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王爷心凉薄-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她木木的说不了话的样子,姜恪叹息,好罢,她总忘了她们才初初成婚,她总以为她们已经熟识好久了。
  熄了灯,两人各自躺下,依旧是两床被子到天亮。



☆、31第三十一回

  那夜的诡异情形;王爷好似忘了一般;绝口不提;哪怕华婉有心想问,王爷皆是或沉默;或笑嘻嘻的绕开话头。时日一久;华婉便也淡忘了;她本不是个追根究底;逮到个什么就不依不饶的性子,会发问,也不过是因着那夜王爷的神情着实离奇;心底不安罢了。
  王府的两个最大的管事见识过了王妃的本事,倒不敢再过分拿乔使绊子了;华婉便专心将自己的计划一步步实施;不快也不慢的节奏,落了个轻松自在。
  这般日子过了三天,一张请柬送至华婉手上,华婉默默的看过,再默默的合上,放置一边。那齐世子的庶子,序齿行三,过周岁,竟然要摆酒宴客。无怪乎齐世子妃这般忌讳庶子,这世子爷也太不着调了,且不说那孩子不过是个庶子,姜穆王朝嫡庶分明、长幼有序,不过区区侍婢生的小子也敢开宴,单论这夫妻情分,世子这般抬举那孩子,让世子妃今后如何还有威严管理那些个姬妾侧妃?
  华婉与那齐世子妃在新婚当夜有一面之缘,那是个长相甜美的女子,总跟在荣安大长公主话头后附和,性子十分柔顺,她当时只猜测齐王这一家子是依附豫王府的,旁的倒没想多少。而今再分析,齐王依附豫王爷恐怕多少是为了将来世子袭爵后不论功劳前途,只要平安喜乐。听闻齐王自己在朝堂上也不怎么挣前景,只做好分内之事,在必要时往豫王身后一站,表明立场。恁凭再大的权柄百年以后交给了世子也守不住。单从这一件事便能看出,这齐世子委实是个不着调的。齐王爷倒是个看得明白的慈父心肠。
  华婉想了想,便让人叫了谨福来。
  谨福正在随园收拾一个小丫头,那丫头手脚粗苯,竟将王爷最喜爱的一株“紫重楼”给弄折了,听见王妃传唤,忙丢下一句:“回头再收拾你!”一面命人将这丫头看管起来,一面匆匆往绮望楼赶去。
  谨福到了绮望楼,先行礼请安,然后问:“王妃何事传唤奴才?”华婉将案几上的大红请柬递给谨福。这请柬本就是谨福送进来,在王府当差的哪个不是人精?即便没打开来看过,也多少能猜到其中的内容。谨福谨慎的翻开请柬,看完后交还给王妃,虚心忧虑的问道:“这,这不合规矩啊。王妃您看,可如何是好?”
  华婉见他这样,明摆着是不会给自己建议了,暗暗的骂了句:老狐狸。沉思片刻,道:“在原先备下的贺礼中再添两成,到时候,你亲自拿着请柬送去。”齐世子自己头脑发热,不代表各家王府愿意自降身份陪着他犯二,能派个内院大总管前去相贺已是天大的面子,这还是看在他父王的面子上的。华婉忽然很想知道到时世子爷该如何收场,嗯,到时候问问王爷就晓得了。
  谨福心头一亮,连声称:“王妃英明。”高高兴兴的退下去办了。
  夏日炎炎,天气一日赛一日的热,下午晌,王爷回府,听说自己宝贝的那株“紫重楼”折了,忙往随园去看。那株艳丽高贵的牡丹孤零零的倒在修剪的整齐绿茵茵的草上,王爷好生心疼,拿了剪子小心的将断枝剪下,命人寻了个羊脂白玉花瓶,亲自装了水插上,送到静漪堂去。然后又好一通忙,将那“紫重楼”医治了,等着明年继续开花。
  到静漪堂时,她的小王妃正捧着那羊脂白玉瓶,饶有兴味的看那孤傲妖艳的紫牡丹。姜恪得意道:“怎样,不错吧?本王亲手养的。”
  豫王爷兴趣广泛,华婉自是知道这牡丹是她亲手种的,否则满府这么多的花花草草,怎么随园里的那几朵就特别金贵了。这花种的委实不错,不过,华婉瞧不得她家王爷这得瑟样,便将花瓶放到一边,悠悠道:“还成罢。”清意端了水来,请王爷净手,她穿着一身素雅的衣裙,前些日子总浮现的茫然与无措已全然消去,恪守本分的勤勉做事。姜恪赞许的看了她一眼,接过华婉送上的帕子擦干了手,然后阴惨惨的笑道:“本王也觉着不过还成尔,奈何那些个花匠师傅非得说本王种得好啊,要不,你也种个来瞧瞧?”
  华婉乜了她一眼,格外黑亮的瞳仁滴溜溜的转了两转,像只偷着了肉的小狐狸一般,笑道:“妾身倒是想啊,只是,这天日见炎热,怕是不几日牡丹便要凋了。”
  姜恪狠狠的瞪她,华婉忙赔笑:“妾身是种不出的,不过王爷本事,能叫随园里的牡丹多开几个月也不一定。”
  这是夸她还是损她呢?姜恪就不明白了,那晚明明把王妃吓得够呛,之后也问过她几次究竟怎么了,她是守口如瓶坚决不肯说,实则她自己也没弄明白的事,让她如何开口?于是王妃热心了两天,见王爷不说便淡了下来,可那胆子却日见肥了,敢明褒实贬的损她了。姜恪倒不知她这豫王府的水土竟这般养人,倚着椅背,给了王妃一个不与你计较的眼神。
  清意见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嘴极是有趣,嘴边忍着笑,收拾了东西退下了。
  华婉便将晨间收到的请柬当做趣事说与王爷听了,并央她注意着,到时齐世子若有出丑行径就回来告诉她。姜恪也晓得常在府里闷着,定是无聊的紧了,当即满口答应,道:“这有何难?六伯英明一世,全毁在儿子身上了。”语气十分的感慨。华婉亦是痛心不已道:“可不是,这请柬一出,只怕已是全豫荆城的笑料了。”
  姜恪想了想道:“旁的便也罢了,我只一件事要嘱你,你定要多上些心。”华婉将新烹的茶给王爷斟上,稳稳地将紫砂茶壶放下,认真问道:“何事?”
  “今后不管什么年节,辅国公府上须是头一份。”姜恪郑重道。华婉大惊,辅国公府上是头一份,那大兴宫呢?皇上和皇太后那怎么说?姜恪又道:“不论何时,但凡荣安长公主有求,你都要应下。”荣安长公主端雅淑德,寻常怎会拿琐事相扰,若有话说,必定是极难解决的大事。华婉将王爷的话在心中过了一圈,对着姜恪严肃的面容,点头道:“我记下了。”
  见华婉那恨不能把话深深刻到脑子里永远不忘的模样,姜恪不禁笑道:“你也不必紧张,只需上点心便可。”
  华婉点点头,说:“我知道分寸。”她注意到,当王爷说到“今后不管什么年节,辅国公府上须是头一份。”时,她眼中那一闪而过的不是端端敬意而是深入心髓的恨意。她不明白为何王爷这般顾忌辅国公,但凭着她对王爷的了解,今后总有一天,豫王府与辅国公府定是你死我活两不相容的。
  她要早做心理准备,免得到时候一概不知的成了王爷的累赘,她未必有能耐助王爷成事,但也不能败事有余罢?!华婉暗暗想道。



☆、32第三十二回

  华婉那犹显稚气的小脸绷得紧紧的;一双润泽的杏目中满是坚定、果毅与郑重;仿佛是下了什么大决心一般。
  她怎么这样小?明明只比自己小一年;怎么看起来还是这样稚嫩,像个刚过总角的女童;两颊还坠了两团软软粉粉的婴儿肥;不过她的眼睛真好看;不对;她哪都好看,只是眼睛尤其好看,一睁一合间如珠玉璀璨;万千风情皆蕴含其中。姜恪又想,十三嫂、八嫂、十五嫂十七岁的时候都生两个孩子了;她就肯定不行;幸好我不要她给我生孩子。
  姜恪也不知自己怎么了,想着想着便入了神。华婉只以为她正考虑正事,便也默默的坐着,不去扰她。直到长安来寻人道,诸葛先生有要事同王爷相商,此时正在外书房候着。
  姜恪看了看墙角的钟漏,对华婉温声道:“晚膳就不过来了,若是晚间我回来迟了,你就先睡吧,不必等我。”
  华婉应下了,一面送她出门,一面道:“你快去罢,别耽误事了。”这些日子她也知道了,诸葛晖是豫王府首席幕僚,王爷很是倚重,他既说有要事相商,那便不可耽搁了。
  姜恪深深的看了她一眼,她的目光如夜间琉璃瓦上皎洁的月光般清冷温润,眼底还有着毫不掩饰的暧昧。华婉不由便红了脸,低下头,抿了抿唇,轻轻道一声:“快去罢,早去早回。”她才发现她这样叨念的语气多像一个送丈夫出门的妻子。
  姜恪哈哈大笑,高兴的走了。
  过了几天,姜恪果然来与她说那齐世子的事。话说那侍婢也有些本事,不知用了什么法子说服了世子瞒着齐王包下了醉临江摆了四十八卓席面。那些个王爷、郡王早看惯了齐世子的荒唐事,没到齐王面前嚼舌根,自然也不会到席,大多也是像华婉一般遣了有头脸的管事,贺上一番了事。可下头的人遇上了这样好的巴结权贵的机会自不会错过,齐世子再不济也是太祖高皇帝的亲孙子,流的是姜氏皇族的血脉,当日不少官员商贾亲自携礼相贺。
  这事瞒得了齐王一日两日,却不能永远瞒下去。姜恪眉飞色舞的说道:“也不知六皇伯从哪找了根齐眉棍来,冲到醉临江逮着个九哥身边的小厮就打,九哥听到风声,从后门跑了,六皇伯收拾了那些个只会在主子身边胡乱揣掇的奴才,拎了齐眉棍就追上去,追得九哥没命的跑了大半个京城,本王在金吾卫都听见风声了。最后老九还是叫六皇伯抓回去了,不晓得这次要吃多少家法。”
  她说得生动,华婉想象着齐世子一身狼狈连滚带爬的模样,还有齐王爷举着齐眉棍气得吹胡子瞪眼,父子两一个跑一个追,好不壮观,也是忍俊不禁。
  “唉~”姜恪忽然转了话锋,十分惋惜的叹了口气:“当初母后给我与皇兄说,太祖起事那会儿,六皇伯多英勇,以一当百,身先士卒,蒙古人听了姜舒明的名号连站都站不稳,我与皇兄还不信,没想到过了这许多年,竟在京城街头重见六皇伯雄风。”语气里做出有眼不识金镶玉的味道。
  这人,就连调侃戏谑也拐弯抹角的,平淡惋惜的语气下藏了无比尖锐的讽刺。
  华婉敛了笑,道:“六皇伯也只是为了子孙平安顺遂。”
  “若连自保都没有,常日躲在父亲羽翼之下寻求庇佑,也枉为姜氏后裔了!”姜恪对华婉的说法很不以为然,毫不掩饰鄙夷与不屑。
  她说得有道理,即便是寻常世家大族若无自保能力,也会被族人肆意欺凌,何况是皇族中人?齐王爷能护得世子一时,却护不了一世。
  齐世子这样长久在齐王的羽翼底下,等有一天,齐王薨逝,他可怎么办?如今的世道,失了父亲保护的孩子日子将何等艰难?华婉脱口问道:“父皇驾崩时,王爷才十三罢?”姜恪一愣,不知她为何发此一问,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华婉不由的想到,天启末年,先帝猝然驾崩,来不及留下只言片语,十三岁的小小少年面对这样忽如其来的虎狼境地是如何的艰难无望?又有大臣以她嫡兄体弱多病,功坚不足为由,想要立她为帝,那时的她是如何抉择?如何说服那些将身家性命寄托在她身上的大臣改立今上,而之后又是如何保下这批对皇上而言存有“二心”的大臣?
  华婉眼光中渐渐漾起一圈怜惜,姜恪正莫名,那怜惜便如水中月般消失不见,如梦如幻。
  “六皇伯只有九哥这一个儿子么?”华婉问。她心思跳脱,问的问题七零八乱的,姜恪轻轻的摇了摇头,当她是小孩子好奇,便当做轶事一般说给她听也无妨:“齐王与齐王妃鹣鲽情深,早年齐王妃过世前,只留下了这么一个独生子,后来,六皇伯一直未有续弦,身边的侍妾也遣了个干干净净。”
  “啊?!”华婉轻呼,这,真如天方夜谭一般,这时代的男子,竟有这样专情的。姜恪笑了笑道:“这有甚惊奇的。父皇与母后也是这般。太祖高皇帝与皇后情深意笃,后来皇后早逝,太祖便专心教导嫡长子,可惜大皇伯最终在平阳关一役中,命丧蒙古人刀下。此后太祖再不提立嗣之事,唯恐触景伤情。直到晚年,皇子们相互倾轧,夺嫡之争越发明显,太祖才在事态难控前立了先帝为太子。父皇子嗣艰难,后院又只得母后一人,皇兄虽有才名,奈何身子总不见好,常日与药汤相伴,太祖心觉不妥,便赐了个侍妾给父皇,父皇无法,一夜情缘后,有了皇姐,之后不管太祖如何斥责,咬定了不肯再碰旁的女子,太祖恼怒不已,就要召集臣工商议废太子之事,终于皇天保佑,建德三十七年,母后诞下了本王,总算有了个交代。”
  华婉沉默许久,忽然灵光一闪,问:“若是真废了太子,如今做皇帝的,当是谁?”话音刚落,就见王爷目光陡然森然,华婉心惊,只一会儿,姜恪便柔软了眸光,笑着点了点她的脑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