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9级深圳班MBA学员和约300名欲报考我校2000年MBA的深圳各界青年参加了典礼和信息发布会。在典礼上,深圳班学员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工商管理知识,以实际行动为祖国发展出力,为复旦MBA争光。在信息发布会上,吴立鹏副院长和苏勇主任介绍了我校MBA项目的各方面情况和近年来的良好发展形势,并回答了大量有关问题。
看看哈佛MBA
说哈佛商学院是全球所有商学院之母一点也不过分,就像可口可乐是不含酒精饮料的鼻祖,麦当劳是快餐业中的老大,米老鼠是动画片中的动物代表一样名闻于世。尽管在美国《商业周刊》最近评选的1998年全美最佳商学院中,哈佛商学院仅名列第5位,次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密西根大学等大学的商学院,但实际统计结果表明,哈佛商学院仍是最好的,因为它在“那些能真正说明问题的方面”排名第一。比如它的毕业生的平均年薪是14。5万美元(包括年终分红),而排名首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MBA平均年薪只有12。5万美元;收入高于10万美元的毕业生比例高达86%,远高于其他大学;平均每个毕业生可选择的就业机会是4个。由于在上述指标中没有任何一间大学能超过或接近哈佛商学院,大家一致认为哈佛才是名副其实的领头羊。各大公司对哈佛MBA在分析能力、团队精神和全球观念等方面的评价都是“A”。
哈佛商学院几乎是全美商学院最难申请入学的,1998年录取人数占申请人数的比例只有13%,平均每8个申请者才录取1名学生。它的学费也差不多是最高的,每年学费高达2。6万美元,仅次于芝加哥大学。不过,相对于毕业后的10万美元以上的年薪,这笔不菲的投资也是物超所值的。哈佛的其他收费也令人咋舌,除了学费,还有诸如伙食费、住宿费、医疗保险、体育设施使用费、停车车位费(如果有汽车的话)、学生会会费等五花八门的名堂,甚至还有案例材料费,大约是每份5美元。更令人叫绝的是,你还可以交纳数十美元将自己的简介收录在哈佛商学院学生名录中,编成后学校以每册数百美元的高价将它卖给那些感兴趣的大公司。因此,有人评论说,哈佛商学院的宗旨可能是一个非盈利组织,但它绝不会是在亏损状态下运转的。
案例教学可以说是哈佛的代名词,这是它的首创。一项案例通常是对一个实际管理决策情形的真实描述,篇幅一般在10~30页左右,目的是用于阐发商业原则和总结经验教训。尽管一些有名的商学院认为,像成本会计、应用统计和基础金融这样的课程仅仅依靠研究一些案例是不够的,但是哈佛仍然坚持己见,相信这是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哈佛,所有的课程全部都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讲授。
哈佛的全日制MBA学制为两年,其中第一学年的所有必修课全班同学都是在一起上课的,使用同一个教室。在课堂上,每个案例是通过教授和全班同学对话的讨论形式来完成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大约要用800个案例。学生们必须在课前认真阅读和分析每个案例,在课堂讨论时说出自己对案例的分析和看法。课堂讨论的进程由教授掌握,尽量使全班同学的想法达成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或者至少得出案例本身能阐明的几个结论。
大部分课程是由任课教授随便叫起一名同学作开场发言而开始的,这位同学要花5~10分钟来总结案例中的几个要点,为理解案例提供一个分析框架,还要为解决案例所描述的问题提出行动方案。接下来,他可能不得不对其他同学对他发言的指责进行反驳,他发言得分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同学的反应。不管发言内容是多么中肯贴切或者是纯粹的胡扯乱谈,只要发言就能得到课堂参与分,而课堂参与分在每门功课的最后得分中往往占多达50%的比例。因此,每个学生都竭力争取尽可能多的课堂参与机会,课堂讨论常常是唇枪舌剑,火药味十足。但有一条原则,就是一个观点如果别人先说了,你就不能再说同样的观点,否则等于浪费时间,不尊重别人。
学习小组在哈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传统,一个好的学习小组是整个学习生涯中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学习小组的成员通常是在深夜或者早晨上课前的时间聚在一起进行讨论。在这种讨论中大家互相启发,确保案例中的要点不被遗漏,并且可以在一个比较宽松随便的环境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很多人说学习小组是哈佛商学院学生社交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不参加一个学习小组,那么就意味着你的“哈佛经历”会有不可弥补的遗憾。
哈佛商学院也有班主任,不过其作用仅是担任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中介。但是,哈佛对教学纪律的管理非常严格。一般来说,旷课是不允许的,能够接受的不上课理由只有3条,那就是自己患重病、家人患重病或者家人去世。学生不能随便迟到,也不能在课堂上吃东西,这一点比中国国内的大学严格多了。
哈佛商学院的课程评分制度也很令人吃惊。总共只有3个评分等级,1分最好,2分居中,3分最差――理论上讲还有一个4分,但不太常见。每班学生每门课程的总体得分有一个强制性的比例,即至少要有10%的人得3分,至多不超过20%的人得1分,其他人都得2分。这种评分制度让人充满着恐惧感,加剧了由课堂参与因素造成的原本已很激烈的学业竞争:一名同学要想不得低分,那么另一名同学就不得不得低分。
根据学习成绩,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被分为两种类型:贝克学者和非贝克学者。贝克学者是哈佛MBA的最高荣誉称号,每个毕业班中约有5%的学生获得此项殊荣,最重要的标准是学习成绩,但获得贝克学者称号的代价是高昂的,因为在哈佛要拿高分极其不容易。绝大多数都属于后一类型,因此即使得不到贝克学者称号也不是什么丢面子的事情。另外,哈佛还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禁止招聘公司查阅一年级学生的成绩,这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学生们在分数竞争上的压力。
哈佛MBA的就业领域集中在管理咨询业和投资银行业,这两个行业的毕业生比例一般超过50%。近年来美国经济持续走强,创业精神高涨,像咨询业或投资银行业这样的非制造领域工作轻松,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也不错,因此就业前景非常看好。
六家MBA国家不认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对北京6家与境外合作开办MBA班的办学机构亮出“红牌”,被通报的办学项目未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核准不得授予境外学位,已授予的学位国家不予承认。
这6个办学项目分别是:北京大学燕工科教服务中心与美国长春藤大学合办的MBA专业课程班;中国教育服务中心、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长春藤大学合办的MBA专业课程班;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与美国长春藤大学合办的MBA专业课程班;北京连山国际工商管理培训中心与美国国际管理学院联合培养工商管理硕士、博士研究生;国家科委管理学院与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合办的MBA课程进修班;(广州)侨鑫集团与澳大利亚合办的MBA课程。
美国MBA的泰山北斗
芝加哥式和哈佛式
早期的案例是非常简单的,凡是教师能找到、可以拿来作课堂讨论的材料都被当作安全例。如新闻报道、法律文件、业务报告等等。经营企业就是要不断地解决问题,把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来交给未来的管理者们讨论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哈佛商学院早期先是请一些企业家把本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经过写下来,然后邀请他们来主持相应的案例讨论课,以后经验较为丰富了,才逐步开始由学院自己组织人力编写案例。
实际上,案例及其运用案例的教学方法是多种类型的,有描述案例、有分析型案例;有简单案例,有复杂案例;有战在当事人立场分析的案例,也有站在局外者角度分析的案例。
简单案例如芝加哥式,即:“案例研究”。因为是芝加哥大学首先开发使用的,所以叫芝加哥式。一般是在讲义进行过程中,给学生分发案例,让他们进行研讨,学生和教师一起站在客观的、局外人的角度,来讨论企业中为佬会发生这样的事,应该怎样分析,从中找出管理的一般原则和原理,案例研究一般是比较简单,所花时间比较少。
复杂案例如哈佛式即“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要按一定的程度进行,比如问题是什么?事实和原因在哪里?对策是什么?等等。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在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判断力。其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上。所使用的案例多是现实发生的相当复杂的管理问题,所花分析时间一般在4小时~8小时。另外哈佛方式和芝加哥方式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不是以客观的、局外人的立场,而是以主观的、当呈人的立场来分析,参加者本身要把自己当作案例中的总经理、制造部长或财务科长等身临其境地进行分析和决策。
美国最新MBA专业评价
不久前,美国《计算机世界》杂志关于美国各大学所开设的MBA课程质量年度调查结果揭晓。根据1000名曾在美国各大学招聘过MBA毕业生的企业界人士提供的第一手资料,《计算机世界》杂志评出了25所最适合有志于成为企业未来CIO(首席信息官)和经理就读的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ChinaByte网站发表署名王伦的文章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所开设的MBA课程突出技术素养的培养,具有信息时代的鲜明特点,所培养的毕业生基础宽厚、知识全面、技能扎实,能充分满足现代化企业的要求。
今年的评选结果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所有上榜的学校个个都是异军突起的“黑马”,如东北大学(波士顿)、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马里兰大学学院公园分校和阿拉巴马大学图斯卡卢萨分校。而那些被人称作是“获奖专业户”的名牌大学研究生院-如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斯隆管理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宾州大学沃顿学院却没有一个入选!
在这次调查中,《计算机世界》杂志社组织专家教授对企业界人士推荐名单中的前63所美国大学的技术MBA培训计划进行了考察,考察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课程安排,二是毕业生的去向。专家组发现,这些大学的技术MBA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在传统的MBA课程(如会计学、财政学、市场营销理论)教学中,引入了著重培养学生紧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内容,也就是说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摆在首位,从而使毕业生不再是“只会夸夸其谈的理论家、演说家”。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杰出的企业领导者,这些大学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如对有工程和计算机科学背景的学生,著重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而对于学经济出身的学生,则著重强调他们的技术内涵的培养。总之,因人施教,以达到最佳效果。
长期以来,美国大学的MBA课程不重视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毕业生很难满足现代化企业的要求,企业的CIO们对此一直抱怨不已;学生们自己对此也深有感触。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连麻省理工学院这样赫赫有名的高等学府也培养不出企业真正需要的MBA毕业生呢?马里兰大学商学院院长霍华德·弗兰克指出,问题的症结在于许多美国大学的MBA课程过于强调面面俱到。他同时指出:这些老牌大学没有感受到发展技术型课程的紧迫需要,客观上为那些不怎么知名的学校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联邦快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CIO丹尼斯·琼斯曾经从德克萨斯大学招收过多名MBA毕业生。他每每谈起这些学生,就不由得露出满心的欢喜。他说:“这些以技术见长的MBA毕业生确实令企业管理者感到满意,因为他们既掌握了全面的技术知识,又能够从战略的高度去把握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同时,他们的交际能力也是一流的,凡是涉及到技术在企业远景规划中的应用这类问题,他们都能举出种种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和说明。”
专家们指出,这些MBA毕业生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所学习的技术MBA课程努力要把他们培养成知识全面、基础扎实的具有一流交际水平的技术专家和具有优异技术素养的交际专家,而这正是那些名牌大学所欠缺的地方。用弗兰克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已经在技术、企业家精神和全球知识管理方面努力探索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那些老牌一流大学当然不会坐视这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