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吴钩霜雪明-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野人并不喜欢这个阴阳怪气的少年,但也不愿得罪他,何况自己已立意马上离开。两人来到一个小酒馆,伙计们正为积水搞得手忙脚乱,他们就闲聊着,等着上菜。
  刚聊到黄梅县流传的一路岳家枪法,他俩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少年的脸色变得尤为难看。一个瘦瘦高高的汉子出现在他们面前。
  吴戈从容坐下:“野人兄,傅世兄。有一件事,非得你们帮忙不可。”
  平野人颜色大霁:“你改变主意了?”
  “非也。”吴戈直视二人,“我要你们帮我制住钟汉儒手下的火眼尉迟邓况和五虎上将。我要擒住钟秀才。”
  “你不是他们的朋友么?”平野人大奇。
  “我是为了救山阳县满城百姓。”吴戈面色凝重,“你们帮是不帮?”
  “不帮。”平野人端起一盏酒一啜而尽。“不是因为你不帮我,而是因为,我决不趟这浑水。这里人的死活,与我无关。”他接着诡谲地一笑,“除非你答应事成之后便来帮我。”
  吴戈道:“我不强求。那傅少侠呢?你要行侠仗义,现在便是时候。”
  少年眼角跳着,却不看向吴戈。良久,他说道:“我随你去。”
  第十二章  克己复礼
  钟汉儒的手下已将堤上的棚区全部占据了,中军帐也已搭好。他这次倾巢而出,这四五百人乃是最为精锐之众。而这些部下,四五成都有家眷亲戚便是堤上流民,所以这次进驻堤上无比顺利。这也是他当初将儿子寄养在堤上的原因。
  吴戈绑着少年回到堤上时,引来不少人围观。钟汉儒分开众人,迎出来,说道:“正是这个少年,前些日引谢如松攻入我的老营。似乎与你也有梁子?”
  吴戈道:“我擒他来,倒不是因为他来寻仇。而是与你做个交易。”
  “咱们兄弟说什么交易。”钟汉儒眯着双眼,似想看清吴戈的意图。
  “我知道你在等谢如松。你在堤口堆了数十箱火药,谢如松军马一到。你就要炸堤。是也不是?”
  “炸堤?”人群一下子嘈杂起来,钟秀才的部下自然无语,而流民们则开始议论着,惊疑着。
  钟秀才沉默了半晌,道:“吴兄弟,咱们认识多少年了?有十余年了吧。继儒虽然不肖,但你是看着他长大的。还有黑皮。不要忘了,是堤下的那些王八蛋们,就是他们,就是为了这些王八蛋,你们,”他指了指低声议论着的人们,“连家都没有了,而且一辈子受着他们欺压。现在,是我钟秀才为你们报仇的时候了。当初他们炸了堤毁了你们的家,如今,我钟汉儒还你们一个公道!吴兄弟,”他回过头,“这堤上,我最放心、也最担心的就是你。你要想清楚,到底帮我不帮?”
  “老钟,你疯了么?这城里有数万百姓!”
  “是这城里的人害死了我儿子。我正是来报仇的。”
  吴戈道:“也不是数万人都该死!还有,光这堤上也有千余流民,他们当中有多少都是你部下的亲人你不是不知道!别忘了,你炸堤,他们又会失去家园,难道你还要让他们再经这一道灾难?”
  钟汉儒扭过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这么做,只为了我的弟兄们能活下去。是谢如松要赶尽杀绝。我要东山再起,必须击溃他。至于山阳县……我在这里出生长大,若论乡情,比你更有资格。但一样,是这里的人不仁不义在先。我无须跟你说这么多。我的船已准备好,只等谢如松一到就点火。到时你可以随我走。这一次,你必须帮我;否则,我只好命人杀了你。”
  吴戈看着他,说:“你连你的儿子都不顾了么?他的尸体我已帮你取回来了,就在我的屋里。”
  钟汉儒瞿然望向吴戈,面色惨白得吓人。他迈上一步道:“在哪里?”
  就在这时,吴戈身形一晃,就已经冲到了钟汉儒的面前。邓况心下一惊,手中的钢鞭向吴戈拦去,却已慢了一步。吴戈一抬手,钟汉儒的喉咙被他一把锁住。
  “你们全部给我离开堤上!谢如松的大军马上就到,快快坐船逃生吧!这里,你们别想炸,把炸药也抬走!”吴戈喝道。
  钟汉儒的喉咙被捏得说不出话来。吴戈知道他辩才无碍,就是不想他出言蛊惑众人。
  邓况面色铁青,却是心中一动,一伸手,便把跟随而来的骨骨一把逮住了。
  他回过头看向吴戈:“放了钟头领,我就放了这孩子。”
  吴戈知道,这个邓况年轻时不但杀人如麻,还曾嗜食人心。是钟汉儒改变了他。吴戈却不能拿骨骨来冒险。
  吴戈把钟汉儒一推,放开了他。
  邓况扶过钟汉儒,道:“大哥,我们有这个孩子为质,不怕他不从。”
  吴戈对弯腰咳嗽着的钟汉儒喝道:“钟兄!你们不是自称仁义之师么?你忍心去淹城里的数万无辜百姓?你们高举义旗,得的便是民心。这洪水淹去,就算杀了一万个谢如松,失去的民心,你们永远也不能挽回!不要被仇恨蒙住自己的眼睛!”
  钟汉儒站起身摇摇头:“吴兄,战争哪里都会死人的。我没有别的选择。”
  吴戈忽然将跪在一旁的少年一把抓起,直朝邓况扔去,同时喝道:“动手!”
  少年身上的绳索一下全松,少年的袖中变出两截短枪,直取邓况咽喉。邓况猝不及防,钢鞭一拦,退开数步。而少年已将骨骨拉了回来。几乎同时,钟汉儒身后四五条大汉也已刀剑齐出,一路护住钟秀才,一路扑向吴戈。
  吴戈双手一翻,亮出两柄短刀,身影飞速在对手中穿梭。
  邓况见少年要保护骨骨,便一步欺近身来,当头一鞭盖顶。少年若是闪身躲开,身后的骨骨却躲不了,于是双枪架一个十字,便要硬挡。众人知道,邓况力大无比,这一鞭要是打实了,非把少年的双枪打折不可,只怕他双臂也会被重创。
  电光石火之间,只听哐当一声,两个人都各自跳开,神色都是变幻不定。
  原来邓况的这一鞭竟是虚招,轻得像一朵柳絮,少年的双枪都架了个空。而邓况的左手鞭杀招方要递出,却见少年右脚已真踢自己心口,而他鞋尖上,赫然镶着一柄尖刀。邓况不愿两败俱伤,只好退开。少年也暗吁一口气,万万想不到邓况这粗人武艺竟如此精湛,发力收力如此之快。更让他沮丧的是,这才发现,邓况竟在一瞬,弃了右手鞭,将他身后的骨骨又拖了回去。
  然而便在此时,吴戈的身影已从五虎上将的包围之中冲出,一柄短刀架在了钟汉儒的脖子上。
  少年看到,这短短一瞬,吴戈的背上已添了长长的一道刀伤。血顺着衣角,一点一点滴在地上。
  吴戈直视着钟汉儒,却缓缓放下了刀。
  “你的儿子在山阳县成为了一个耻辱。这本是你洗刷这个耻辱的时候。炸堤淹城,钟汉儒会成为比你儿子更耻辱的一个名字!”
  钟汉儒霍地抬起头,也直视着吴戈,眼中直喷出火来。
  “大丈夫一世,英雄与否,不在杀人多少,而在活人多少。难道你真是要与大明争天下么?就算是洪武皇帝,也不过一半英名一半骂名。钟兄,回头是岸。”吴戈伸出了手。
  钟汉儒闭上眼,两腮的肌肉紧咬扭曲着。他慢慢地叹了口气:“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我不是圣人,我一生最好的便是‘名’,奈何我已然是贼,不要用英雄之名诓我……”
  “黄巢杀人百万,不过是贼。宋江区区小寇,如今看来,却是英雄。君不见江南的百姓祈雨,请出来的居然是梁山好汉,图的就是及时雨三字。不要小看民心。你和我不同,你有远大志向,想的是匡扶天下的大事。这些年来,你杀富济贫、开仓放赈,义旗所到之处,穷苦人莫不箪食壶浆。炸堤,不是你钟汉儒做的事。请你不要放弃自己的志向。”
  钟汉儒的眼睛没有睁开,隐隐却见到一丝晶莹在眼角闪动。他回过头看向邓况:“老伙计,这家伙说得很好听,你怎么看?”
  邓况大急,叫道:“大哥,当断则断,不能妇人之仁啊!”
  钟汉儒抱着头想了想,道:“老邓,恐怕这次,我得站到别人一边了。妇人之仁也是仁,咱们不是禽兽。你带大家走吧。我想留下来把继儒的尸体葬了。”
  邓况道:“大哥你疯了么?别傻了!咱们这样会全军覆没的!”他猛地回头向吴戈道,“你快给我走,不然我立刻捏死这孩子。”
  钟汉儒却走近他,把他的手从骨骨脖子上拉开,挡在骨骨身前道:“最后听我一次吧。”
  邓况忽然发狂了一般地大叫:“不行,姓钟的,你不能这样!我不能让你毁了咱们义军!”他猛地举起双鞭,钟汉儒坦然正视着他。他终于砸不下去,手一松,两条水磨八棱钢鞭“当”地落在了地上。
  “不好了!有官军!有官军!”一名小校指着船大声叫了起来。
  大家哗地拥到堤上,却听到桨声如沸,七八艘小船飞快地驶向运河对岸。船上数十名黑甲官军一齐哈哈笑着高声大叫:“钟秀才,你的船全被我们凿穿了,束手就擒吧!”
  邓况喃喃道:“谢如松来得好快啊。”
  少年离去时,对吴戈道:“我替一城百姓谢你。不过,到时候,我还是会来杀你的。”
  第十三章  暴风骤雨
  被暴雨肆虐了一夜的余家渡居民们忽然听到了一阵比暴雨声还要猛烈,比滚雷还要慑人的声音。
  游击将军谢如松的黑甲军到了。
  一千铁骑如遮天的乌云飞驰而来,黑旗蔽日,袍甲森然,刀枪如林,人马如龙,马蹄踏处,水花四溅。接着是两列掌旗兵带着一千步卒齐整整地跑过。
  军队开到渡口侧的一块开阔高地,工兵转眼之间下桩打钉,数十个大帐篷便已立了起来。中军大帐前竖起一面大旗,旗上分明绣着一个斗大的“谢”字。
  而人们这才发现,堤上那些流民所竖的疏疏落落围栏已面目全非,变成了密实坚固的木砦,外面布满了蒺藜鹿角和铁网,而砦上高高竖着“替天行道——钟”的大旗。
  一排排火铳的响声在空中穿过,震得众人双耳欲穿,心神大乱。是谢如松的军中演习火器之声。黑甲军中配有神机营的火器,虽然那些鸟铳、抬枪都仍要点火绳方能射击,但攻营拔寨与野战之时仍然威力无穷。野鹅洼一役,钟汉儒很吃了火器的亏。
  少年恭敬地向谢如松躬身行礼。他对这个面貌丑陋粗犷,经常满口粗话,实则心细如发的常胜将军佩服不已。
  谢如松在军中一直不得志。他当年的同僚,大多做到副将、参将,甚至有的已做到总兵。只有他,还只是个游击将军。谢如松不惟勇武过人,天生神力,而且韬略精深,战功赫赫,偏是生性孤傲,年轻时便把上司得罪了个干净。如今平和内敛了很多,官运却似还未降临。
  “可笑这钟秀才自诩用兵如神,却不知船过打铜镇就已被大人发现。如今何不趁势一举将这些反贼全部擒杀?”
  “咱们好生侥幸,多亏你出手制止了他炸堤,他娘的腿,炸了堤还真是不小的祸事。咱们的兵马最为机动,虽然不至于水淹七军,却也只有撤退的份儿;县里的百姓就遭殃了。那样的话,我还真怕朝廷震怒怪罪下来。现在我当然不必惧怕了。此刻他屯兵堤上,再炸堤,首先淹的是反贼自己,呵呵。这也算是天佑我也。”
  谢如松在马上用鞭梢指着被包围着的钟秀才的部队,耐心地向少年解释:“此贼经野鹅洼一役,虽然元气大伤,但所剩的五百余部才实是其精英所在。咱们击溃的多是其新招揽的乌合之众。如果立刻尽力剿灭,这些狗贼们困兽犹斗,***只怕还会折损些将士。所以本将军暂时围而不攻,待他们自行瓦解。”
  他又指向商会送来犒劳官军的一排排牛羊酒肉道:“当然,也有另一层考虑。朝廷长年欠饷,咱们弟兄们也是苦了多时了。这次来山阳县剿匪,这些富豪奸商们哪个不忙不迭地来孝敬?也算是给将士们一点好处吧,嘿嘿,他娘的腿,呆在这儿,他娘的吃喝都不用愁……你看这次淮安王爷一千两,商会一千两,比朝廷大方多了。咱们好吃好喝地呆着,等贼子们山穷水尽再出师。”
  几个汉子从堤上逃出来,躲在草丛中避开了骑兵的轰撵,稍得机会,这时快步冲向大营,一路跑一路喊:“大人,大人,小的是良民,不是钟秀才反贼一伙,是良民啊!”
  谢如松一皱眉,身边一名小校立刻一箭射去,将跑在最前的汉子贯脑而过。尸体犹自向前冲了两步,才仆地倒在谢如松马前。另几名吓得魂都飞了,回头便往堤上跑。一名骑兵追上去,又砍倒了一人。剩下的连滚带爬地哭着逃回了堤上。
  谢如松面色如铁:“我谢某向来不与那些杀民冒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