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婚女律师遗爱深圳:银质青春-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规划的梦想而已。多少人也发过狠,改天捞个总统当当,可惜只是异想天开。

而机会就这样到来了李大和的眼前。何在江带李大和见了包装材料厂的老板,当面说了合作的事,老板言之凿凿答应扶持李大和上马。然后又联系了转让二手设备的客户,敲定了认购的机器,谈妥了价格,一切眉目出来了,李大和才向广告公司辞职,把积攒的钱从银行取了出来。

李大和就是这么个家伙,骑马带拐,小心翼翼。

最初租的房子不是现在的新房,而是一栋老房子,一来租金便宜,二来提防工商税务劳动部门的检查,这些主意何在江都帮李大和想好了。看着安装上去的几台机器,李大和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太简单了,太简单了,那么漂亮精密、五颜六色的包装线、不干胶居然就靠这么个铁皮构造的家伙生产出来。

何在江对他说:“机器就是工业文明的象征,你现在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了。”

“你太有哲理了,”李大和抚摸着机器说。其实,他心里还是有些不平静,手里攒下两个钱就搭在这上面了,要是弄不好,我把这堆废铁拉回湖南老家去展览陈列啊?

他的担心十足是多余的。他现在的任务是,从总厂领原料回来,然后按照要求加工,再把成品运回总厂,按件结算加工费。除去日常开支,工人工资,就是落入他李大和腰包的利润,虽然不一定丰厚,但心安理得。

读书的时候老师解释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总是生吞活剥,在字面上绕圈子,而现在李大和就与剩余价值紧密相连,他心里想,从此我吃喝拉撒就靠剩余价值了。

设备安装了,水电就绪了,电话也接上了,万事俱备,就等招兵买马开工。至于是到外面雇人,还是用自己的人,李大和好生思想了一番,最后,他决定要用自己的人。刚刚开场,两眼一抹黑,弄外人进来怕自己招架不住。自己的人好管理,工钱也好商量,心里头踏实。

李大和给父亲打电话,要他在老家招呼几个老亲老戚过来。父亲愣是没明白,这个儿子到底要干什么?父亲担心他在外面搞人贩子,把亲戚蒙出去卖了。李大和说不清楚,只得叫一个堂哥出面张罗。堂哥对李大和的意思深信不疑,一夜之间就落实了千里奔赴广东的人马。原本李大和要七八个人就足够了的,堂哥一家伙招呼了十四个人,亲自压阵,浩浩荡荡杀将过来。李大和到车站去接,吓得腿肚子打颤,笑也笑不出,哭也哭不得,要了四辆的士,硬是把一干人马行李拖回来。

这个叫婶娘,那个叫姨爹,成了李大和的第一批员工,他们沾满泥土的粗糙双手,开始生产一种用来包装出口产品的材料。
作者题外话: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觉得好看,请投票收藏;如果觉得不好看,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银质青春》正在加紧修改完善之中,绝对保证更新速度!书包 网 。  。。  想看书来
老鼠和猫1
实际上,何在江跟李大和在同一家公司干的时间只不过半年多一点,至为关键的是,他们两都是头一次到深圳,进的第一家工厂。这个记忆很重要,就像一个女人的第一次,总是让人刻骨铭心,至死不忘记。千千万万来到深圳的人,都少不了这份记忆,有的人混出头了,晋身成功阶层,都喜欢修饰一下履历,提升一下出身,跟当年涉嫌偷鸡摸狗的关系人淡化联系。不过,无论怎么撰改经历,心底里还是抹不掉“第一次”和“当年”。

何在江与李大和还远远未到出人头地的地步,没必要修改经历。他们有着共同的起点——老板厂的普通工人,当时何在江做生产部啤工,李大和在仓库做搬运。这样的工作对他们来说,仅仅是为了安下身来,混上一口饭,找个地方睡觉。初来乍到,总是这样不假思索,委曲求全。

他们在那家厂子混的半年,是游戏的半年,他们的游戏叫“猫和老鼠”。组长、主管们是猫,他们这些最低层的工仔是老鼠,在游戏中,老鼠总是占上峰,偷工减料,寻机睡觉,顶替打卡,什么事都干过。他们的对手不是老板,也不是总经理,他们太远了,县官不如现管,能够刁难他们制裁他们的就是小组长和顶头的主管们,他们的权力不大,却可以时不时扔双小鞋给你穿,让你好受。

老鼠太多,而猫的精力有限,老鼠们总是把猫赢了。半年之后,何在江跟李大和玩腻了,他们觉得玩下去浪费了自己的光阴。他们的志向不是一辈子做老鼠,他们也要做猫。不想当猫的老鼠终究算不上好老鼠,于是,他们思谋跳槽了。

这一跳槽,就像两条同一站点出发的铁路,朝着不同的方向走了。一条冲过山海关,往东北,一条通向华北平原,一路向南。

何在江先走一步,在他一个老乡的介绍下,跳到一家台湾人开的玩具厂,做了一个拉长,和小组长平级,马上升了一个台阶。别看这小小的变化,人生路很漫长,紧要的只有几步,他这一步就属于“紧要几步”之一,没有它,就没有以后的辉煌腾达。进得去这家厂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老乡介绍的是招工机会,是一个小小的信息,把他的资料送给主管,而主管要按照用工标准考核,一级一级地考,可是真家伙。何在江有初中底子,高中文凭,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此前半年的工作经验。公司招聘条件首先是“熟手”,而后才是其他硬件。这一考核,就考出了何在江的自信心,他知道了如何运用嘴巴上的技巧,粉饰自己的工作经验,把半年说成两年,把原来的小厂说成另外一家名字响当当的大集团公司。还编出一堆管理高论,当然这些理论就是在猫和老鼠的游戏中掌握的了,老鼠对猫的研究,往往要比猫对老鼠的研究细致得多。

你想想,拥有这么丰富工作经验的小青年,难道可以不要吗?

何在江跳槽去的是另外一个区,叫做宝安区,名字好听得很,既有宝又安全,大吉大利。台湾人香港人一到深圳,就先拣这个地方考察投资。当然,他们原来所在的龙岗区也是个好名字,使人立马联想到“藏龙卧虎”,可这名字也让人觉得霸气过头,而欠缺和气。投资办厂,图的就是和气,和气生财嘛。从宝安到龙岗,得坐两个多小时的车,两个都是深圳的郊区,车少人多,道路曲折,何在江第一次从龙岗到宝安,一路上吐得脸色发青,像个娘们。

当时哪来的手机,连电话也没有资格接,何在江可想念死李大和了。他一上任拉长,就给李大和写信,讲述对他的思念,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他们东北人是讲感情的,并不是人一走,套狗的绳子就断。在分开的头一天晚上,李大和把酒喝多了,抱着他哭得地动山摇,涕泪双流,口里叽叽吧吧强调:“你小子可别把我忘记了!”

何在江十万火急地写信,就是要安慰李大和,兄弟我没有忘记你,也不会忘记你。他在信中安排李大和,尽快打算辞职,到宝安来,慢慢找工作,他负责找地方暂住,现在,他的工资比以前高了400多元,快一千了,可以对付个把月。他知道李大和心疼钱,每月要管家里读初中的弟弟,身上没积蓄下多少。他希望李大和接受他的建议,结束哥俩分隔两地的日子。
作者题外话: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觉得好看,请投票收藏;如果觉得不好看,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银质青春》正在加紧修改完善之中,绝对保证更新速度!
老鼠和猫2
收到何在江的信,李大和因为搭档离去而落寞多日的心情瞬间云开雾散。他们都才19岁,是个刚刚懂得牵挂江湖情感的年龄,单纯极了。事实上他也已经在动作跳槽的事,跟几个同学和老乡打了招呼,请他们帮忙留意机会。不过,他并没有把宝安当作指定去向,只要能跳,哪里都可以。收到何在江的信后,他大脑里立即调整方向,以宝安为首选区域,尽快向何在江靠拢。

才几天,李大和又收到了何在江的一封信。信里依然是传递对他的想念,催促他尽快行动,要抱定人往高处走的决心。跟上次不同的是,这封信里还夹着一封信,显然是何在江自己折叠的信封,比外面的信封小一点,刚好套进去。信封上写着:勿拆,请转肖向利。

看着这封信,李大和纳闷、不解,肖向利是写字楼的文员,与车间仓库是天上人间的差别,何在江怎么跟她搭上的?是什么样的关系?怎么半年来一个字也没听他提起过?

在李大和的眼里,肖向利长得并不好看,如果好看一点,早就被香港佬糟蹋了。厂里有几个香港管工,个个是猎艳高手。写字楼招文员,没有明文要求丰满漂亮,但进来的没有一个不丰满的。听说老板为这个事恼火极了,差点把这些香港同胞炒回去,最后没有办法,不了了之。

肖向利是唯一不丰满的文员,却是写字楼存活期最长的文员。工人们私下里议论她的胸部是“飞机场”,叫“飞机场女生”。李大和虽然没有坐过飞机,但想象得出机场是个什么样子,觉得这个比喻还是很形象贴切的,何在江也对此表示认同。

这个何在江,怎么忽然给肖向利写信呢?李大和心想,这里面的情况肯定不一般,甚至可能有惊天秘密,由此说明,人心隔着肚皮,何在江对我隐瞒的东西不少。

一股抑制不住的冲动席卷上李大和的脑门,他要破译他们的秘密。于是躺到床上,平静了一会起伏的心情,然后开始动手,用刀片沿着信封的口子小心翼翼地划,一点一点地挺进。划开一小半了,李大和不禁哑然失笑,这小子居然心细得很,在口子上画了一道波浪形的“防拆线”。你这是防谁啊,何不干脆写上“小心地雷”得了!

随着刀片工作路径的深入,李大和的心跳加速了,使他不得不中途停下几次,努力平静自己。再一会,终于大功告成,李大和展开信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50元面额的人民币,保存得很好的新钞。

李大和把钱放到一边,屏住呼吸开始读信:

“肖小姐:你好,我是刚刚辞工的生产部员工何在江,东北人,你肯定不认识我,但是,对我的名字一定有印象,因为,我们部门每个月的工资是你负责发的,你写的工资条很好看,是不是练习过帖子啊?

“我离开已经有二十多天了,现在宝安区一家公司做技术员(读到这里,李大和笑了一下,多能粉饰,拉长算技术员吗),条件不错,学习的机会多,但是,在新的环境里,很想念老厂、老同事们。

“好了,说了那么多,你一定糊涂了吧。打开信你已经看到钱了吧,我要告诉你的是,这钱不是我的,是我辞工时领工资多领的,我数了好几遍,怎么数都不对,我想,这肯定是你数错了,装错了,本来我该高兴,出门在外,处处要花钱,转念一想,这可是你的责任啊,少了钱,那得你个人垫回去的,你的工资肯定也不高,天下打工的是一家,我不应该贪这钱,翻来覆去的想,应该给你送回来。

“现在,专门托仓库的李大和送回给你,他是我的好兄弟,如果他在厂里有什么需要,还请你多关照……”

想不到啊,何在江这个说话大大咧咧的家伙,竟然有着如此坦荡的胸怀,如此绵密的心智。读完信,李大和竟然感觉到自己的心和眼睛一道潮湿了。

他把信和钱折叠好,按原样装回信封,然后从床底的箱子里翻出一瓶胶水,小心地封了口。他这才发现,胶水见了底,得买新的了。这是他从老家随身带来的,父亲说,深圳是高消费的地方,和香港差不多,什么都贵,带些信封邮票胶水,给家里写信方便。大半年,李大和把写信当作任务,也当作思念的出口,一瓶子胶水都快用完了。

天色渐渐黑下来,李大和站在窗前,脑海里想的是,如何亲手把信交给肖向利。
烈女传奇1
夜晚的工业区有点像一锅慢慢烧开的水,因为各家工厂的上下班时间不同,厂房宿舍里涌进涌出的人流、各个时段的噪音分贝也有所不同。

宿舍紧邻工业区的中心大道,而李大和睡的床铺正好在窗户跟前,人一躺下去,好比枕在马路芯上。哪怕是躺在床上,光听外面的人声,就可以辨别出是哪个厂下班了,哪个厂上班了。不加班的夜晚,他都睡得很早,刚来的时候,因为外面的嘈杂,他整夜整夜地睡不入觉,在他的小山村里,夜晚就是结实的炭黑,没有声音。现在好了,李大和不仅可以在任何分贝级数的嘈杂中安然入梦,甚至已经锻炼出特殊的听力来——听到一声女孩子的尖叫,就知道是哪个厂的。比如星光公司就有个女孩子习惯在冲出厂门那一刻发出尖叫,有时候是跟同伴嬉闹,好像是被挠了胳肢窝,有时候是被谁踩到脚了,夸张地表达痛苦,有时候是被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