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我说的第一个问题。要说对外贸易上相互需要,是日本更离不开中国,而不是中国离不开日本。日本需要中国的市场把它拉出多年的出口不振的萧条,它出口能力是很强的,但世界上没那么多空余的市场让它进。中国更不需要日本来拉动市场了,真正拿到的援助是不能上数的,总共也就是十几亿美元。这些我们讲还是好处,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而且还是日本更需要我们中国。
今天我要讲得最主要的是:中国和日本在长远看来是有严重的经济利益冲突的。这个利益冲突是根本性的,长远的。这个问题被那些主和派全部掩盖了。严重的利益冲突在哪?我大概讲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中国和日本本质上来说是要争资源的。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和日本会发生争夺资源的冲突,而且中国越发展,这种冲突越剧烈。有人会拿我的观点来说中国威胁论,我们不想威胁别人,但中国如果想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必定会与日本发生资源冲突。最近中日之间的很多矛盾就出现在资源上。为什么呢?如果大家看过统计数字,或是去过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这样的国家,大家就会知道中国和日本有一点相同,就是相对于土地和资源来说人口过多,就是单位土地和资源上承载的人口过多。这一点中国、日本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恰好相反,后面那些国家是每个人能够占有的土地很多,每个人能够占有的自然资源也很多。从长远来说,我们中国要做一个现代化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这样的国家与中国经济上互补性最强,中东那些产油国也少不了,你得和他们搞好关系。其他东西没有没关系,没技术我们可以学,但没资源怎么办?去年我们国家经济一过热,引起全世界钢铁价格上涨。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一船船地拉过来,没有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你炼什么?所以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谁,要追谁?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中东产油国这样的国家,不是日本。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中国和日本都是男的,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是女的。你追日本干什么,要追也是要追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日本和你是竞争关系,这不是谁威胁谁,这是客观存在的关系。我这么比可能有点邪乎了,好像那些主和派就是主张中国和日本搞同性恋似的。中国和日本就是人口太多资源太少,你要经济发达就需要大量的外部资源涌入,那就会发生和日本争夺资源的矛盾。中国和日本这样的国家要做发达国家就必须生产单位资源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比如说一块木头我在这上面投入大量劳动力把它做成工艺品高价卖出去,这是单位资源上劳动密集型产业。那种砍了树,低价卖原木的是单位资源上劳动稀少型产业,那就是卖资源。澳大利亚可以卖资源,你中国不能卖资源,绝对不能,你是个资源短缺国啊。所以说中国要成为发达国家绝对不能卖资源。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二十多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和老师说,你看看中国人口,你要想成为发达国家,你一定得是出口制成品,进口原材料,因为你缺资源。现在我还坚持这个。当时中国人还说什么创汇,多出口土特产品,不就是农产品吗?说什么我们的石油可以出口,我说不对,长远看根本是不行的。你看,现在变没变?现在肯定是变了,所以我对我这个论点是有充分信心的,你只要想做现代化国家就必须这样。现在我们还没现代化呢,就是资源纯进口国了,你必须走这条路。日本必须这样干,你也必须这样干,这种情况下,免不了会发生冲突。所以说从长远上来看中国和日本在资源上存在着严重的争夺。
其实日本人是很清楚这点的,你看日本几次侵华,特别是1931年侵华,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动机。日本人说他们没资源,必须到东北去,那儿有土地,有煤矿、有铁矿、有木材。如果中国要是像澳大利亚那样有的是资源,为了经济上的互补,那你拿一块就算了。但是不行啊,我是东北人,我们东北人大多数是从山东过去的。因为山东土地少啊,所以都跑到东北去种地了。所以就和日本发生了矛盾,我们是中国人,怎么被日本人统治了,东北有土地,我们还想开发呢。我倒是很愿意从经济上考虑,但是一考虑,两家非打仗不可,所以就有了抗日战争。这种争资源,最明显的就是最近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石油往哪输。日本人一直在做工作,要俄罗斯把油输到日本去。中国说你把线直接拉到大庆来。你要是俄罗斯人你怎么办?你一定会尽量利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为自己的利益考虑。我也不怪日本人,人家也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嘛,但反过来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就不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呢?
从争资源这条线讲下去,就讲到中国这几年的对外贸易战略。我们这些年的对外贸易战略是有问题的。其实我们没有认识到我们中国长远的问题。经济发展长远的瓶颈在哪?片面的追求扩大出口,扩大对外贸易,结果扩大到拼命地给出口退税。不顾一切地鼓励出口,结果鼓励了什么出口呢?确实我们出口了大量制成品,同时我们也大力鼓励出口了大量资源密集型产品。很典型的是中国南方出口钨矿,中国钨矿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结果据说挖的钨矿矿山几乎没有钨可挖了。(这个我没仔细研究,据说是这样)这和我们的外贸政策有关,因为国内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就拼命地出口。因为有出口退税啊,这不能怪企业,这是政府的问题,就是外经贸部的问题。外经贸部就是说只要是能挣来美元就是好的,甭管他什么卖资源还是卖什么,而且国家要给出口退税。你国家给出口退税,那企业当然愿意出口,赔钱我也愿意出口,因为拿了这个退税,原来赔钱的生意就变成赚钱的生意了。这就导致了对日贸易上,前些年大量向日本出口一次性筷子。你到日本一看就知道,山上的树保护得多好,而中国却是世界上森林破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家日本有一整套的法律来保护森林,中国却把树砍了,做成很低档的一次性筷子出口给日本。日本再把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回收造纸,出口到中国。这就是中日贸易。砍到最后1998年长江发大水,中央知道了,这树不能再砍了。这就是我们的主导思想,就是那帮主流派在那讲经济、经济、经济、出口、出口、出口,根本没有看到我们中国长远发展需要保护资源、需要节约资源、需要向外寻找资源,反而拼命地出口资源。在这种主导思想下,结果是我们为了出口需要日本,为了让日本买我们的一次性筷子我们需要日本。实际上是日本需要我们,是日本人需要我们的资源,我们也需要自己的资源。我再强调一下我们和日本绝不是资源上的相互补充、互惠互利的关系。我们和澳大利亚这样的资源大国才是相互补充、互惠互利关系。
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就是我刚才说的,我们中国的经济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为什么我们过去向日本出口一次性筷子?为什么我们要向日本大量出口石油呢?中国矿藏丰富吗?不丰富,但是从1978年开始,长达20多年向日本大量出口石油。这也不能怪中国政府,因为1978年中国出口的石油相当于当年总产量的1/4,因为我们有那样的开采能力,开采出来国内又用不完,就出口了。这就是说,不管一个国家资源多么贫乏,只要你工业不发达,你的资源就是过剩的,可以对外出口的。当年我们没有那么多汽车,没有那么大的消耗能力,生产一亿吨石油,还有1/4剩余,当然可以出口。那你发达后了呢?我们现在汽车这么多,别说一亿吨,两亿吨也不够用。而且如果大家都这样买汽车,三亿吨、四亿吨都不够用。你看看美国,如果中国也每户一辆车,用油量绝对超过美国。你算算要用多少吨?中国这点石油产量够吗?
这个例子是说不管一个国家资源多么贫乏,只要你工业不发达,你的资源就是过剩的。如果我们一直很穷,我们和日本在经济上真的是互补的。虽然我很穷,人均资源很少,但就是这么少,我也用不完,那确实可以出口。但是一旦我发达起来了,那就麻烦了,所有这些资源都不够用了。不仅不能出口,还要到外面买点资源,那不跟你日本争资源,怎么办?所谓我们跟日本经济互补,我们有很多东西给日本,日本有很多东西给我们,其实就是建立在中国永远不发展,永远做附庸的条件下,否则不会出现这种事情的。其实主和派的错误就在这个地方,我们不说他们坏,就说错误吧,他们就忘了中国人也想富起来。中国要是富起来,就不能不和日本争资源了。过去出口筷子把我们的森林破坏了,现在富了,后悔了,怎么就为那么点钱就把我们的生态给破坏了。去年还有一件大事,中国打算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怎么还在向日本出口石油啊?)。过去我们向日本出口石油情有可原。我们开采石油一亿吨,自己用不了,向日本出口些。其实那时我就主张用不了可以不开采,为什么一定要出口。美国用的就是这个战略,自己国内的油田都不开采,用世界的油,日本人也是这样。就讲煤炭,中国很多煤炭出口到了日本,日本拿去填海造田了,这就是战略储备啊。趁着有钱,多买资源回来储备。将来万一谁对我搞封锁,我就把海边的煤挖出来用。这就是典型的资源导向的战略,花钱不要紧就是要夺资源。从1978年开始,中国每年的石油出口量约占开采量的1/4,但是从1993年开始,我国成为成品油的净进口国。1996年我们成为原油的净进口国。2003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达到63。7亿桶,占当年石油消费总量的30%以上。按目前中国的汽车消费趋势,用不了几年中国的石油一半将需要从国外进口。可是这样,我们现在还在向日本出口石油。为什么呢?1978年2月中日签署了《中日长期贸易协议》,根据这个协议,中国每年向日本出口一定数量的大庆原油。因为有这个协议在,中日双方每年会进行一次谈判,2001年到2003年中国每年向日本出口300万吨到400万吨的大庆原油。自己一方面进口几千万吨石油,同时又向日本出口300万吨到400万吨的大庆原油。现在政府也是不想再出口了,但日方不同意,据报道我们政府也是耍了点手法。原来的协议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可能当时写得比较硬,我们必须向日本长期出口石油,那就不好赖帐。我自己认为我们政府的赖账手段就是向日本要高价钱,比国际市场价格高很多。高一大块,日本不干,你不干,那好,我正好不想卖给你了。反正最后结果是,中国建议2004年出口50万吨,但日本说你应该给我180万吨。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说明中日之间在资源上的矛盾越来越大。我个人想,我们的政府说话要算数,如果我们当时的协议签的就是我们有义务向日本长期供应石油,50年、80年甚至永远,那第一我们得说签这个协议我们吃了个大亏,第二个也得请日本方面理解理解我们的困难,我们确实没资源,没法再供下去,你需要我们的资源,我们自己也需要,还是别跟我们要好了。
最后一个就是煤炭,中国的煤炭资源很丰富,大家出口的热情也很高,虽然日本进口去填海。但是大家知道2004年出现了经济过热,能源紧张,特别是电力紧张,很多报纸说电力紧张关键是在煤,那我们对日本的煤炭出口还搞不搞了?我估计还在继续出口,我没查到具体数字,因为有一些是以前签了协议的,比如说我这个煤矿向你三年供煤,我也不能反悔啊。所以我觉得对日本出口煤炭大头还会维持,不会减少。我想说的是包括像煤这样中国储量很丰富的资源也不是说日本人需要我们就可以无限供给的,你也有供不上的时候,供不上的时候就是两家抢资源的时候。对不对,怎么说没有争夺呢?。
第二个就是争市场,市场经济,任何一个企业家都知道,有了市场企业就能活。大市场企业就发展,小市场企业就困难,没市场企业就倒闭。中日在市场上争夺很厉害,日本是有名的对外不开放市场的典型,日本一贯是这样,采取一系列措施不让外国产品出口到日本。这不仅是对中国,对全世界都是这样,他那点市场就紧紧搂在怀里,就是不让别人进来。同时日本的经济增长又不靠内需拉动,他靠出口导向。日本九十年代的困难也是由于出口导向,它出口是很厉害,但是你总得有一定的规模才能把经济拉动起来,它拉不起来。世界市场都容不了日本了,它还在那出口导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争日本市场很困难,最近几年的事实也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