河道各个河段的基本情况,根据防洪工事的坚固程度,以及万一出现险情所带来的影响大小,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先难后易,这才抢在汛期之前,尽最大的努力保证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
可以说,今年的汛期,江南河域也是险情频发,但是因为措施得当,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林如海的一心为民,绝不贪污公款,这也是康熙力排众议,坚持让林如海主持江南河政的原因。
要是换了个人,恐怕就不会干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还很有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以次充好,以工程质量的代价,把降低成本的那部分钱扒拉到自己的荷包里。
康熙最好名声,在水泥横空出世的机遇下,自然不会让那些心思不纯的人来破坏他施恩于民以及留名青史的好机会。
面对胤祥的夸赞,林如海自是谦逊了一番,然后就转了话题,他说:“按照本朝的规制,官员的俸禄确实是不够开销的,那些家中有产业的倒也无碍,却是有些人不擅经营,祖上又无余留,只靠朝廷的那点俸禄还真是难以维持生计。”
林如海对胤禛说:“四爷,奴才也有听闻,许多官员有在户部借银,而这其中,也有一些是家中富裕的,不知这等情况四爷可知晓?”
胤禛冷着声音道:“爷也知对于许多官员,仅靠朝廷的俸禄是无法维持生计的,对于这部分人,在户部借些银子也就罢了。但就像林大人所说,户部借银最多的还不是这群人,反而是那些家中富裕的,在户部借银最多。究其根源,不过是户部借银一不要利息,二无人追讨罢了,说是借,却一个个都没打算着还。”
胤禛管着户部,自然知道户部明面上有几千万的库银,但那仅仅是账面儿上的数字,其中许多都是以借条的形式存在,真正的库银远没有那么多。而其中借款的一些大头,莫不是位高权重之人,就像太子那里就借着四十余万两,其余阿哥也是好几万、十余万的都有,其他的王公大臣也是借了不少。
这种情况,朝廷一旦是发生大的灾害,或者是需要用兵,户部那点存银就完全使不上劲,到时候怕是要发生。
胤禛每每想起就觉得头疼。
林如海惊愕道:“没想到户部的情况这么严重,既如此怕是要早些报与皇上知晓,早作打算才是。”
胤禛苦笑着摇头,汗阿玛想要做一名仁君,又如何会严厉的催债?却见黛玉欲言又止,胤禛就道:“丫头有什么话就说吧。”
“奴婢猜想,皇上虽然知道有许多官员到户部借银,恐怕却不知道具体是哪些人有去借,每人又借了多少。四爷何不列个明细出来?再在每个借款人后面备注一下他家的产业:比如有多少间房屋、有多少铺子、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