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黑老大情仇录(上)-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事的,我马上回去拿电筒,天还没亮,唐医生来看不见的,怕摔了,那就走了。”陈义华说完后就跨出了袁家的门槛,大踏步地往自己走去。


()好看的txt电子书
  刘行知根本就睡不着,他听到袁家屋子传来的表述,更是五雷轰顶,脑袋中一片空白,怎么会这样呀?陈家怎么能去帮袁家呢?

  就在刘行知思索的过程中,又听到由远及近传来了脚步声,不是一个人的,是两个人的,一个人的脚步轻,一个人的脚步重。这时又传来了两条狗的叫声,等那脚步声近了后,不知道说了句什么话,狗儿也不叫了,渐渐地脚步声也消失在了袁家。

  当脚步声消失在袁家的时候,又有说话声传出:“唐医生,谢谢你,让你觉就不能睡安稳。”

  “这是我们医生的职责,怎么能那么说呢,袁校长,让我来看看。”唐医生回答到。

  唐医生坐在了秦素英的床沿上,揭开铺盖仔细瞧了一下,发现是快要生了,就说到:“热水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袁江连忙回答到。

  “那你快把热水端来,同时拿一个碗来,顺便带一盒火柴来。”

  “好的。”袁江说完就往灶屋去了,陈义华一个人站在那儿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真有点坐卧不安。

  不一会儿,袁江把唐医生所需要的东西都拿来了,放在了唐医生面前,说到:“唐医生,你要的东西都在这儿。”

  “嗯,没事的,你们两个大男人就出去吧,留下老太婆帮我忙。”这句话一说完后,袁江和陈义华就退到灶屋去了,卧室里只剩下她们三个女人了。

  他们两个大男人在灶屋里坐卧不安,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这个新生命就这样诞生了。

  袁江一听到婴儿的啼哭声,就连忙跑到卧室门外问到:“生了吗?”

  “生了,生了个乖女儿。”

  “是吗?那太好了,我也有女儿了。”

  袁江在门前一直跃跃欲试的,直到唐医生出来了,他才想起了要去弄吃的,不论是他老婆还是唐医生,都辛苦了都得吃一点东西的。

  于是他和陈义华两个又进了灶屋,一个烧火,一个弄灶头上的,就忙碌起来了。

  待秦素英和唐医生吃完后,天已经发白了,唐医生给袁江和他母亲交待了一些照顾月母子(坐月子时的母女)的方法后就告辞了。在送走唐医生后,他们三个也吃了一些,陈义华觉得没什么事了,就又回家去睡觉了。

  袁江兴奋得不得了,在想着给女儿取名字了,他想到了很多名字都不合适,最终选定了雪梅,他认为他们的女儿要像雪一样白、纯洁,像梅花一样清高、一尘不染。

  刘行知当然睡不着了,他在想如果袁江家生一个儿子,对他家的威吓就太大了,如果是个女儿还要好一些的,两个是毕竟是平等竟争嘛。

  当他听到老太婆说是个女儿的时候,他才勉强地高兴了,并阴险地笑了笑,翻了下身终于睡着了。
第十三章  行知其人
刘行知在袁雪梅出世的这一晚上没睡好觉,当天亮时他才睡着,当唐秋兰醒来弄好了饭,又穿好了女儿的衣服后,看了看她老公行知,以现他可能是因为工作繁忙而太疲倦了,不忍心喊醒他,就准备让他多睡一会儿。当刘行知自己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二十八分了,他知道自己在这一天也破天荒地睡了个大懒觉。

  他起床后,慢慢地逗了一会儿女儿,从老婆手中接过洗脸盆,伸手挤了一下毛巾,顺手在脸上擦了一圈,将毛巾甩到了洗脸盆中,就走到了饭桌旁,端起一碗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面条吃了起来,他吃完后,把碗往饭桌上一搁,用手摸了摸嘴巴,穿上解放胶鞋,就走出家门,走向红卫公社,走向他那间自己特别熟悉的办公室,挪了挪竹椅子,伸手从后面墙壁上取过擦桌布,把竹椅子和办公室擦了擦,将擦桌布还原后就一屁股坐在了竹椅子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了。

  刘行知是何许人也?

  身高一米六五,体重六十二公斤,寸头,国字脸,大眼睛,眼球转动的次数很少,一般一分钟就那么的一两次,有点二筒不转的样子。眼上眉毛浓而黑,鼻梁高耸,大嘴巴,厚嘴唇,长脖子,这就是红卫公社的书记刘行知同志。

  他记忆时起,就只有他和他父亲,没有母亲,他们父子俩在陈家做工。如果要说算是长工,也可以算长工的。因为他父子俩是在陈家吃,在陈家住,从他的记忆中他就一直没有离开过陈家;如果说不算长工,也说得上。为什么呢?他们父子虽然一直住在陈家,吃在陈家,也一直没有离开过陈家,但陈家并不把他们当长工对待,就拿陈义华的爷爷来说吧,他把刘行知的父亲和陈德理是一样对待的,他们是一起劳动,一起读书,而在刘行知和陈义华这一辈就更加亲热了,他们俩就是陈德理的心头肉,他们两个一起买新衣服,一起读书,一起做家务,没有偏坦过谁的,甚至陈义华做活的时间还要多一些的,所以他们陈家和刘家的关系在这个地方是远近闻名的,都说刘行知父子是天下第一,在当长工中能读书的父子俩,本来名声好的陈家,在外的名声就更加大,更加耀眼了。

  在解放前久,解放军打到了青林县,打到了红卫公社,那时叫旧城乡,他,刘行知因为是一个长工,又处在街上附近,就马上跑到街上响应共产党,解放军的号召,积极地批斗地主富农镇压反革命分子,棒老二分子。由于他在批斗中是最积极的,所以他被后来留下作公社书记的老张留了下来,作了他的随从,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文书。那时他是不敢批斗陈德理的,因为他父亲还健在,而且陈家也给了他家很大的恩惠,要批斗陈家他父亲第一个就不允许的,此其一,二是陈德理会处理人际关系,能把长工待好的同时,自己又无偿地为乡亲们看病,同时也对于乡亲们搞一些济贫的事儿,所以在外的名声很好,其三是陈德理家虽然有十几亩田,但他家没有请除了他们父子俩外的任何长工的,不过由于陈德理略懂一些中草药知识,也经常免费给乡亲们医治一些毛病,所以他家在农忙时,有很多农民是问着、想着不肯放过去来给他家帮忙干活,他们陈家也不亏待人家,人家来帮忙的,他们总是大鱼大肉,好酒好菜地以礼相待的。这样他们陈家也只能算是有田有士的富农,而算不上地主的,所以他刘行知也不好批斗陈德理了。

  为什么刘行知会对陈家耿耿于怀呢?据他说是他在九岁的时候,被陈义华在学堂里打过一次,当时的老师主是袁江的父亲马上阻止了,后来又告诉了陈德理,为止陈义华还挨了陈德理的打骂,而且打得远比陈义华打刘行知要厉害得多,凶狠得多,但刘行知始终认为陈义华打了他,可能两家就这样接下怨吧。

  刘行知在陈家是长工,所以要委曲求全,他学会了横来顺受,兵来将挡,风来墙遮,水来土淹,他在公社书记书记面前很得他的赏识,同时他又是当时进公社的所有本土人才中唯一的一个识书达理的人,文化程度还不算低。在那时能有工作的人,第一看的就是阶级成份,只有要红苗正的人才是革命接班人的培养对象,而要根红苗正,所以根红苗正的人的都是受苦受难的贫民百姓,哪里还有钱或是有资格上学堂念书哟。

  那时的下派干部本来就少,整个红卫公社是红卫的重点,才下派了一个张书记暂时来统领这个公社,这个区的其它公社都是乡土人才。


()免费电子书下载
  在一九五六年九月,张书记认为刘行知已经成长成熟,可以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了,就正式向区委,县委推荐了刘行知,让他出任公社书记,当然也不一定是红卫公社了。

  当时的县委正准备让张书记出任红卫区委的书记,也正在找一个合适人选出任红卫公社的书记,由于张书记的推荐,刘行知在一九五六年的十月五日,正式出任中共红卫公社的书记,张书记也随之升为中共红卫区委书记。

  刘行知二十六岁出任中共红卫公社书记后,为红卫公社的人民出了不少力,撒了不少汗,计了不少谋,献了不少计,出了不少血,确实把红卫公社搞得欣欣向荣,红卫公社的工作也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他的工作得到了区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当时的县委书记也给了他一个评价,读过书的人做事确实与文盲有天壤之别。

  刘行知是搞过庄稼的,在陈家干的那几年,他也知道一些庄稼的生长规律的,所以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来的时候,他要求大家全面认真彻底地宣传落实“大跃进”精神,也同时强调了“民以食为天,食应以庄稼为本”的观点,只是这个观点不做任何记录,是口头下达的,让各大队,生产队遵照执行。

  也就是在一九五八年,在搞“大跃进”的时候,他以公社的干部要吃水为由,在全公社抽人力物力修建了一条长约一千米的水渠,这条水渠的水可以将他们学堂一队的水田全部浇灌。他以此为由到县上请示汇报,要求县上为他们解决一个二十五千瓦的柴油机,得到了县委的允诺,在一九五八年的十二月底就安装完毕,开始供水了,在这个县乃至整个地区除了县城所在地以外所有公社中,这个公社是最早用上自来水的。把它也作为一份厚厚的礼物在一九五九年元旦向共产党向毛主席的献礼。

  也是在这一年,一个全国性的政策出台了,那就是“全民皆丘,大办钢铁。”他,刘行知也在指挥着全公社的千军万马砍伐森林,大办土窑,砸锅取铁,好铁回炉的一系列事情,使红卫公社在“在办钢铁”一事上经常受到上级表扬,但他同时也私下里告诉他老家就是学堂一队的冯队长,要他搞好生产,作为公社的坚强后盾,每年除公粮外另外向公社交五千斤稻谷,价格是粮站收购价的两倍,其它条件都可以向他提的,冯队长也是这样去做的,因为他们队只有一百七十五个人,却有四百二十点三亩水田和一百六十亩旱地,他是完全能够做得到了。而刘行知书记对外却说,红卫街上是公社乃至区委的重点,整个地盘又处在一队的包围之中,他要一队的所有劳力在搞好生产的同时,随时待命,准备为保卫区委区公所、保卫人民公社而奋斗。这个口号让全区乃至全县都觉得刘行知是一个人才。

  也是这个口号,让学堂大队一队的人没有饿过肚皮,没有一个得过浮肿病,这种情况在那个岁月,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吧,这就是刘行知书记搞出来的。

  在一九五九年的三四月间,小麦还没出来的时候,公社和区公所都断粮了,刘行知也确实从学堂一队弄来了三千斤粮食,解决了公社和区公所的燃眉之急,这是后话了。

  刘行知书记在处理公事上绝对是个一流的人才,但他的心胸可能就没有那样宽大了,他对陈家的记恨,对袁家的诅咒,还有就是对老家跃进大队一队的特殊,这不就说明了一切了吗? 
第十四章  喂养小孩
在学堂湾住了三家人,只住了三家人。

  三家人都在一九五九年生下了一个小孩也是各家的第一个小孩,让沉睡的学堂湾高兴了许久。在一九六0年的春节刚过,学堂湾活着的人们忙着给沉睡了多年的老祖宗们烧香供佛了,让他们的老祖宗保佑他们全家或许说是湾的大大小小的人健康平安幸福。

  一九五九年是个灾难重重的日子,但对学堂湾来说,人们对这场灾难没有感觉,这可能要感恩于他们湾出了一个公社书记,也出了一个忠厚老实的冯队长;更要归功于学堂大队一队的社员的勤劳辛苦劳动加勇敢机智的勇气吧,他们队大大小小才一百七十五个人,却有四百八十点三亩土地,一个劳力就摊了四亩多,你说辛苦不辛苦?正因为有这么多的土地,他们的辛苦劳作才没有白费,他们的粮食在全大队,全公社,乃至全县,全省可能就算多的了,人平口粮有六百来斤。

  农历大年十五刚过,农民就开始忙农活了,三个孩子中,陈建国最大,有半岁了;刘香菊也才四个月;最小的是袁雪梅了,还没有满月的,满月后,秦素英也要出去做农活,这可怎么办呀,不过袁家还好,有老母亲在家,她可以在家带孩子。

  袁家母亲,叫邱碧如,现在有七十三了,虽然身体结实,但她从小到大一直没有做过农活,也不知道怎么做农活,所以解放后,组织了农业合作社,她仍然没有出来干农活,就一直呆在家里养猪喂鸡,杀替(整理)一下家务的。

  那个年代,那个岁月,有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