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们周边几个村哪有这样的人家,种地都是忙得很,谁有闲工夫做这些去。”
惠娘咬着一颗瓜子,心里疑惑起来,王婆子说得倒真是那么一回事。在她前世的观念里,应是男耕女织,可这儿却是男耕女也耕。白日里做活累,晚上也没什么时间来织布。最多是农闲时,做做女红,换些日常花销罢了。
还有这养蚕,莫说是蚕了,就连桑园也是未曾见过的。
惠娘是越想越奇,便问道,“王阿婆,怎么北方天气不如咱们这儿,他们养了,我们反倒不养?”
王婆子嗑得瓜子“啵啵”响,得意道,“惠娘,瞧着你年纪小,你自然是不知道。咱们这儿自然是比不过北方,你是没去过北方啊,那可是好地方,那儿真是繁华,到了晚上,那整条街上都挂着灯笼,亮堂堂的,跟白日一样呢。你说我王婆子在咱这个镇里也算是体面了吧?可到了那儿,你知道是啥吗?比那儿的乡下人都不如!”
惠娘蓦地明了,这经济中心在北方,隔着一座山,一条江,这南方被阻隔在了经济中心之外,所以北方相当繁华,而这南方虽不是未开化,却当真不受重视,南北差距相差较大。他们这儿只求个温饱便是足矣,也没人刻意求个大富大贵。
只是在这温暖的南方不养蚕着实是糟蹋,便道,“若是咱们这个地方能养蚕,定是不比北方差的。”
王婆子嗤笑了一声,“你只道咱们这气候好,可你却不知咱没那能耐,能有什么办法?北方会养蚕的哪个愿意到咱这穷乡僻壤来,这养蚕啊,也不是说会便会的。”
惠娘一笑,想想也是,什么活儿都是经验足了,方能做好,哪有一步登天的。
王婆子蓦地弯腰从角落里拿了一个笸箩过来,“你瞧,我托人要的蚕种,这些天热,都孵化了,可我又不知怎么做,连吴大嫂这乡下来的也是不知,只知采些桑叶喂着,前天孵出来的,可不知怎么的,死了好些,到今日已剩一半了。”
惠娘瞧着躲在桑叶下面的小蚕,黑乎乎、小小的,却是沉默了。前世,她的外祖母也是会养蚕的,瞧着这些蚕,她想起了去世已久的外祖母。
王婆子见着惠娘不说话,笑道,“惠娘会养?”
惠娘朝王婆子抿嘴笑笑,不说话,低头掀开了一片桑叶,里面的小蚕正在蠕动,“王阿婆,你若是不会养,不如让我带回家养养,乡下会手艺的人多,许是能问到会养蚕的,说不准这些蚕还真能养大,吐出丝来。”
王婆子一听也是这个理,自己才养了两天便死了大半,剩下的定是也活不了多久,倒不如让惠娘带回去,试着养养。
作者有话要说: 设定瞎写的,考据党别较真。。。。。。。
正文、送木簪
蔡友仁抱着一只猪仔到了绣店门口,瞧着自己的衣裳不是太干净,便也未进店,在店外叫了几声惠娘。惠娘闻了声,便腰间半抱着笸箩走了出来。
蔡友仁见着惠娘腰间的笸箩,颇是奇怪,便问道,“惠娘,你怎么拿了店里头的东西出来了?”
惠娘将笸箩里的东西给蔡友仁看,“爹,这是蚕呢,我带回去给娘瞧瞧,若是养好了,能挣不少钱呢。”
蔡友仁见过野蚕,却没见过村子里有人养过这个,“你带回去也是无用的,你娘怎么会养这些?”
惠娘却是没应,笑着将笸箩放进篮子里头。李氏会不会养,她是不知,但她却是略知一二的,若是能趁着农闲,养养蚕,这可比上山采蘑菇松快了不少,若是运气好,挣得钱也会多些。
蔡友仁见惠娘是下了决心,也不多说,将木盆子往自己的背上一背,又要接过惠娘手里的篮子,惠娘忙摆摆手,这些东西她自是拎得动的。
经过卖饴糖的小摊,惠娘又要了三两饴糖。前几日买的饴糖,泽文一直舍不得吃,只是这天热,竟是化了,融成了一团,泽文是边心疼地边舔着吃完了,惠娘这次便少称些带回去。
蔡友仁却是盯着饴糖小摊对面的首饰铺,“惠娘,爹为你和你娘买只簪子,你说可好?”蔡友仁说着这番话,一张脸却是隐隐带了绯红。
惠娘知他是害羞了,这么些年,蔡友仁和李氏的感情,她是一幕幕瞧在眼里的。只是这首饰铺不是街上随意摆的小摊,里头的首饰虽说好看,但是这价钱却是不低。除非手里真是有俩闲钱的,不然一般农户是不会去里头买首饰的,都是在街上的小摊上挑了好看的木簪子便行了。惠娘舍不得让蔡友仁花这些钱,如今虽说分了家,手里有了些闲钱,可今后的日子还长着,不能随意花了。
“爹,惠娘还小呢,用不到簪子,不如就给娘买个桃木簪子,有次我见着翠莲表姐买了个,她戴着真是好看,还带了桃花的香味儿呢,就在那头,我带你去。”
蔡友仁一听,是立即应了,若是真要买首饰铺里头的首饰,这价钱定是不低,自己的钱袋子里估摸着也还剩个五、六十文,他见着首饰铺是光想着给自己的妻女买东西了,却忘了自己手里头因着刚才买猪仔并未剩下多少钱。
惠娘帮着蔡友仁挑了一只造型雅致的桃木簪子,细细闻了一下,确是带了些淡淡的桃花香。那小贩自夸道,“你们可别小瞧我这摊子,这十里八村的小媳妇到镇上来,可都到我家来买簪子的,这做木簪子的手艺可是祖传的呢。”
蔡友仁听了心里高兴,立即拿出钱袋子付了钱,价钱倒也还行,十五文钱,瞧着身上还有富余,蔡友仁非要再帮惠娘买一支。惠娘忙推拒了,这十五文钱都能买两斤猪肉了。
“爹,惠娘真用不着这簪子。倒是泽文在长身体,这读书也要费脑子,有这买簪子的钱倒不如买斤猪肉回去,到时候剁碎了搓成肉丸子,天天让泽文吃一个,好好补补身子。”
蔡友仁瞧着惠娘是真不要桃木簪子,便也不强求,笑道,“成,买两斤,惠娘和泽文天天一人一个肉丸子。”
说罢,蔡友仁抱着猪仔去了猪肉摊,称了两斤足足的猪后腿肉,本还算安静的猪崽许是见到了同类的肉,在蔡友仁的怀里伸着两只前蹄,“呜哇呜哇”地尖声叫着,那模样逗得周边的人皆是哈哈笑起来。
距着家门口一段距离,便瞧见了许氏和蔡友根在忙着插篱笆。蔡友仁抱着猪,叫了声“大哥大嫂”。惠娘在后头也随着叫了声“伯父伯娘”,只是心里却是鄙夷着这老大一家,这昨天才算正式分家,今日倒是不嫌累地将篱笆立即竖起来了,也真亏得蔡友根竟是听了许氏的话。这么一来蔡老头和陈氏还不是得寒透了心。
见着惠娘和蔡友仁两人皆是带了满满的东西回来,蔡友仁怀里竟还抱了一只猪仔,许氏是立刻阴阳怪气地道,“哟,这刚分了家,就买这么些东西啊,你们家攒的钱倒是不少啊。”
惠娘当真是懒得理她,这番话也亏得许氏说出来,他们老二一家什么境况,她许氏怎会不知?莫说攒钱了,在困难的那两年,这许氏可是一分钱都未拿出来,反倒哭穷似的,硬生生地和陈氏一道将李氏的嫁妆敛去了不少。若说这许氏没攒钱,她是怎么也不信的。
许氏见着两个人皆是不再理她,讨了个没趣,又眼尖地瞧见了蔡友仁背在背上的木盆子,立刻又活泛起来,笑着道,“友仁怎么买了盆呢?跟你大哥说一声,让你大哥打几只便是。”
惠娘冷笑一声,这马后炮倒是打得好,便也不客气道,“伯娘就是伯娘呢,总是记得我们家。正好我家还缺几只盆呢,泽文也缺了一张书桌,要不,就麻烦大伯,给我家做做?”
许氏白了一张脸,怒瞪了一眼惠娘,恨这惠娘客套话都听不出来。
蔡友仁见着许氏被惠娘呛了声,一张脸红白相交的模样,心头是止不住地乐起来,却又担心这大嫂又发癫,忙一边将猪仔放进猪栏,一边忍着笑正色道,“惠娘说笑的,大哥大嫂忙吧。”
蔡友根却抬起头,擦了一把汗道,“我过几天就给泽文打张书桌,不碍事。”
许氏在一旁听着,满腔的怒气却是撒在了蔡友根身上,死劲地掐着他的胳膊,骂道,“你缺心眼儿啊!家里头那么忙,做什么桌子?就他家泽文那样的能念书?你白瞎那功夫还不如去给泽浩找个先生!”
惠娘听着许氏又在那儿指桑骂槐地骂,也不愿多理她,口舌功夫罢了,她对泽文自是有信心的。
惠娘和蔡友仁刚跨进了屋子,李氏拍着身上的灰,从厨房里迎了出来,“回来啦?怎么买了这么些东西?”
泽文听到响动,也从屋子里头出来了,见着惠娘和蔡友仁,一双眼睛便笑得弯了起来。
惠娘将书和饴糖递给泽文,泽文接过,眼睛笑得更弯了,“多谢阿姐了。”
蔡友仁在一旁打趣道,“泽文现如今眼里只见得他阿姐,连我这个爹也入不眼了。”
泽文颇不好意思地靠近了蔡友仁,拽着他的手,道,“泽文也谢谢爹了。”
惠娘瞧着如此好的氛围,便推推蔡友仁的胳膊道,“爹,你怎么还不拿出来?”
蔡友仁的面色一红,动作扭捏起来,慢腾腾地从袖口的暗袋里掏出一支桃木簪子来,递过给李氏。李氏一张白净的脸也呈了绯红,低着头不好意思当着两个孩子的面大方自然地接过,直到惠娘推推她,李氏才接过了,嗔道,“怎么买这么个东西,我又用不到。”
惠娘和泽文在一旁抿着嘴笑,蔡友仁被自己的两个孩子这么瞧着,是怎么也淡定不了,便逃也似地说去屋子后头去看看菜地,倒是李氏镇定地拉住了蔡友仁的胳膊,“去什么,吃了中饭再去不迟。”
吃罢午饭,惠娘便拉着李氏去看自己带回来的蚕。
李氏见了蚕,一奇,“惠娘,你从哪儿弄来这蚕的?”
惠娘不答她的话,却问道,“娘,咱们这儿气候却是好的,怎么无人养蚕?”
李氏皱眉道,“这我却是不知,儿时我倒是见过你的曾外祖母养过,只是养得不多,蚕吐得丝也不如北方运过来的丝好,且这蚕吃桑叶吃得多,寻不到那么多的桑叶,你曾外祖母养过几次,便未再养过了。”
惠娘一想若是这要大量地养蚕定是要种桑园的,可这地方是将粮食当宝贝的,哪个会舍得将自己的良田拿来种桑园?
只是惠娘想着镇上王婆子说的那句,今年北方的蚕还未养起来,丝绸又涨价了,便下了决心,问道,“娘,既然我已拿回了蚕,不如我们养养试试?若能养好便再好不过了,等泽文上了学堂,这也算有了进项,我听王婆子说今年北方的气候不是太好,到现如今还未转暖,蚕都养不起来,若是咱们能养起来,便是再好不过的了。”
李氏一想也是,这养蚕也就是比平常多花费个功夫,只是这蚕她却是不怎么会养。若是真打算养起来,肯定是要回趟娘家,问问自己的娘,当时娘帮着自己的外祖母打过下手,肯定是知道一些的。如此一想,便打算挑时间,回趟娘家。
惠娘对养蚕虽是一知半解,但如何养,她却是大致了解的。惠娘捧着笸箩,摸了摸桑叶,竟是有些湿意,像是洗过了,肯定是这王婆子见这桑叶脏,又太过细心,竟是洗了桑叶,这却让小蚕死了大半。
惠娘知道这二叔公家屋后头有棵桑树,一到夏日就结满了桑葚儿。可这二叔公的孙子却是一个不好相与的,别家的小孩要来采桑葚儿,他就拦着,举着棍子将馋嘴的小孩一个不剩地赶走。
惠娘以前经过的时候,也是有些嘴馋那紫艳艳地桑葚儿,可碍着两家有些仇怨,便只能当做未看到走了,如今两家缓和了,惠娘想着待会便光明正大地去采桑叶。
正文、回娘家
翌日,天蓦地下起了雨,虽是蒙蒙细雨,打在人脸上却是觉得不舒服。
惠娘无奈地披着蓑衣去二叔公屋后采桑叶,昨日下午将笸箩里的半湿桑叶全换了,今日起来倒是未发现有小蚕死去,便也松了口气。
桑叶采了回来,却是不能直接喂蚕,惠娘和李氏一道将桑叶用布细细地擦干了,又摊在凳上晾着。幸得正是农闲,也没什么农活要做,蔡友仁倒是日日要去地里头转转。
瞧着前几日还是天朗气清,惠娘是打算将东西拿出来晒晒的,等入了梅,别是发了霉才好。这一下雨,也让人心里头郁着,至少陈氏和许氏似是翻了脸,若是无事,这两人是再也不说话的,以前许氏还做做门面功夫,现如今一分家是场面也懒得做了。
这雨连下了三日,才放了晴,地里的庄稼因着这雨倒是长势不错,可苦了惠娘和李氏,两人是要采桑叶,又要擦桑叶,又要注意着小蚕是否死去。虽说是忙了一些,两人心情倒是好,娘俩说着心里话,不时地笑出声来。连带着泽文在屋里也坐不住了,硬是要在一旁打打下手。
天一放晴,喂蚕的活儿便松快了不少,惠娘便挑了个日子,将院子大致扫了扫,搬了两张长凳放在一起,又将自己屋子的箱子搬了出来。里头放着她与泽文的一些衣物,也不是什么好物什,有好几件棉袄皆是破的,露出了芦花絮,夹杂着些棉花。芦花絮不保暖,可棉花又贵,便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