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矾楼、有酒如渑,结千秋欢笑。”
徽宗唱毕,诺衣道:“臣妾不知他人怎想,陛下歌声犹如天籁之音,臣妾闻陛下歌声,才是‘三月不知肉味’!”徽宗喜道:“朕所唱终不及娘娘,黄爱卿有何见解?”黄裳道:“娘娘所言极是,陛下多才多艺,陛下的画、书、诗、词、乐理造诣之深,世上无人能及。”徽宗欣喜而笑,道:“臣也闻黄爱卿深通乐理,今日黄爱卿也弹唱一曲。”黄裳道:“是,陛下。”诺衣忙道:“黄大人唱何曲子,小女子为黄大人伴奏。”黄裳道:“不劳娘娘了。”黄裳向侍从要得一把铁筝,拨动筝弦,高声唱道:“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黄裳唱毕,徽宗奇道:“爱卿所唱与众不同,朕闻所未闻。爱卿所唱虽清旷雄放,不过是否欠缺些柔美?”黄裳道:“陛下,万民受礼乐教化,能知书达理,遵从王道,但礼乐亦能消磨意志,颓废心神,我大宋年年向契丹、西夏进贡岁币,这与汉家公主嫁于单于有何异别?当前我大宋虽然繁华富裕,但仍有众多百姓生活疾苦,臣奏请陛下,切不可沉浸于靡靡之音!”
徽宗此时已显醉意,徽宗双眼看着黄裳,慢慢道:“爱卿所言,朕当思之。”诺衣道:“陛下,黄大人所言皆关系我大宋民生,黄大人为陛下江山殚精竭虑,陛下有黄大人这样的良臣,我大宋江山兴盛繁荣实属必然!”徽宗大喜,对黄裳道:“黄爱卿真是辛苦了,有黄爱卿在,朕无忧矣!来,朕与你痛饮几杯。”黄裳躬身道:“谢陛下,谢娘娘!”
几杯酒水下肚,徽宗已是昏昏欲醉,诺衣上前道:“陛下,今日时日已晚,不如陛下回内寝歇息,明日在饮若何?”徽宗满脸醉意,说话已是语无伦次,徽宗道:“今日就先到此,黄爱卿……诺衣娘娘……陪朕入寝。”诺衣道:“陛下,黄大人一路辛苦,臣妾想送送黄大人。”徽宗道:“好……你去送送黄爱卿……”诺衣道:“是,陛下。”
侍从扶徽宗歇息而去。诺衣走到黄裳面前,柔声道:“方才叔叔饮酒是否尽兴?小女子愿陪叔叔再饮几杯。”黄裳忙道:“娘娘乃是陛下内室,在下只是一普通差官,娘娘如此称呼,在下怎敢承受?”诺衣道:“叔叔不必客气,陛下喜欢叔叔,那小女子岂敢怠慢了叔叔。”黄裳道:“多谢娘娘厚爱,若娘娘无甚吩咐,在下告退。”诺衣斟满两杯酒,道:“叔叔何必焦急,咱们再几杯,叔叔再走不迟。”黄裳低头道:“在下不敢,在下自行告退便是,不必娘娘相送。”诺衣怒道:“我奉陛下之命,与你送行,难道你想违背圣命吗?”黄裳忙道:“在下不敢!”诺衣转言笑道:“自从小女子在大殿看到叔叔与童贯比武,小女子便开始仰慕叔叔,叔叔不喜欢小女子所唱曲子,但那曲子所言‘才会面,便相思,想思无尽期’,小女子却是深有感触。”黄裳道:“娘娘乃一国之母,陛下圣明仁慈,望娘娘保重,微臣告辞。”说着起身就要离去。诺衣急道:“叔叔且慢。”黄裳道:“娘娘有何吩咐?”诺衣道:“陛下圣命,臣妾怎敢违背,臣妾送黄大人出宫。”黄裳道:“谢娘娘。”
诺衣轻启脚步,出了御善阁,向后宫大门走去,黄裳跟在后面,侍从挑着灯笼跟于左右。到了后宫宫门,诺衣停住脚步,对黄裳道:“小女子仰慕叔叔,望叔叔莫要怪罪。”黄裳俯首道:“微臣不敢,微臣幸得陛下、娘娘厚爱,微臣感激不尽。”诺衣轻言道:“小女子自认才貌双全,这世间女子无人能及,黄大人乃当世之真英雄,真豪杰,还望叔叔体谅小女子之心。”黄裳道:“微臣事娘娘如事陛下,娘娘有何吩咐,在下定万死不辞。”诺衣眼望黄裳,叹声道:“叔叔走好,小女子不送了。”黄裳道:“多谢娘娘,在下告辞。”黄裳说完,大步出宫而去。
黄裳出了皇宫,与阿虎、王一叶回府而去。黄裳到了府中,院内只有自己卧室仍有微微灯光。黄裳轻推屋门,妻子王淑均正在烛光下静静等候,见丈夫归来,淑均站起身来,接过黄裳外衣。黄裳想到自己修订《万寿道藏》的六年时间里,每次回家都是很晚,而妻子都是这样默默等候。自己出行这三个月来,遇事甚多,心境倍感疲惫,但是任由外面事务如何繁倦劳累,每次回到家中,心情顿时温馨轻快。
黄裳看到淑均困意满面,仍等着自己归来,爱怜之情油然而生,黄裳自责道:“我又回来晚了!”淑均面露微笑,轻声道:“爹娘和我都知道你忙,信儿和任儿跟爹娘睡了,你也快快歇息吧。”黄信和黄任是黄裳的两个孩子,黄信是女孩,今年四岁,黄任是男孩,刚满三岁。黄裳想到这些年来,一直在宫中忙于修订《万寿道藏》,对父母孩子的照顾实在太少,这一切就都落在了淑均肩上。黄裳不禁道:“这些年来,辛苦你了。”淑均轻轻道:“今日你怎么这么见外了。”黄裳轻挽淑均双手,久久相视。
窗外,一轮明月挂于半空,院内树木笼罩在月光之中,清风吹过,树叶哗哗作响。须臾,屋内灯光熄灭,窗外月光显得更加皎洁。
。
、第二十一章 光明顶上(1)
宋朝皇宫文德殿,群臣早朝。只听蔡京奏道:“陛下,臣奉旨招募民间女子,但有人竟横加阻止,致使五十名女子已到了京城,却被迫返回。”
徽宗惊道:“谁如此大胆,竟敢违抗圣旨。”
蔡京道:“陛下,此人位高权重,在下不敢直说。”
徽宗道:“爱卿身为我朝丞相,岂有你不敢说之人?”
黄裳上前道:“陛下,林南县令强行招募明间女子,这五十名女子均非自愿而来,故臣让林南县令将这些女子释放回家。”
徽宗低声道:“原来是黄爱卿。”
蔡京高声道:“陛下,正是黄大人违抗圣命,阻止林南县招募女子来京。”
徽宗寻思片刻,道:“丞相,这些招募女子是否都属自愿?”
蔡京道:“回陛下,招募女子皆是自愿来京,服侍陛下。”
徽宗道:“当前已招募了多少女子?”
蔡京道:“已招募了八千名女子。”
徽宗道:“朕后宫还有三千嫔妃,灵素道长仙方说需要一万名女子,已经足矣。其它女子丞相就不用再招募了。”
蔡京道:“是,陛下。但黄大人违抗圣命,臣虽身为丞相,也不知如何才好。”
徽宗道:“黄爱卿阻止招募女子进京,朕想黄爱卿自有自己道理,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吧。
蔡京低头缓道:“是,陛下。”
徽宗道:“童爱卿,你负责征集花石纲,民间百姓可属自愿?”
童贯道:“各地百姓都是自愿向陛下进贡奇花异石,自征集花石纲以来,各地百姓捐献之踊跃,臣从未见过。”
徽宗道:“好,各地百姓一定要自愿捐献,切不可强行征集。”
童贯道:“是,陛下。”童贯接着道:“陛下,臣所派之人已到达金国,并与金国签署了联合伐辽之盟约,臣愿意率军攻打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
徽宗道:“这征辽之事,朕就交给童爱卿了。”
童贯道:“臣一定马到成功,凯歌而还。”
徽宗欣喜道:“朕等爱卿好消息。”
黄裳上前道:“陛下,那燕京城由耶律大石把守,耶律大石治军严谨,绝非鱼腩之辈。臣奏请率军征辽,臣誓死收复燕云十六州,不效则治臣之罪,望陛下恩准。”
徽宗道:“远征辽国,路途艰辛,黄爱卿刚刚出使归来,已很辛苦,这征辽之事,还是由童爱卿负责吧。”
童贯高声道:“遵旨。”童贯回身对黄裳道:“黄大人,童贯不才,却也有过平方腊、讨梁山贼寇之功,黄大人有何战功,如此轻视童某?
黄裳道:“童大人误解了,辽主虽昏庸无道,辽军却未必好欺,童大人切不可轻敌,黄裳盼童大人凯旋而归。”
童贯道:“这就不用黄大人费心了。”
徽宗忙道:“两位爱卿皆是我大宋重臣,却不可伤了和气。”
黄裳俯首道:“是,陛下。”
蔡京上前道:“陛下,臣有要事请奏。”
徽宗道:“丞相请讲。”
蔡京道:“自我朝剿灭方腊及其教匪后,臣一直以为魔教已被清除,没想到当前魔教已经死灰复燃,在江浙一代,现又聚集了七百多名教众。方腊魔匪已祸害非浅,切不可再任由魔教滋生。臣奏请陛下彻底歼灭魔教,以除后患。”
徽宗惊道:“这还了得,丞相速速派兵,剿灭魔匪。”
黄裳上前道:“陛下,那魔教本为明教,源于波斯国,方腊任明教教主之时,确实有危害百姓,祸乱朝廷之行为。但当前明教教徒行善去恶,救济贫众,对我大宋不但无有无危害,反而有益于我大宋子民。望陛下明察。”
蔡京道:“黄大人此言是何用意?魔教教徒不拜太上老君,只崇拜魔尊,如此淫乱纲常之行为,我大宋岂能容忍?”
黄裳道:“教派不同,所崇拜圣人亦不相同,但只要秉持正义,行善去恶,便并非魔教。我朝若强行灭之,恐有失人心。”
徽宗道:“黄爱卿此言差异,上天已册封朕为‘教主道君皇帝’,我大宋境内岂能有异教存在?明教不拜太上老君,却拜魔尊,已是大大的罪孽。”
蔡京道:“陛下,那魔教众匪虽仅有七百余众,但个个身怀异术,想要剿灭,却也并非易事。”
徽宗慌道:“这可如何是好?”
蔡京道:“臣保举一人,若此人统兵灭匪,全歼魔匪只是举手之劳。”
徽宗急道:“丞相快讲,此人是谁?”
蔡京道:“此人便是一品侍郎黄裳黄大人,黄大人武功高强,才智过人,若黄大人肯统兵灭匪,臣以项上人头保证,魔匪一定被全部歼灭。不过,臣所担忧者,是黄大人不肯统兵剿匪。”
徽宗道:“黄爱卿,你可愿统兵剿匪?”
黄裳道:“臣谨遵陛下圣旨,若陛下令黄裳剿匪,黄裳在所不辞,但明教并非为非作歹的匪徒,望陛下三思。”
徽宗沉思道:“朕既为教主道君皇帝,怎能容忍明教崇拜魔尊,朕决意除掉明教。”徽宗又道:“不过黄爱卿出使金、辽两国,已很辛苦,朕亦不想再让黄爱卿离开朕。丞相,可否还有其他人选?”
蔡京道:“剿灭魔匪,黄大人乃是最佳人选。”
黄裳上前道:“陛下,臣愿率兵灭匪,请陛下降旨。”
徽宗道:“黄爱卿灭匪,几日可还?”
黄裳道:“多则三月,少则两月,臣便可剿灭明匪,凯还京师。”
徽宗道:“既然若此,朕命你为剿匪大元帅,剿灭明教众匪。”
黄裳俯首道:“是,陛下。”
徽宗道:“黄爱卿此次灭匪需要多少人马?”
黄裳道:“五百人马足矣。”
徽宗摇头道:“五百人马太少,魔匪凶戾,朕给你一万人马。此次灭匪你要速去速回,且要多加小心。”
黄裳道:“是,陛下。”
徽宗叹道:“朕本以为天下太平,不想还有这许多事情,众位爱卿还有何事奏?”
殿下李邦彦突然放声大哭,徽宗疑道:“李爱卿,你为何啼哭?”
李邦彦跪倒在地,泣声道:“陛下为国操劳,一刻都不能歇息,臣看在眼里,心里却疼如刀割,所以禁不住啼哭,望陛下赎罪。”
徽宗面色变喜,道:“可怜李爱卿一片孝心,朕虽劳累一些,但为天下操劳,朕亦没有怨言。李爱卿快快平身。”
李邦彦抽泣着站起身来。群臣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第二十一章 光明顶上(2)
黄裳领命退朝,来到皇宫外苑,在一座小院前,黄裳停住脚步。但见院内鲜花盛开,绿草葱映,这便是李宪生前小院。黄裳进了院门,院内所有什物皆同从前,庭院中间,石桌旁边的石蹲却少了一个。黄裳站在石蹲前,往日与李宪交谈之情形历历在目,黄裳悲从心升,感伤万分。黄裳站立不久,从屋内走出一人,只见此人头发花白,面色苍老,乃是一位年老太监。那太监走到黄裳面前,施礼道:“老奴见过黄大人。”黄裳忙还礼道:“公公乃是侍奉皇上的宦官,怎能如此贱称自己。”那太监道:“我等之人终究是一奴才,现在我年岁已老,只能叫做老奴了。”那太监继续道:“之前这小院乃是李宪公公所住,李宪死去之后,老奴就被命在这座小院居住,这座宅院也就是老奴的生前坟墓了。”黄裳想起李宪伯伯亦是如此年迈孤单,心中更加伤悲。黄裳道:“公公可知李宪是如何死去的?”那太监神态顿慌,颤颤道:“老奴……老奴只是听说好像与童大人有关……这个,这个老奴不知……”黄裳道:“公公不必为难,李宪在世之时我常来此院,今日我来此院,只是随意看看。”那公公神色轻松许多,俯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